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三) 2024-06-23 16:36:00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四、太阳病与三阳合病温病是从中暑开始的。伤热(中热、中暍、中暑)、入里、表里同病,包含三阳合病,即中暑、阳明病、二阳病、三阳合病等,构成温病。也就是说,温病不能单独构成体系,温病完全分类必须基于七病及其次级中风分类之后进行合并组合才能完成。《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按:意为发于表之表热病亦称为太阳病,犹如“太阳病痉湿暍三种”)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于表的温病只能是中热、中暑、热暍、中暍,而中暍通常会有恶寒。不恶寒的情况又要发于表,是阳明中风,或者某些二阳病表里同病属于温病者。用“太阳病”来定义温病,明显出自“太阳病痉湿暍三种”之后,认为太阳病包括所有表病,比如痉湿暍,但条文中很多类型都不是狭义太阳病。四种不同版本痉湿暍病篇首的“序”,表达了“太阳病”冠名的误会过程。《千金翼方》:伤寒与痉病、湿病及热暍相滥,故叙而论之。《金匮玉函经》:太阳病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注解伤寒论》:伤寒所致太阳(赵本有“病”字)痉、湿、暍(赵本有“此”字)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伤寒作为表病与痉湿暍三种表病有病机上的交叉。结果改为“太阳病痉湿暍三种”,以及“伤寒所致太阳病痉湿暍”,痉湿暍三种病都成了“太阳病”。从《千金翼方》的“伤寒与痉病湿病热暍相滥”改为《注解伤寒论》“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表明成无己概念中“伤寒”并不属于“太阳”,而是一种“万能病因”,说明成无己可能是“冬伤于寒,乃名伤寒”唯一病因的理论拥护者,也与新校正反对伤寒泛指不在同一阵线,并且完全无视“风寒暑湿”四邪致病,中暍伤暑并非伤寒所致;再到赵本增加“病”字改为“伤寒所致太阳病痉湿暍”,最后才有“太阳病痉湿暍三种”,是“太阳病”与“伤寒”概念发生关系的过程。由此可见,“太阳病”在赵本中,其实包含了所有发于表的情况,比如“太阳中暍”“太阳中热”。可以认为,赵本中“太阳病”直接对应了风、寒、热、痉、湿五种,而非“三种”,发于表都叫太阳,不是后世以为的仅为太阳伤寒中风,所以才能看到“太阳中暍”“太阳中热”,以及当下把“三阳合病”误以为其中除了阳明、少阳,剩下的是狭义的“太阳病”,都是源于对仲景原文本的误读与改构。这是个层累过程。原本没有“太阳病”概念,就是表病(不同于条文中的“表证”),结果以三阴三阳命名时,误将所有与表病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病,都叫做“太阳病”。这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对于狭义“伤寒”的误解并改替为“太阳”再改为“太阳病”。误会首先是从改“伤寒”为“太阳”开始的,接着再把中暍叫做太阳中热、太阳中暍,同时使用三阴三阳“两两对称”“六病”,导致三阳合病彻底误会。而王叔和论“起自风寒”的伤寒中风,在《伤寒论》条文中称为“表证”而非“太阳病”,条文鉴别中每称“无表证”并不是没有表位症状,而是特指无后世以为的“太阳病”伤寒中风的表证,并不是没有其它表病或外证,而有表证指的是狭义“太阳病”可发汗。如第61条“不呕不渴,无表证”,第170条“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无表证”仅仅是排除狭义“太阳病”的表寒证,并不能排除阳明中风、中暍的表病,或者里寒引起的外证,更不能排除“太阳病痉湿暍”。而《伤寒论》条文第2、3、6条,俱为“太阳病……”分别“名为中风”“名为伤寒”“为温病”,《金匮要略》湿病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而“湿痹”有大小便的里位问题,显然并非单纯的“太阳病”而是表里同病的合病。第12条云“太阳中风”第119条“太阳伤寒”,暍病篇云“太阳中暍”“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是“太阳病”不止于太阳伤寒、太阳中风,而且还可以分出“太阳温病”“太阳中暍”“太阳湿病”“太阳刚柔痉”等。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等同于“表证罢”,第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得病”同“伤寒”泛指,包括“太阳”“柴胡证”等;《金匮要略》妇人病脉证治“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等条文中,“太阳”“太阳证”,均又等同于“表证”狭义太阳病而非泛指意义的太阳病。而张仲景在条文中常常使用有无“表证”去指代太阳伤寒中风。使用“太阳病”泛指所有表病,包括痉湿暍等,是唐代以后改替。而在改构过程中,因为对于太阳病狭义还是泛指的误读,使得概念摇摆不定,绝非同一作者所为。伤寒、太阳病概念的狭义与泛指颠来倒去的误会,是典型的改构原本而形成。未完待续…… 灵素之问: 灵素之问 | 伪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灵素之问 | 体温断言的歪曲与节气养生的夸张 灵素之问 | 经方与医经的药味 灵素之问 | 四逆散解析 灵素之问 | 九针十二原:遗失的秘史 灵素之问 | 治神,治的哪个神 灵素之问 | 经脉理论两大问题 灵素之问 | 张仲景区分刚痉、柔痉,是在暗示什么? 灵素之问 | 文化对于医学的扭曲 灵素之问 灵素之问 |【少阴篇】《伤寒论》之门 灵素之问 | 论杂病 灵素之问 | 中医的黑暗时代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九大误会 灵素之问 | 先别阴阳,虚实为纲 灵素之问 | 张仲景是一个新学派吗? 灵素之问 | 仲景神功非阴阳 灵素之问 | 扁仓时代的终结 灵素之问 | 汤液经法与和剂汤法 灵素之问 | 推陈致新与六要素层叠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与汤液经法 灵素之问 |黄帝代表的两个符号 灵素之问 | 金匮五邪 灵素之问 | 伤寒与张仲景伤寒论 灵素之问 | 伤寒与温病灵素之问 灵素之问 | 热病阴阳交并释义 灵素之问|阳旦汤与阴旦汤之千年谜局 灵素之问 | 六病还是八病 灵素之问|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赞 (0) 相关推荐 【《伤寒论》六经辨证 三阴三阳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应该称之为"三阴三阳辨证",即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概念 太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应该称之为"三阴三阳辨证",即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概念,太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灵素之问 120个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九大误会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如太阳中风之类的误会是小的,没有必要强调.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与汤液经法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4-28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药物 ... 灵素之问|伤寒论六经病定义的内在必然性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8-12-04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命名出自北宋新校正 2021-10-14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四)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五.温病的误会 正因为"伤寒&q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一)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一.三阴三阳非<伤寒论>本来面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二)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三.阴阳改替表里 <诸病源候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