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第13章 为杨朱的“一毛不拔”点赞【我读老子】

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导读

“贵身”“爱身”是本章的中心。因为爱身,所以不会宠辱若惊;因为爱身,所以可以寄托天下。

1.爱身包括身心两方面。

2.人人都好才是真的天下好。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辱若惊:得宠和受辱都令人惊慌。

若:乃,则,就等等。

贵大患若身:把得宠和受辱看得跟身体一样重要。贵:重视,担忧,以……为贵。若:如同。

一般:宠辱指一切外在得失。接上一章:“为目”的部分,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的一切身外之物。

老子的解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宠的前提是处于下位,需要被别人宠。

不需被宠爱,说明人格的独立完整,没有受束缚;甚至自己强大到可以宠别人。

宠辱若惊的可能表现:

1.而得宠之后,在赐予者面前唯唯诺诺,曲意逢迎。

反腐中的官员司机?

得宠惊慌,失宠惊慌,自始至终不能处于平和的状态。

2.更可怕的是:不能对得宠等闲视之,则得宠后往往竭力保持这种被宠。

《论语》: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患得患失的人,一旦得到,不择手段保持所得。

王熙凤受贾母宠爱,一方面拼命聚敛财富,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去放高利贷,还从丈夫贾琏那里偷得印章介入官司,收取贿赂。另一方面,不许贾琏讨妾,活活折磨尤二姐,使其吞金而死。

小结:

老子:因宠而得,因失而辱。

比一般意义的宠辱更集中,范围窄一些。

不是因“失宠”而遭遇的耻辱也是一般意义上的宠辱之辱。

原因探究:

老子之所以做这样的界定,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阶层分明——贵族、平民和奴隶;贵族——天子、诸侯、大夫和士。

老子谈话的对象,与平民和奴隶没有半毛钱关系。要有关系也是如何统治他们。

老子谈话的对象都是贵族,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当官。当官就有上下,有上下就有宠,有宠就有失宠,有失宠就有辱。

思考:

一定要宠辱不惊,不能宠辱若惊吗?

我们的文化主流是赞扬宠辱不惊的。老子认为宠为下,显然不认可宠辱若惊。

如:宠辱不惊的成语典故。

《论语》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世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吴愠色……何如?”子曰:“忠矣。”

唾沫自干?

对宠辱无动于衷真的就那么好吗?

《论语》:享礼,有容色。

受到严重侮辱还无动于衷,究竟是真的无动于衷还是表现出来无动于衷呢?真的无动于衷岂不丧心病狂?老子强调的应该是:就算心底惊慌,也不要表现出来,是圣人的一种统治策略。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如果没有身体,一了百了,哪有什么祸患,祸患的根源在于身体。如果重视祸患,不希望祸患降临,那么就重视身体。

所以“贵大患若身”,应该是“贵身若大患”,重视身体要像重视大患那样。首先强调重视身体,不是大患。

吃好的喝好的,不是重视身体吗?

什么叫好吃的好喝的,越是原生态的越是好的?

据考古对骨骼的研究,自农业社会栽种粟,稻谷,人类的身体素质反倒没以前那么好了。

从质的方面说:现在人工的东西更人工了,超市里多少人造食品。

从量的方面说:人的身体消费非常有限,过度消费使身体不堪重负。

三高。

“60岁以前拿身体换一切,60岁以后拿一切换身体。”

老子重视身体,“为腹不为目”,要做到这一点,得“寡欲”,要寡欲,得“修心”,修养精神层面。

因此,重视身体,不仅仅是肉体,而是“身”和“心”。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贵自身超过贵天下,爱自身超过爱天下,这样的人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老子心中善于治理天下的圣人怎么这么自私呢?

1. 贵身,爱身,不仅仅是肉体,是肉体和精神。

这样爱身的人必重视大患,重视大患必小心谨慎,小心谨慎无法减少天灾,但至少可以减少人祸。

《论语》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认为子路太冒失,考虑事件欠周全,跟他共事太危险了。

曾子也说他一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所以才保全手脚都完整。

老子也不主张作贱自己的身体,但与佛教里的舍身饲虎、割肉喂鸽不同,佛教是忘身,老子不是忘身,是重身。

2.老子重视身体,有其道家的渊源。

冯友兰:道家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杨朱为第一阶段,老子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庄子。

《孟子尽心上》: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韩非显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一毛不拔的杨朱,其主张为什么曾风靡一时?

墨子的学生禽子和杨朱的学生孟孙阳的对话。

孟:痛打你一顿,给你一万块钱,干吗?禽子:干!

孟:那砍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干吗?

禽子:……

孟:与肌肤相比,毫毛微不足道;与肢体相比,肌肤微不足道,但没有毫毛,没有肌肤,如何成其为身体?难道因为它小就不当回事吗?

禽子明白,今天拔一根毫毛,明天说不定剁一条腿,后天可能砍掉脑袋。

局部不可小看。虽说大河有水小河满,但大河不也是无数小河汇聚而成的吗?小河没水,大河的水如何满呢?

从不损一毫,从不利天下。牺牲个人满足社会,不对;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满足另一小撮人的利益,更要不得。

牺牲社会满足个人,也不行。

杨朱认为:天下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只有每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天下才能大治。

按照老子的思维逻辑:大智若愚,那么,这里是“大公若私”,“为公若己”。最大的天下为公就是为自己,每个人都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杨朱的“一毛不拔”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没有问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身体都不重视不爱护,怎么重视别人呢?

比如:梁山好汉。

杨朱到“爱己”打住了,老子还要寄托天下,但道理是一样的:试想人人都可以寄天下,天下还需要寄托吗?如果用杨朱的逻辑,人人都不需要被寄托,那还需要寄托吗?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老子最后要寄托天下,主要是对圣人而言。

杨朱包含的范围更广,老百姓也不用拔毫毛。

必须为杨朱的“一毛不拔”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