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鼻渊(鼻窦炎)】
鼻渊
鼻渊是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为特征的鼻病。又称之“脑漏”、“脑渗”等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本病发病率高,甚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故应积极防治。
诊断依据
1、以大量黏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急性鼻渊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2、急性鼻渊发病迅速,病程较短。若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为慢性鼻渊,病程较长。
3、鼻腔检查:黏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4、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肺经风热
【证候】多见于发病初期,或慢性鼻渊因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涕多色白或微黄,头痛,咳嗽,咳痰。鼻黏膜充血,鼻甲肿大。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芳香通窍。
【方药】苍耳子散加减。白芷、辛夷花、苍耳子、黄芩、菊花、葛根、连翘各15g,薄荷6g.
(2)胆经郁热
【证候】多见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鼻塞、头痛较甚,涕多色黄而浊。身热,口渴,大便干燥。鼻黏膜充血明显,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5g,黄芩12g,柴胡9g,车前子15g,当归12g,生地黄9g,泽泻15g,白芷15g,苍耳子10g.
(3)脾胃湿热
【证候】多见于急性鼻渊后期。鼻塞,流涕缠绵不愈。伴头昏,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黄浊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脾泻热,利湿祛浊。
【方药】黄芩滑石汤加减。黄芩12g,滑石30g,木通9g,茯苓20g,猪苓15g,大腹皮15g,白蔻仁12g,石膏20g,辛夷花12g,苍耳子10g.
(4)肺脾气虚
【证候】多见于慢性鼻渊。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浑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黏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脾肺,清利湿浊。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温肺止流丹加减。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5g,山药12g,莲子15g,扁豆12g,茯苓20g,泽泻12g,薏苡仁30g,细辛3g,荆芥12g,桔梗12g,白芷12g,川芎9g。
2、外治法
(1)滴鼻:用滴鼻灵、葱白滴鼻液、鹅不食草液、50%鱼腥草液滴鼻,每日3到4次,每侧鼻腔2到3滴。
(2)吹鼻:用冰连散、吹鼻散、鱼脑石散吹入鼻腔,每次适量,每日3到4次。
(3)涂鼻:取鼻渊膏(孩儿茶60g,鹅不食草30g,冰片15g共研细末,用香油适量调成糊状即成)每次适量,均匀涂入鼻腔,每日2到3次。
(4)熏鼻或雾化:将内服中药煎液倒入杯中,吸入所散发的蒸气。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行超声雾化吸鼻。
3、针灸疗法
(1)体针:取迎香、上星、百会、合谷、曲池、风池、足三里,每次选2到3穴,用泻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内鼻、额、鼻眼点、上颌、肝、胆、肺、脾、胃、肾上腺,每次取穴2到3个,针刺或贴压,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灸法:选迎香、上星、前顶。每次悬灸10到20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
(4)穴位注射:选肺俞或上述体针穴位1到2个,注入鱼腥草注射液、5%当归注射液0.5ml,隔日1次,3到5次为1个疗程。
4、单方验方
(1)鼻渊方:老刀豆,用慢火焙干为末。酒服9g.
(2)苍耳散:炒苍耳子8g,辛夷仁15g,薄荷叶15g,白芷30g,共为细末,每服6g,葱汤调下,食后服。
(3)鼻渊脑泻方:生附子20g为末,煨葱涎和如泥,夜间涂涌泉穴。其他疗法平素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辛辣肥甘厚味刺激的食物,戒除烟酒。还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1、陈醋煮大枣将大枣120g洗净,用陈醋250g煮枣,待煮至醋干即成,分2到3次将枣吃完。每周2到3次。
2、老干丝瓜末方将老丝瓜2条,烧炭存性为末。每次取10g以热米酒冲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