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国粹』他倾尽一生,绘出了惊艳世人的江南梦!
有一种美叫粉墙、黛瓦;
有一个梦叫“江南梦”。
吴冠中先生倾尽一生,
画遍了屋桥山水,水乡景致,
画出了世事纷扰里的半分闲趣与淡雅
也绘出了惊艳中国人的江南梦!
他笔下的“江南水乡”系列
很轻、很净、很纯粹,
就好像一个独立存在的镜头,
又似装满了闲情逸致的世外桃源。
往细里看你会瞧见:
鳞次栉比的白墙青瓦,
马头墙的徽派建筑,
盛装春沐的路人、河水漾出的浅皱,
柳条划过空气激起风的足迹。
这一切都似乎在告诉你
这不是实在的江南,而只是梦里的江南!
从行人模糊的容颜里,
我们仿佛瞬间读懂了
时间溜走的波澜不惊、
岁月终将逝去的泰然自容。
面对我们正身处的
这个纷繁嘈杂而又肮脏的人世,
画中之境绝对是难得的一小块
属于个人的清幽之地!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的小桥,
不管是石拱桥、木板桥、风雨桥,
都有着特有的精致,
它们有的被一笔带过成了点缀,
有的被细致描绘成了主角。
每每看他的画时,
人们总会不自觉地
去寻那一座梦里小桥,
也想亲自站在桥上,
看水乡风景,闻潺潺流水,
倾听那小镇说不完的故事里,
浸润着的缠绵的爱意……
吴冠中 江南春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吴冠中 园林春深
“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吴冠中散文《桥之美》
—— 巷弄之美 ——
除了桥
吴冠中也很喜欢江南的小巷,
在他眼中,小巷并不像人们所看到的
那样空无所有,冷冷清清,
它含蕴着形式美感的微妙节奏
万象浓缩在一弯窄巷里,
便构成丰富的画图;
躲进与外界隔离小巷,
欣赏建筑那独特的身段与体态,
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静巷冷清清,隔绝外界自成一统,似乎空无所有,却含蕴着形式美感之微妙节奏,低音吐柔情。”
——吴冠中
“缓慢的'弧’与'曲’是画面主调,墙头、墙脚、左方远处的山墙、墙里伸出的树枝,都参与了弧与曲合唱,严肃认真,绝不让走调。”
——吴冠中
“一片弧曲腔中镶嵌进来小小的黑方块,正方的、长方的小小黑色浓缩之块块,在行人眼里,它们不过是墙上全不起眼的洞或远处几个窗,但在这小巷的绘画天地里,她们对照全局的弧与曲,平衡整个画面大量的白。”
——吴冠中
“如果秤的一头是许多弧曲枝条,是大块大块的白,那么这几个小小的、方的、墨黑的秤锤恰好使秤获得平衡。”
——吴冠中
—— 树之美 ——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树,
大多是盘根错节,奇形怪状的,
虽怪模怪样,但十分清丽,
与江南水乡的气质十分搭调儿,
又显示出了的自由脱俗、
顽强奔放的生命力。
的确,南方的树,
与北方的粗狂、中规中矩不同,
多了一种婉逸、潇洒之美。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吴冠中
吴冠中《早春》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吴冠中
吴冠中 《春风江南》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吴冠中
吴冠中《烟雨江南》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
——吴冠中
吴冠中《江南》
“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吴冠中
“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吴冠中
“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吴冠中
要说水乡还有什么特色,
就不得不提摇摇晃晃的渔船了,
吴冠中爱画船,
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儿了。
孤舟、舟群、帆起帆落、
绳索交错、桅杆倒卧起伏、
线缠绕着面、手忙脚乱的渔民……
所有的细小插曲落入画家眼中,
便成了足以入画的视觉之美。
一弯小船承载了画家童年记忆,
可以说冠中的江南梦,
便从一条小小的渔船牵萦开去的。
“'野渡无人舟自横’,孤舟闲飘在寂寞的水面,倒影清晰,静穆入画,诗与画之美于此悄悄相依。”
——吴冠中
“我画过无数的舟船,从绍兴的乌篷船到太湖的帆影,从舟山群岛林立的桅樯到长江山城的游轮,从秦皇岛的打渔船到印尼的突着大眼睛的彩艇……水上那飘浮的船体被荡漾的水波摇晃着,形象瞬息多变,兼备具象与抽象之美感。”
——吴冠中
“《清明上河图》中笔笔精到地刻画了拥挤的船群之结构,但同时掌握了其间整体造型之组织美。船在中国诗词和绘画中长期是启发灵感之母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成为千古绝唱。”
——吴冠中
“白天,船都下湖了,风平水静的时候,那垂柳笼罩下的渔村倒影是挺美的画境;傍晚,船都回来了,小河里挤得看不见水面,家家七手八脚从船里提鱼上岸,忙成一片。”
——吴冠中
“我永远记得姑爹家那只小渔船,它永远离不开姑爹,它也像姑爹对我一样的亲切……小小渔船永远地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形象,亲切的形象,我特别喜爱鲁迅故乡的乌篷船,我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水乡小船,正渊源于姑爹家的渔船吧!”
——吴冠中
看完吴冠中笔下别样的江南,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自己原本
就生于画中水乡的错觉,
究竟是什么赋予了
画幅这迷人的魅力呢?
很多人都说是那股被注入到
画中的浓浓的乡愁,
这股挥之不去的情绪被他
转化成画笔下的白墙黑瓦、
小桥流水和春柳飞燕等美景,
才至于叫人过目不忘,观之生情。
很难想象,
一个人的童年要过得多么美好,
才至于如此不愿忘怀!
的确,当我们翻开这位拿一生
来追逐江南梦的画家的记忆之时,
我们却发现他的乡愁来得比常人更浓烈。
1919年,出生在地地道道的农村的他
陪伴他长大的是无尽的水田、桑园、竹林
家中吃的也是白米饭,
穿的也是平常布衣裳,
虽平平淡淡,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知足也常乐。
那年,家人为了供吴冠中学画画,
把他心爱的妹妹送给了别人做养女,
300块大洋从此
让吴氏兄妹二人分为天南地北。
当吴冠中闻讯赶回家时,
为时已晚,小妹早已杳无踪迹。
他沿着河边石板路一路狂奔,
呼喊着小妹的名字,
鞋跑掉了一只也不知,
最后跪在一座桥边失声痛哭起来……
江南的古桥 上,
附着他的离别、有着他的愁绪。
父亲送吴冠中入学的时候,
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
因母亲长期卧床未能给他备齐行装。
所以父亲不摇橹的时候,
便抓紧时间为他缝补棉被。
很多年之后大画家吴冠中,
还清晰地记得
那年透过舱沿看父亲那弯腰低头
缝补的背影时心中顿时激起百般滋味。
江南的船篷 里装着他的心酸,
也负重着他必须兑现的梦想。
吴冠中曾多次画过故乡宜兴的小巷,
其中有幅很不满意,
因为他发现画面
似乎像来自尤脱利罗的巴黎小巷,
所以,心里很不舒服。
吴冠中 故乡小巷
为了画好小巷,他重返故乡
从巷口到巷里出出进进往返组织画面。
他用自己的眼,亲吻着故乡的墙,
他的手,记住了小石子路亲切的触感,
他的笔,记录下了儿时
曾来来往往无数次的巷弄。
吴冠中 消失的巷
在小巷里他仿佛看到了
稚幼的自己爽朗的欢笑,
不顾一切奔跑的背影,
在岁月缓慢的流淌里
他清晰地看到了,
时光里亲人们都年轻的模样。
吴冠中对 江南小巷 ,
近乎偏执的认真,
似乎也成了对儿时回忆的追索,
对故乡旧情的铭刻与纪念。
男儿志在远方,
吴冠中为了梦想,
一生都奔波在路上。
他见过滨江婆娑的大榕树,
见过冰封北国里毅然挺立的白桦,
也见过四月天里瘦骨嶙峋,
却傲视群芳的枣树。
但他最爱的还是水乡,
那蓬头散发、生机盎然的 江南之树 。
心中溢满的对家的思念,
怎样也掖不住、藏不了,
全都附加在了一花一草一树之中。
那脑海中被水乡湿气
浸润过的江南的记忆
早已刻在了这位专情的画家心上,
终凝成了情感浓稠的笔触,
绘出了每个人都为之动容的乡愁,
勾勒出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
江南一梦!
责任编辑:青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