【散文组章】天凉好个秋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天凉好个秋
上榜作品:
王 冠/秋时傲岸,细品一场秋雨一场凉
张富存/秋雨到农家
方 燕/人生入秋,暗香浮动
黄元太/秋到深山柿柿黄
李彦超/独爱收获的秋天
方仲贤/秋雨妙曼云峰山
张志成/甜甜的玉米秸
翟传海/野菊开正种麦
葛晓泉/新县乡村“认杏”游
秋时傲岸,
细品一场秋雨一场凉
王冠
01
夏去了,秋又藏不住地回来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四季总是这般地玩弄我们于衷肠。
夏末时,她完虐运动的节奏,以最豪情壮志的形象,抽打我们的坚强。
没在乎,汗水哭成河;没在意,衣裳淌成了隐约的海。
这河里翻卷着芳菲渐进的渗入,这海里荡漾着朗月昭华的壮烈。
我们在鲜花渗透里憧憬秋天,我们在晚霞壮烈里超然傲岸。
壮烈如斯。憧憬如斯。
02
秋天望月而凉,傲岸也是一草一木的邂逅。
我想起武汉那个有如品茶的秋天,这是个充盈浓烈的星光灿烂。
那个跳跃的挪动里,我收到来自沈阳永久珍藏的信函。
信函里装满《老同志之友》的温情与明媚,信函里游弋一颗感激的蓄含与闪耀。
唐总编带着一丝的澎拜,在辽宁省委招待所门前,对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名作者溢满返青的容颜。
那年的杂志如火中天,那年的秋实最是智慧与欢颜的清亮。
我们在丹东低吟浅唱。面对鸭绿江对面朝鲜人民的沉重,有了独自的思考萦绕。
朝鲜近在咫尺,恍若远在天边。他们一身的军绿色,有如我们七十年代时髦的装扮。
萦绕如斯。思考如斯。
03
我们这边翻开繁华的页码,高楼大厦点燃一个又一个晨曦。
他们那里荒草矮房,河滩上裸露的裂石,落地生根不同的宿命。有着苍凉的贫乏,与难以生动起来的牵挂。
我们纵情呼喊,他们沉闷不语,形秽自惭。
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秋歌。
鸭绿江桥头,毛岸英烈士的墓碑泛起我们缅怀的浪花。感怀英烈的气息,我让文友留下了定格的瞬间。
在我蝉吟的印象里,我父亲有一张此处老照片。飒爽英姿的他,一身军装,一个军礼,就是我童年的开拓与敬仰。
祖国花朵般的盛开与饱满,就是改革开放的黎明与彩虹。黎明里,迎来一个又一个希望的春天。
彩虹处,一道霞光,富裕多少弄潮人。
一江之遥的朝鲜,鸭绿江波澜壮阔的唯美,没能带给他们豪放与示范。留下太多的深沉与深思,太多的心绪与猜想。
这是智慧浓盛的必然,这是国家利益崇高的体现。
我们沐浴祖国的光辉,在刘老根大舞台笑声喧天。赵本山弟子一段音乐,一曲调侃就是我们春风般的情感。
搞笑与幽默,永远的经典:拍呀,你拍好了帮我发到中央电视台。
一路歌,一路情,光辉岁月不了情。
光辉如斯。经典如斯。
04
又是一年秋意浓,昨日浩瀚的笔会,永远繁星的旅程。留给我们不知疲倦的慰籍,留下永远的斑斓和漫漫的丰盈。
秋天是个收获的旺季,秋天站成我们眼睛里期待的桥梁。
收获里有转弯处的崎岖,桥梁前方有灵魂洗涤的颂词。
我们在崎岖里感受鸟鸣而苍凉的暂时,我们在渴盼里打拼满目花红绿柳,山青水艳的明晨。
虫唱是四季的执着,明天是甜美的韵步。
执着需要独对苍凉的勇气,韵步的根基源于成熟过滤的醇厚。
温煦的春天。境界的夏天。沉醉的秋天。执拗的冬天。
天天舞动的一缕风,自有不一样的嘎然。
成熟丰腴的秋天后,将是银装素裹的冬天。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份拼搏一份深情的一瞥。
未来总比眼前靓,明天总比今天强。今有花果满筐的喜悦,明有凉爽快意的栖息。
一场秋雨就是一片晴空的花翎,一份凉意就是一种挚爱和自然的存在。
秋时的驿站,就是前方浓浓的欢愉。傲岸自然,就是青青的高山。碧碧的江河留给我们的:清幽与澄明,开阔与圣殿。
秋时如斯。傲岸如斯。
作者简介
王冠,原名王刚,户籍武汉。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用大刚、泉子、刚刚等二十多个笔名在《知音》《家庭》《诗刊》《长江日报》《现代家庭》《人民文学》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代表书作《汉正街的女人们》《非常男女》《我是孽子》以及散文诗集《沐浴春色》。
秋雨到农家
张富存
秋雨,不拘怎么看,都是好的;仅是听一下它的名字,就有一种诗意烂漫。
农人们虽不懂这些,可他们对秋雨的感情深啊!每到立秋,他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秋雨的音讯。似乎这秋雨总是牵着他们的魂儿。
今年的秋雨虽然来得晚一些,但立秋过后,也许是上帝自有安排,也许是因为上帝同情牛郎织女落下的眼泪化成了秋雨,正是过“七夕”节的那天,天空就稀稀拉拉地下起雨来了,也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晚到的歉意,雨还有些猛,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状。
秋雨来了,农人们都欢喜得不行,似乎这老天下的就不是雨,就是金子,映得他们的脸都是亮亮堂堂的;孩子们听说了,也跑出门外,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好像他们也想用这种方式来助力雨的阵势;我也把自己正读的那本《故都的秋》暂且放下,坐在檐下,眼睛盯着密密的雨帘,不忍离开,好像唯恐离开半步秋雨就会停下一样。看我看雨痴迷似的,妻冲我一笑,说:“给老天磕个头吧。”我笑答:“人若有情,苍天应知,不磕也罢。”
与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描写的秋雨就有所不同,虽然我们的家都在北方。这也难怪,先生必竟是写大都市的秋,且是写那个时代的秋。在他的笔下,秋雨自然是掺些散淡、落寞、沉郁的味道了。而我写的却是当下的乡村,那秋雨当然也是另有一番韵味了。
就说前天的秋雨吧,刚刚还是晴好的天气,忽然来了几片云,吹来一阵风,就哗啦啦地下起了雨。一层云过,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秋雨总是那么的行色匆匆。
怎会不是?秋光已至,百草趋于成熟。玉米、高粱、大豆、茄果都在跃跃欲试,正积蓄力量作最后的冲刺。庄稼们也明白,自己在竟技场上比赛的时日不多了,这个时候,能多争一分光,能多争一分水,就是多了一分收成的把握。或许,这本该文静的秋雨,却也这般匆忙,莫不是怕负了农人的心吧?
秋雨,大概也是有属性、讲究地域的。要不,同是北天,雨来在郁先生的故都北平,就下得端端庄庄、隽隽秀秀;来在俺的居下,就下得急急匆匆、泼泼辣辣;以此推想,要是下到江南,那雨也就会是袅袅娜娜、颦颦婷婷的雅致了?难道这秋雨也懂得“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了?
既是秋雨,柔软是她的天性。中秋过后,天气转凉,万物也走到了季节的尽头。待田里的庄稼都收割了,趁着一秋下的好雨水,农人们赶紧把小麦安上。等小麦一出苗,再来一场压根雨,一年的农活儿也就算完了,农人们也过上了一年中相对安闲的日子。秋雨似知农事,农人们闲了,秋雨也像是换了个人。这时的她,就不是那种心急火燎的模样了,一来,往往就要住上七八天。你看,她悠悠地、慢慢地、滑滑地,似天使、似淑女、似闺秀,把自己纤纤的脚踝,密密地斜织在田野里。她轻盈、曼妙、悉心,看得出,这是在呵护、在怜悯、在孕育。她是在以自己特有的柔软,来抚慰着刚刚出土的幼苗,怕砸着、怕碰着、怕伤着……这也有点忒“溺爱”了吧!
最喜欢暮秋的雨天,田野空濛,大地苍茫。微雨像是从天空筛下,如松针,如牛毛,浩浩渺渺,横横斜斜,无声无息,无边无际。雨里,苍山绰绰,村舍隐隐,野桥抹抹,渠杨皴皴,凫鸟弄姿,野菊曼妙,溪水潺湲……好一幅“烟村秋雨图”。
这兴许是最后一场秋雨了。想着叶子辛苦了一生,秋雨也特意赶过来送行,把叶子的脸洗得净净的,搽得红红的;叶子会意地笑了笑,轻轻地从枝上落下,打了个旋儿,像是招了招手,和秋雨道别。麦苗在雨中拍着小手,啜啜轻饮;经过这场雨水的滋润,田野更加渥绿葱翠。看着这一天天迈向冬日的麦苗,正在茁壮成长,想必,这秋雨也该欣慰了。
站在雨里,忍不住也咂一咂秋雨的滋味,像棉花糖,清清的,甜甜的,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又咂一咂,像酒,香香的,麻麻的,浸润于心,萦绕不绝。我有些飘飘欲醉了……
此刻,我真想就是一滴秋雨,不去都市,只往乡野……
作者简介
张富存,1965年生,西平县芦庙乡公务员,驻马店市作协会员,《银河悦读》驻站作家。2016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驻马店日报》、《天之中》、《天中晚报》、《文学百花苑》、《西平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40多篇。
人生入秋,暗香浮动
中秋节过后,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渐渐的,这香气浓郁起来了。无论是在闹市街头,还是在小区僻静的角落,那日渐馥郁的花香都在提醒路过的行人,桂花开了!
晴朗的早晨,寻着那花的香气,蔚蓝的天空下,一树树桂花,仰视那焦黄和淡黄的小花,在绿叶中探出头来。一簇簇,一丛丛,簇拥着,争先恐后地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这香气沁人心脾。闻一闻,就醉了!
徜徉于这馥郁的清香里,信步前行,桂花树在马路中间的绿化带里,一边闻香一边前行。路西是高大的花树,不知道名字,树梢前几天是鹅黄色的,米粒一样的花落了一地。铺在地上,像是一层薄薄的地毯,一道道车辙印子留下的痕迹,平添了几分美感。这几天,米黄的花落尽,树梢呼啦啦换了新装,变成红色的树叶了!树的绿叶作了陪衬,那红装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像浓妆女人的口红,分外妖娆!
踏着缤纷的落叶,眼前浮现出秋天的原野。金黄的田野,一望无际。成熟的谷穗,饱满的石榴压弯的枝头,柿子红染红了山岗。人们在田野上劳作,挥汗如雨,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那回忆的喜悦感染着我,让我想起我人生的秋天了!
年纪半百,我的人生已入秋。不知从哪一年,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身体染恙,白发骤增。白发引起的沧桑,让人禁不住的想遮遮掩掩。于是,染发成了最好的掩护。染了头发以后,整个人立马年轻漂亮几岁,可过不了三两月,白发如秋后的芦苇,明晃晃地在头顶招摇。有时,立在镜子前,看着白发苍苍的自己,一阵阵心酸。人生半百,还没开始好好的享受生活呢!怎么这么快就要老了?
但在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面前,我又是母亲的小幺女,承欢膝下,给母亲买她年轻时没穿过的花衣裳。母亲嘴上说别买别买,但真的买了,穿在身上,没牙的母亲又开心的返老返童了!子养而亲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已是深秋。
秋天的雨不温不火,不疾不徐,没有了夏雨的宏大猛烈,像步入了中年的人一样,愈发成熟稳重。
雨滴敲打在前挡风玻璃上,如一群欢快的小精灵活蹦乱跳,只是但见“步点”不见“躯体”,不一会就模糊了视线,不得已开启雨刮器来驱赶顽皮的它们。
道路两旁昔日的白杨树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五角枫树。虽然没有白杨树的高大挺拔,却有着作为景观树的“枫”姿绰约,它们矗立在风中,随风起舞,不停地扭动着腰肢,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道路逐渐变窄,山势开始陡峭。烟雨迷蒙,云雾缭绕,眼前的大山陶醉在深秋中。
到家尚早,跟父母说了一会话,出门在家附近转了转。猛一抬头就看到我家门前河边那耀眼的一片金黄,只见一个个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在雨水的冲洗下,变得格外亮丽。
走近一看,这棵树的胸径并不大,却密密麻麻地结了一树柿子,有的枝丫已经压弯了腰,为了避免被风折断,父亲找根短竹竿进行支撑加固。
秋风萧瑟,当周围开始一片枯黄的时候,只有柿子怒放着夺目的色彩,为这个秋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这是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在《秋获歌》里的诗句,可见柿子在800多年前就已经被先民们广泛种植和收获。它不仅好看,还非常好吃。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懒柿子”的情景。
所谓“懒柿子”就是把青涩、未完全成熟的柿子,通过一些方法褪去涩味,使柿子变得香甜可口。当柿子由青变黄的时候,母亲就会让我们拿上篮子,到后洼的山上摘柿子,带回来简单清洗后放到大锅里加水烧,同时掌握火候,当烧到快要烫手的时候,停止升温,放一放,第二天再换一下水。如此,过三、四天就可以吃上脆甜可口的“懒柿子”了。
柿子做成柿饼同样好吃。把还没有成熟的柿子摘回来后去皮,串成川在风中晾晒七到八天,当看到有糖分析出,有糖霜附着时,用手捏一捏,感知一下软硬程度,慢慢地就由金黄变成褐色的了,这就是柿饼的雏形。当然做柿饼的工序要复杂的多。
柿子完全成熟,还要再等一段时间。经过了秋风的一阵阵“扫荡”,柿树上的叶子全部脱落,只有鲜红的柿子“笑”到了最后,像一团火,煞是迷人。这荒野之中的荷尔蒙之树,从炎热的夏季一路走来,汲取了充分的阳光和养分,有着乌黑的树干和枝丫,它们无惧风雨,奋勇地刺向天空,毫不羞涩地显露着自己阳刚的身躯,雄壮地把果实高高举起,在寒风里站成永恒。
我们小孩子满架山地跑着寻找吃的,远远地就能看到满眼的红色。由于山上的柿树年代都比较长,树枝有韧性,不易折断,胆子大的伙伴们争相爬树,谁的本领大,谁就爬得高,红红的柿子,摇一摇就会掉落下来,有的伙伴就在下面捡,柿子从高处摔下来,有的摔烂了,粘上了杂草和树叶,小伙伴们简单清理后,就送到嘴里吃起来,一边品尝着柿子的清新可口,一边分享着采摘的乐趣。
柿子不仅好吃,还有药用价值。由于其甘寒微涩,具有润肺化痰、健脾益胃等作用。农村许多上了岁数的老太太,都积累了好多去百病的经验,把它当做治病的偏方之一,且疗效显著。
柿树适应性强,无论山地、丘陵、平原、河滩均能够生长。它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耐瘠薄。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柿子生产,对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地面覆盖率,改善气候,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有极其重要作用。
我喜欢柿子,不仅因为它的好看、好吃及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品格。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一旦扎下根,就顽强生长,永远低头做“柿”,只把果实高高擎起。
由此,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表彰的共和国元勋们,他们年轻时就立志报国,执着一念,埋头做事,把金色年华奉献给国家,为她的发展和壮大奋斗一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和柿子一样的精神,不讲条件,不求回报,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用奋斗定义着无悔人生,用出彩谱写着绚丽华章。
正这样想着,已是中午,二哥喊我去他家吃饭。我看到他的右手手背肿起来了,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昨天上山摘柿子,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两“毒”,我知道马蜂有毒,问他是否看医生,他说已经看过医生了,现在已经在慢慢地消肿。
我知道了,蜂儿在柿子上忙着采蜜,二哥要去摘柿子,却不小心遭到了攻击,大自然的果实都有共享的份儿啊,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融共生的真正要义。
我看着家门前的柿子树,被雨水洗过的柿子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我如饥似渴地嗅着雨后的“天然氧吧”,久久不愿离去。
作者简介
黄元太,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作协会员,现供职于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南阳分公司。作品散见于《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南阳日报》《中国水泥》《躬耕》(传媒天下)等媒体。
独爱收获的秋天
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又是一年秋来到,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有人喜欢多姿多彩的春天,有人喜欢炎炎烈日的夏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而我却唯独喜欢乡下硕果累累的秋天。它也许没有春的娇媚、夏的喧闹、冬的沉寂,但它有的是淡淡绽放的秋的华美。
秋天,走出家门,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各种各样的颜色为秋天增加了许多色彩。从城里到乡下,田野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金灿灿的谷穗在风中摇摆,红红的高粱向人们展示成熟的笑脸,成熟的玉米在风中演奏着秋天的欢乐交响曲,红薯露出了头,稻子笑弯了腰,石榴裂开了嘴,园林里好不热闹,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架子上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让人垂涎三尺,黄橙橙的鸭梨,皮薄汁多,甘甜味美,吃完一个还想吃下一个。苹果,非要秋姑娘给它画一下妆,秋姑娘就用手一甩,呀!苹果一下子,小脸变成了红色……秋天泻在男女老少的笑脸上,停留时间里。
秋天,是风的世界,雨的天堂。秋日的早晨,凉风习习的歌着唱。送来了珍珠般的露珠。送来了秋日的凉爽,吸取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雪白的云雾,擦去了酷暑的残迹。雨是最寻常的,细如牛毛,密密的斜织着,有如花针,闪闪发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雨来临之前,总是先有秋风的征兆。秋雨落在地面上,毫无半点声响。秋雨是与自然和谐的,它带走了夏日长久的干旱,送来了期待已久的湿润清凉。
秋天就像是一首诗。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看着那树叶儿让人浮想联翩。那五彩缤纷的叶儿在空中尽情飞舞着,五颜六色,红的,黄的,绿的,半红半绿的。缓缓的,慢慢的落下,是留恋枝头吗?不!不是,那是叶儿投入大地母亲怀抱时的喜悦,是向大地母亲表示着的赤子之心。真可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记得一首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经历了严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变成了泥土,树叶飘飘,秋雨潇潇,好美丽的风景啊!落叶带走了我对秋的思念。啊!秋天就像一首梦幻般的诗,让我无比眷恋。
秋是个令人赞美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欢乐、带给我们更多的喜悦。秋天,是一个凉爽的季节,是辛勤劳动者得到回报的季节。春华秋实,你在春天播种了爱,那么你在秋天就会有情的硕果。你在夏天播种了希望,那么你在秋天收获的一定是美好。有人说秋天很寂寞,那是无谓的消磨,有人说看到秋雨梧桐落叶时会伤感,那是你心中存在的灰暗。如果换一种心情看秋天,你会很享受,看到满山的红叶,你会欣赏层林尽染,听到秋雨绵绵,你会想到一首优美的小诗,陶醉其中,如梦如幻,四季不只是春风桃里花开日,什么季节观什么果,什么季节赏什么花,才是完整和自然。
秋天,风雨刮过之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特别的清新,沁人心脾。路上铺满了黄黄的落叶,采着沙沙作响的落叶,双手抱住自己因微冷的秋风而颤栗的肩膀,感觉有一种凄楚的美,秋天的凄凉,那是它特有的风骨和韵致,秋天是一个绚丽的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瓜果飘香的诱人季节。乡下的田野,一阵一阵热风不停的扑向怀里。虽然那些庄稼看上去还是郁郁葱葱,但那也是到了收获的日子。秋天就是这样以一个特有的姿态展示给人们,这是自然的造化,也是善良勤劳的人们双手和智慧的造化。秋天是个成熟收获的季节。收获的是果实,是心情,是欢乐 也是一种幸福。
从郊外返回城里时,淡淡的斜阳透过的车窗,风吹动着头发,心里跳动一种久违的乡情,憧憬田野里那无邪的劳作,满脑子是那留恋的秋天。夕阳下,田野闪耀着动人的光泽,秋天的景色尽收眼底。秋天,她真的来了,无论是季节,还是人生,在秋天里都绚丽的让人有些忙乱,这样的幸福真的容易忽略,我庆幸有一颗发现的心。这吸收了春的绚丽多姿的秋天,带着夏的繁花似锦,以她特有的风韵展现在人们面前,心里藏着的或许有夏日里的火热,是春天嫣红姹紫的盛景,但注视秋天景色的眼光,是丰硕的秾丽,是滴蜜的斑斓。伸手拾起一片黄色的落叶,能够读出来的,仍然是丰收快乐的脉动。我喜欢秋天,更喜欢乡下的秋天,喜欢秋季乡下人在地里收获忙碌的喜悦,怀念着可爱的故乡,它常常生活在我童年的梦里。想起惬意的秋天,收获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彦超,河南漯河市人,现供职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公司。本人喜爱读书,爱好文学写作,旅游,摄影和书法。近年来,消息新闻通讯报道以及散文作品不断在《平顶山传媒》《平顶山工人》《中国平煤神马报》《班组建设》《中平尼龙动态》《尼龙科技》等报纸杂志内外宣传媒体上发表文章约300多篇。
秋雨妙曼云峰山
一场秋雨一寸凉,一夜秋霜山川黄。重阳到了,秋渐渐走向成熟,九龙溪湖光山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色彩斑斓,落寞而沉稳。自然界,以一种深重老练和禅的意境,向大地宣示一种肃穆中的妙曼。这种妙曼是秋雨的身影和其弹奏悠扬韵律。
我静坐云峰寺禅房阅读经书,窗外秋雨淅淅沥沥,清清爽爽,平平仄仄,宛若跌落凡尘的灵性明珠,妙曼歌瑶,轻盈的莲步,那份缥缈,阿娜而妩媚。我放下手中经书,走了出来.站在那十人难以合围的古桢楠树下,伸出有点麻木的手,让“嘀嗒”的雨粒滴落在手心。圆润玲珑;色如琉璃,晶莹剔透。这秋雨圆润中有蕴藏着几分禅意,剔透中折射出几分感叹;不禁想起了杨彦涛先生所讲"真正的修行来自行修.多做"佛事",比信佛更重要,世外高人,离开世就不存在高人,没有修生命只有体验生命."其间还挟着一种非同凡响的气息,亦香亦涩,亦醇亦酸。我明白这是四季的充分酝酿,大地的无私给予,才有饱含深情这丰收的气息。我仿佛看到:秋雨滑落在这满山猕猴桃上,猕猴桃便笑红了脸,夕阳从云隙间射出一抹金灿灿的光芒,涂得大地一片金黄,啊!这才是秋的霓裳,秋的底色,和的伟岸,好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这村民又获得可喜的经济收入.
秋雨如甘霖,自天宫而降。以一种傍若无人的傲慢,冲刷人们旅途中的一段段尘埃,洗涤尘封的一页页日历,刻意还给人间一个清香而丰腴的梦想.自从家乡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不少来这云峰寺养心。
秋雨丝丝入扣,缠缠绵绵,钟声一响,智灯大师走进大殿,此时正值八时,寺院幽静,香烟缭绕,香火旺盛,在这林木葱郁,翠竹环绕的云峰寺天王殿内,我同信众们双膝盘坐,手捏佛珠,这天王殿,中间供着"三世佛"两旁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动作千姿百态.有的咬牙切齿,恕目而视,有的朱唇微启,面带微笑,有的盘膝而坐,双手合一,有的金鸡独立,手舞钢鞭,有的眼睛半闭,手持经卷.凭借秋风飞舞,仿佛柔弱无骨,亦若珍珠断线一般,缓缓洒向宇寰,洒向山峦田野,洒向花草树木。细小的雨滴,悄无声息沐浴着你,沐浴着茫茫大地。“谁道柔雨不经风,秋来泽菊自然情”.秋雨蕴含着天地的情感,倾诉着宇宙的心语;观音菩萨,她含情切切,意语绵绵,惹得菊放,唤回飞雁。她心中燃烧的火焰,点燃季节的情操,照亮着世间冷暖寒暑。她把这份情感撤自人间,怀抱着天地的内涵
这儿主持,智灯大师.青海互助县人.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禅宗临济正宗法脉第五十一世传人.荥经云峰寺方丈和尚,雅安市佛教协会会长,荥经县政协副主任,雅安市政协委员,雅安市青年会主席.2013年3月3日,智灯法师荣膺云峰寺第二代方丈,为古刹云峰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他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俗弟子和信众,不断学习,坚持正信,弘法利生,默默无语,开拓出当代佛学禅,遍布全川各大名山,名寺,引来各国学者,宗教界人士上千人到此寻根访祖,礼佛参禅,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使这闻名遐迩的云峰寺,得以灵湫永澈,佛光再现
这人世间金钱美女,名利地位诱惑,私欲的膨胀......真正喜欢寡淡的,能有几人?官场中失落,男女情爱中失恋,婚姻失败,家庭破裂,职场上的挫折.....于是,失意者叹息,活得太累,活得太烦,与其叹息,不如释然,看轻,看淡,于是一批批到云峰寺养心,无欲无求,归隐返自然,大道已彻悟,神往桃花源,在这云峰山过着与世无争的淡生活.
我已来云峰山与来自省内外30多个信众,有清官离休出游,有出牢贪官自悔,有文坛名家,商场大亨,在一起,三五知己,侃侃而谈,我对他们说"生活烦恼,因为利深陷,怨天忧人,因杂念众生.人生苦短,要知足常乐,与淡泊无争,方能释怀,过去,由于太清醒,穿不过荆棘,走不出泥泞,自从上山静心修行,忘掉功利,放下执着,不羡慕,不嫉妒,不卑不亢,一切顺其自然,心一安就好了……"
有位官场入牢刑满的官员说;"他并非贪有那么多钱,却被送了牢房,比他贪得多的却消遥法外.我说"这并非奇怪,古今中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事到处皆有。"
我说我由于年轻时不懂社会,自以为聪明,在一次大礼堂万人大会上,县上领导台上作报告,将狠狠打击读成狼狼打击,我猛的站起身与领导大声纠正为"狠".不久,受到领导大会表彰说我思想敏锐,文笔清新,予以下乡锻练后越级提拔,后来两次单位调工资,花名册上没有我,我问领导,他笑吟吟对我说;"这是上级对我的考验".
说到这儿,外地省上离休一秘书老前辈考我在领导身边怎样干得长久,倍受重视.我仰天一笑说;"这简单,一是尊重领导.二是认真干好工作."
他拍了拍我肩膀冷冷一笑说"他说几届书记干完换届,他仍在书记办公室担当重任,他说他除了听领导的话认真干好工作外,每次写简报或领导讲话稿,故意写错句子或错别字认真耐心弓背请求领导修改更正,有次他故意把九九重阳节的阳写
成羊子的羊.引得书记大笑说"你呀!还是北大研究生,都写错,还不如我这专科毕业的."那天晚宴书记又一次与外省一起开会的领导谈起此事.不断悬跃自己."
我说;"这样,早该把你下了."
他又说这叫满足领导虚荣心,你看你这最高学府出来的研究生还不及我,这说明他高我一筹.哪像你当着上万人直领导的白."
是的,嫩姜却没老姜辣.我终于服了他.这人有时总认为聪明,像我,实则傻子,他却装傻,实则聪明绝顶,
他对我说"做人,要不虚伪,不做作,有时需装傻,装糊涂,淡然雅致,清风明朗.
我仔细想这修行要达一个"淡"字,这不仅是一种坦然,一种从容,一种乐观,一种豁达,更是一种境界.要修练一颗强大的内心,才不被痛苦所左右,世界之大,个人很小,人生百味,唯淡则真,唯淡则明,要淡然面对万千世界,起伏人生,内心才能强大.正如沈世林老师所言,勘破者,进退自如,反则怨天尤人,周而复始焉.
作者简介
方仲贤,四川雅安市作协会员,任过《重庆文化报》特约记者,荥经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重庆文化报》《东方潮》《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林业报》《四川农村报》《雅安日报》《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辽宁文学》《长江文学》等报刋网站,1997年荣获重庆市文联举办庆香港回归征文银奖,2016年先后荣获雅安市政府举办的征文《蒙山忆雨》《美哉瓦屋山》等奖项。
甜甜的玉米秸
张志成
1971年的下半年,我没有听领导的安排,把探亲假一推再推,非得等到白露以后才休假。说实在的,那不是在等,而是焦急得在盼,因为过了白露就是秋分,也就是到了秋收的大忙季节。
那年,我用书信的方法向我的女同学,已任民办教师的珍子,表达了求婚的意愿,就从那天开始,我俩的书信来往就没有断过。虽然在信中无话不谈,双方的感情也越来越热烈,可是“同意”这两个字她一共就没有说过,“不同意”这三个字她也没有说过。
读初中的时候是要放秋假的,我们也会到生产队里参加秋收。休息的时候我们坐在地头上说笑话,年轻的人们会唱起歌儿。在一望无边的青纱帐里,哪里有笑声和歌声哪里就有劳动的人群。这时候,我为了讨好珍子,就提着镰刀走进地里头,选两棵最绿的,最粗的公棒子秸割下来(玉米是分公母的,公的不长棒子,秸杆格外甜),再割去上半截,我们家乡话称它为“甜棒,”我就鲜活活地递给珍子一截,想不到她就欣然接受了,真没有料到我割得那两根甜棒好甜呀。
这种献殷勤的勾当我只有这一次机会,再休息的时候,珍子的手里已攥着两根甜棒走出来了,选一根好地递给我,我吃一口,连心肝肺都甜透了。在我参加工作之前,每一年的秋收时节,只要我们在一块干活儿,我吃得甜棒都是她给我的。有时候我也会拿着甜棒走出来,只要她给我,我会把自己手里地扔掉,就是觉着她给我的甜棒总是那么那么的甜。
终于盼来了白露,我是过了白露三天后坐上的火车,因为还得盼一个星期天。那时候除去路程只有十二天的探亲假,加一个星期天日的班就可以和珍子,还有我的家人们多待一天。盼这个时节探亲的目的,就是再干一次讨好珍子的勾当,帮着她干一干农活,说说好听得套套近乎,也许就能把她心里的“同意”两个字抠出来呢。
那时候的农活都是集体的,玉米(本地也称棒子)收上来之后,那些站着的玉米秸都分到户下,甚至连玉米秸的根也是宝贝,收上来就是上等的柴禾,那个年代没有钱买碳,都指望着它做饭呢。
刚进家门我娘就说:“你爹赶集去咧,珍子在西北坡帮咱割棒子秸呢,你赶快去看看吧。”
“啊!”我高兴地放下行礼就跑,我娘喊道:“拿着把镰刀呀。”
我连蹦加跳得,想喊想唱得,甚至想翻上几个跟头似的向地里跑去,还没有跑到地头我就一声不迭一声地喊着:“珍子哎——珍子哎——”
等我跑到地头,珍子手里拿着两根甜棒从地里出来了。红着脸说:“喊啥,喊,好像别人听不到似的。”她一把拉我坐下,递给我一根甜棒说:“给,先解解渴吧。”
多么乐耳的声音呀,多么漂亮的脸庞呀,多么熟悉的动作呀,多么甜甜的玉米秸呀……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一根玉米秸,甜了我们已近五十年了。
作者简介
张志成,山东省淄博市作协会员,已在省市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50余篇。
翟传海
瑟瑟寒风中,庄稼收尽了,繁花凋敝了,茂叶干枯了,就连肥硕的蚂蚱也不再蹦跶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萧敝走去。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被割草打柴人当做野蒿杂草,一茬一茬割去身躯的一株小野菊想:悲凉的秋天总要有一点活力和灵性呀!于是,她便卯足了劲猛一抖擞抬起了头。
这一抬头不打紧,匍匐于山崖、田野、沟壑、路边的野菊们,像听到集结号一般,不约而同地焕发了精神。她们不自卑自身的弱小,不在意秋风的寒冷,在万木退缩之时,生出一株株耀眼的碧绿、绽出一朵朵夺目的小花儿!
野菊有绿色的茎,绿色的茎又细又长。长的盈米,短的尺半。可能是荒野贫瘠苦寒的缘故,家乡的野菊茎身多弯曲如藤。但弯曲也好,藤状也罢,其茎身却似木,骨感极强。茎上的叶子很特别,有点像金鱼的尾巴,边沿长着一圈小小的齿儿,好似一把绿色的小锯子。茎的顶上托着一朵或几朵小花,花朵不过一枚镍币大小,多为黄花,杂以白紫。花蕊是椭圆形的,黄里透着一点绿。舌状的花瓣均匀地围在花蕊周围,乍一看像极了袖珍的葵花。
一朵朵小巧玲珑的野菊花儿在瑟瑟的秋风里,无声无息的怒放着,黄的、白的、紫的,放眼望去喜悦无限。在阳光下,她们是秋日里一朵朵多彩的云霞,飘啊飘,荡啊荡;在阴雨中,她们是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闪啊闪,眨呀眨;在山野,她们是一群群情窦初开的乡村小妹,疯啊疯,闹啊闹;在路边,她们是一个个风韵十足的乡间少妇,挤啊挤,浪啊浪;在山巅悬崖,朵朵菊花一如一颗颗小太阳,洒下的尽是暖人的光芒;在荆棘丛林,簇簇野菊好似一面面旌旗,发出的尽是励人的能量。
野菊自有她率直任性、不卑不亢的脾性。生在哪长在哪,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闭缩,那一朵又挤出半个笑脸。少女般的明眸,个个睁得又圆又亮,纯真极了。那份清纯、率真和疯野,让人撇一眼就心生爱怜,心醉情迷。
野菊自有自身的奇异和独特,芳香沁人心脾。花开时节,田野里处处弥漫着她们特有的味道——清香、甘苦、醇浓,似药如酒。让人缩鼻一闻便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步入花丛,掬一枝到近前浓香盈怀,稍一抖动溅得满身都是。到此,“暗香盈袖”、“花香满衣”,一下子全然了了。倘若静下心来,从飘飘摇摇、动静相衔的花海内,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花香中能听到《娃哈哈》、《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快,也可闻到《上下求索》、《十面埋伏》的悲壮……
“菊”也写作“掬”,“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象形。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根据她的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把她叫作“菊”。菊花又名延年、更生、帝女花等,是源于我国的名花。远在四五千年前,它就野生于山川上、沼池边。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汉太守应劭在《风俗通》中载:南阳郦县(今内乡)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余岁,七十八十则谓之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
我国古代文人对菊花更是倍加称誉,说菊花是花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她不仅有清纯淡雅的身姿、清隽高雅的芳香,更有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时节傲霜怒放的气节。有关赞扬秋菊的诗词佳句俯仰皆是,如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范曾大的“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刘克庄的“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苏东坡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还有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等等,等等。其中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为婉约,郑思肖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最为感人。最最霸气的当属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而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当是最让人惬意无限的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菊成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快意田园的陶渊明的专属文化符号。为此,唐人就把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了这老陶,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明末大儒陆平泉初入仕途时,与同僚去见奸相严嵩,众官员争先恐后趋前献媚。陆平泉见庭中陈列着许多盆菊花,便冷冷地说道:“诸君且从容些,不要挤坏了陶渊明!”诙谐隽妙,使争宠者个个难堪不已。
菊花不仅供观赏,而且可食、可酿、可饮、可药,用途广泛。野菊花味苦、辛,性凉。归肺、肝经,清香泄散。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凉肝的功效。主治疔疮、痈疽、瘰疠、丹毒、湿疹、疥癣,及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眩晕耳鸣、目赤热痛等。可滋养眼睛保护视力,对人体的心脏、大脑和血管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古至今无数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但他们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人工菊。而那些个被培植、控制、玩弄于股掌东西,比起随遇而安、随性生长、任意绽放的野菊来,不免满身妖娆俗气,甚或有点冶叶倡条之感。
野菊开,正种麦。当野菊开遍天涯时,正是农人摇耧播种的大忙季节。在农人的眼中,漫天的野菊花,就是那一一垄垄金黄金黄的小麦!
作者简介
翟传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金融作家协会、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河南省作家协会、南阳民俗学会会员,全国农行系统优秀人才,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南阳市分行。出版有金融论文及文学《银苑小葩》、《守望家园》、《月奶奶黄巴巴》及《曳杖行歌》、《我图尔居,莫如南土》及《百年多是几多时》等六部文集。
葛晓泉
站在河南省信阳新县中原银杏第一村的黄叶里,举目远眺,一片彩色的树林,那正是银杏的黄叶。雾气披在这片彩林上,让黄叶若隐若现,随着风的吹过,雾气飘散,满上的黄叶瞬间纳入眼底,是激动,更是震撼,震撼这自然界的恩赐。
千斤乡被誉为“中原银杏第一乡”。在杨高山村王洼组和高山冲组,百年以上银杏树共有一百多棵,是整个千斤乡银杏树最多的村庄。一片银杏一池塘,一处竹林一村庄。杨高山村古银杏群和古村落民居相得益彰。每逢秋季,金灿灿的银杏叶随风摇曳,构成一道独特的美景。
与当今全国上下建景点相比、新县千斤杨高山村是一个比较“纯”的原生态小村庄。这里的村民淳朴亲切、这里的环境静谧清新。整个山村不大、在千年银杏树的环绕下错落分布成三个自然区域,民居和景色融为一体。在深秋初冬的日子,肃杀了一切植物之后,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五彩斑斓,银杏开始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漫步银杏园中,宛如走进了无边无际的森林仙境,既有上千年树龄饱经沧桑的老树,又有生机勃勃亭亭玉立的新树,满目树影婆娑,令人陶醉,流连忘返步入黄叶时光隧道。两旁皆是高大的银杏树和一路金黄色的黄叶,抬头是黄叶,低头,脚下还是黄叶,随手一挥,碰到的也是黄叶,远眺,依旧是黄叶……人在黄叶中。两侧银杏枝繁叶茂,树冠相交,四季成景,春夏绿意盎然,冬季肃穆俨然。最美在秋季,金黄的叶片挂满枝头,道路上铺满了金黄,漫步其中,恍若进入童话世界中。凭眺远方,只见层林尽染,霜叶似金,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绿树、黄叶、碧水恍如一幅动感的山水画,既令人心旷神怡, 又使人惊叹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构成了“风光添野景,黄叶缀成林”的优美图画。
新县境内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银杏基地之一,被誉为“板栗之乡”、“银杏之乡”。每当秋季来临,新县的古村落更显清雅宁静的一面。水墨中的红叶、深山和小村人家营造出一派和谐的气象,新县的秋天才是真正的美景天堂,最美妙的风景和最纯朴的乡土人情都藏匿在新县的深山古村落里。
青山绿水间,小桥流水人家,岁月流淌在安静的巷陌里,溪水唱出了不变的乡音,像是梦中小时候在溪头巷陌里玩耍的记忆。站在水间石子路上,恍惚是梦回老家,游子回乡的亲切感。在新县,县乡公路已铺油,村村通公路。汽车驶入周河乡地界,过了牛四冲、彭大湾、西河大湾、毛铺、丁李湾等古村落。山间的叶子红了,间或几片掉落,在透着一丝凉意的秋风中飘零。远方一片黛绿,近处橙黄橙红。在田间村落、山头溪边,处处秋色秋香。村口的一棵红枫萧然而立,迎来送往着异乡的到访者。一片红叶,美了秋韵;一习微风,惹了秋梦。壮美的奇观,浪漫的秋水,黄绿相间的秋叶,连绵起伏的秋云,独具特色的秋食和时尚典雅的农居,让人在不经意间产生天人合一、如入仙境的感觉。
穿行山间小路,路旁红绿黄三色相间的树叶。那黄叶就像一枚枚邮票,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瞧!银杏树叶穿上了金黄色的秋装。折扇形的叶子靠近叶柄的地方是浅黄色, 越往边缘颜色越深, 叶子的最边缘枯了,呈褐色。叶子的背面一条条平行的叶脉清晰可见。树下落了一层厚厚的叶子,那是秋姑娘为我们铺的“金地毯”, 踩上去软绵绵的, 好舒服啊!
阵阵秋风吹得树上的叶子飘飘扬扬往下落, 像盈盈飞逐的黄蝴蝶;又象展翅飞翔的黄莺。满地的荒野,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
许多游客还纷纷钻进树林,与红叶景色合影留恋,有的甚至爬到树上与黄叶合影。一片黄叶落到了我的面前。我捡起她, 仔细地打量。她是那么美。枯黄的叶面、暴露在外的叶脉,摸上去脆而硬,一碰就要段似的。我小心翼翼地把她放进塑料袋里。
新县的秋天,很美。在去新县东部的周河乡路上,你会发现,乡间小路旁散落的村舍,被山谷的红叶和黄叶包围着,我们的车一次次路过山顶的瞬间,看到的景色是那么地让人迷醉。灵山寺的千年银杏苗木,树高近62米米,树干需4人合围。“文革”时期此寺遭洗劫时,此树奄奄一息,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它是灵山寺的象征。
阳光透过银杏的叶子,一束束散落在地面,星光点点。大片金灿灿的银杏树叶,使得整条道路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世界里,微风吹过,树叶如万千蝶儿飞舞……一幅金色田园图在眼前跃然而生。放眼望去,真可谓万山黄遍,层林尽染,黄得透,黄得深,黄得洋洋洒洒,坦坦荡荡。
新县的秋,不单纯是黄,还有翠绿、橙黄、土褐……它们相互交织,在光与影的交错中,恍如整个新县披上了霓裳羽衣,令你眼花缭乱,令你为整个山谷的惊艳动容。最是那行走的时候,偶尔,会有片片黄叶飘落在肩头,继而滑下,在坠落的那刻拂起一衣带水的温柔,就是那样的熟悉,就是那样的亲切,似乎是昨夜我们一起曾经走过的那段回忆。
来到新县,当面对漫天飘飞黄叶的时侯,你给我们带着收获,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像画家手中的水彩画,似诗人口中一首诗句,潇潇洒洒。去了新集镇的彭大湾古乡村,周河乡的西河大湾、毛铺、丁李湾,新屋咀、李家院子,那青瓦屋檐,炊烟袅袅,粉饰于乡村间的老屋、古树、野外、竹林、老人,另有那悄悄宁静的墟落时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墟落童年。
走过一个又一个乡村,黄叶洒落了一地的秋。来到新县,贴进大自然,举头是阳光,俯首见清泉,抬眼望森林之海,舒身是清新的空气。这天然造化之物,正是生命的产地,健康的伊甸园。我们头顶着落叶, 脚踏着落叶, 手捧着落叶,何忍离开这人间仙境?
《关于投稿那点事儿》
征稿启事
作为一名作家或文学爱好者。投稿是一种常态。不论您是大家还是无名小卒,投稿的过程,注定是一段成长的历程……结局不管怎样,过程一定很精彩。请把把您的投稿故事讲述给我们吧,让我们再告诉后来者,让他们在文学创作的跋涉少走弯路……
来稿请注明“关于投稿的那点事儿”字样。
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稿件一旦采用,将在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媒分期刊登,最后结集出版。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 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