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年近古稀仍奋战在养蜂第一线的大舅
我的大舅名叫逯天志,小名双林。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眉峰似剑,语声朗朗。我常常觉得,他老人家除了不会武功,哪哪都像关羽,有种浩然之气。
姥爷姥姥早亡,撇下了兄弟姐妹六人,大姨和母亲虽大些,却只能顾家,十五六岁的大舅便当了家,去队里干活挣工分,村里人们还比较照顾。后来,大姨母亲出嫁,大舅又照顾二舅和两位小姨。
大小姨很能干,每天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为了供二舅上学,弟兄还曾挑了小麦,上山西换成玉米面。结婚后甚至家里连盐都舍不得吃。其间,大舅还学木匠,他给我们做的小椅凳一直用了20多年还很结实。
终于,二舅考上了中专,成家立业了,小姨也出嫁了。大舅却选择了养蜂,那时我们这里养蜂人挺多的。母亲开始反对,但大舅态度坚决,终于还是养蜂去了。
小小姨出嫁前一晚,母亲和妗子都哭了,因为反对小姨嫁得偏僻,怕她受苦。我自然也不高兴,晚饭后,我和大舅睡东屋,便求他讲故事。
舅舅便给我讲西游记猴王出世,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如痴如醉。舅舅养蜂后便背井离乡,辗转于全国各地。
我20岁那年春,三表弟出世,妗子无法跟大舅,便让我跟去帮忙。在这一百天里,我们先后辗转了四个地方,春天先在会宁采油菜花,那金灿灿的油菜花虽美,我当时却既没心情,又没空闲。每天检蜂,觉得又累又枯燥。
舅舅特别能干,每天检蜂,摇蜜,我打下手,到饭点让我做饭。这期间,舅舅教会我煮饭,蒸馒头。他见我不高兴时,便给我讲笑话,什么三拐子进公社,二海群翻山药,特别搞笑。
第二个地儿,在南石门与周公村之间,除了有一些中学生路过,几乎一个人也看不到,我更觉无趣。
后来我们又去了浆水东南的吕家庄,端午节那天,舅舅回家去了半天,我独留蜂场,却遭遇了分蜂。就是一个蜂箱内出了两个蜂王,为了争位,她们各带领一部分蜂飞出蜂巢,进行pK,如果不及时收回,一大半将飞出去成为野蜂。
只见千万只蜜蜂嗡嗡嗡地蜂涌而出,一部分飞往田边的灌木丛,另一部分却飞上了高高的白杨树。这我只是听舅舅讲过,今天却被我碰到了,偏偏大舅又不在。于是我壮壮胆,从蜂箱里拿出空埤,把它伸向灌木丛。乖乖,这群蜜蜂居然都上了蜂埤,我很快将它们收回了蜂箱。
可是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是落在白杨树顶上那一大团蜜蜂。怎么办,树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最终,我还是拿了一个空蜂埤,冒险爬上了树,我面前是一大团黑压压的蜜蜂,其声势十分浩大。
再往下看,足有两层楼高!我吓坏了,忙骑在三个细杈间,小心地将蜂埤伸向蜂团,它们便逐渐向埤上爬,埤上的蜂越来越重,这时又起了大风,把树干吹得东摇西晃,我只好左手拼命握紧树干,右手拼命提着蜜蜂,这时,我渐渐提不动了,树干却晃个不停。
我吓得脸色煞白,心想我命休矣,不是被这些蜂蜇死,就是掉下去摔死。正在危机时刻,舅舅骑着车及时赶回来,他让我先别慌,接着用长杆顶上来一条长绳,让我捆好了蜂埤给他系下去,我这才获救了。
这次危险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这比后来去山西夜里遇到抢劫和狼嗥都让人恐怖。
暑假时,我们终于从山西回到了庞会桥,卸车时,我又被十几只蜜蜂蜇了个够,于是再又不愿跟大舅养蜂了,不久便代课教书去了。
至今大舅年近古稀,却依然和妗子带着三表弟一家,奋斗在养蜂第一线。夏回故乡,秋到山西,冬便赴广东或湖南,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养蜂是最甜蜜的事业,一生都跟着花儿走。大舅的敬业精神真让人好生敬仰!
亲爱的舅舅妗子,近来你们好吗?
本文作者:张文清,邢台浆水镇下湾村人,爱好经典诗词,喜欢民歌戏剧,盼望能传承国学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