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简史

​孟氏宗谱研究之四

麻城简史

麻城境内出土的诸多文物证明,7000年前已有人群在举水流域生活。

夏商时期(前2070-前1046)境内属于夏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国“举国”,公元前11世纪以后,成为黄国的属地。

春秋战国时期(前1046-前256)隶属楚地。

秦(前256秦灭周,前221完成统一-前206)统一全国,置36郡,以郢为南郡,麻城属南郡辖地;后置衡山郡,郡治邾城(今黄冈禹王城),乃属衡山郡。

两汉(前206-220)为“西陵辖地”,隶属江夏郡。

三国(220-280)时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蕲春郡。

西晋(265-317)属弋阳郡,永嘉三年(309年),因恢复西阳王爵位,先后将弋阳郡的西陵、邾、蕲春等划归西阳国(都今河南光山)。东晋(317-420)咸和四年(329年),西阳王因依附叛乱被杀,国除,于邾城附近侨置西阳郡、县,遂属西阳郡辖。

后赵319年-351年,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南侵,其部将麻秋在今县城东北15里的古城畈筑城以守。自此,始有麻城之名。

南北朝时期(420-589),南朝宋(420-479)初,分西阳置建宁左郡(今县城西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又于境内置长风(西北)、赤亭(西部)、阳城、彭城等县,隶属豫州西阳郡。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西阳郡划入郢州。大明八年(464年),建宁左郡降为左县,合并赤亭、彭波、阳城三县为阳城左县,隶属郢州西阳郡。

南齐(479-502)建元二年(480年),置齐安郡,治齐安(今县城西南)。又分西阳县为建宁、阳城二县,恢复建宁左郡,治建宁。永明四年(486年),改建宁左郡为建宁郡,划属(西)豫州。南梁(502-557)分西阳设置信安县,又于白沙关(今县城西北)置沙州,辖建宁、齐安郡;于蒙龙城(今县城东北)置定州(辖郡今属河南),于鹿城关(今红安地)置北江州,辖梁安、义阳(今红安地)、齐昌等郡。又先后设置北西阳、岐亭、梁丰等县,以及南郡、定城、阴平等郡。

北齐(550-577)天保年间,于境内设置衡州。陈(557-589)废。北周(557-581)恢复衡州,改定州为亭州,以建宁、阳武两县(今麻城)隶州之北建宁郡。又于县城东80里设置东义州。

隋(581-618)初罢诸郡为州,信安县属黄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为麻城,仍属黄州。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

唐(618-907)武德三年(620年),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武德八年(625年),撤亭州,并阳城,恢复麻城旧制,属黄州都督府。元和三年(808年),麻城并入黄冈县。大中三年(849年)恢复。

五代时(907-960),建置如唐,先属吴。后属南唐。其时,南唐与后周划江为界。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占领南唐江淮之间的大片领土,麻城遂为后周辖县。

960-1279属淮南西路黄州。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麻城为南宋北界。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避兵乱,县城曾一度迁至什子山(今县城东80里)。

1206-1368初属湖广行省黄州路,至元1264-1295二十九年(1292年)随路改属淮西道。大德三年(1299年)又随路改属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间,县治从什子山迁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铭等筑城于今地,后为县城。

1368-1644太祖甲辰年(1364年)属湖广行省黄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随府划属河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还属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部攻占麻城,改麻城县为长顺州。七月,引兵入蜀,名复其旧。

清代(1616-1911),麻城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

民国(1912-1949)二年(1913)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更名鄂东道,又改为江汉道。二十一年(1932)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七年(1938)七月二十日,日机轰炸县城;八月,县政府迁往龟头河。三十二年(1943),又从龟头河迁往阎家河山水垸暇形地。三十四年(1945),迁回麻城。

1949年3月11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麻城全境。3月29日,麻城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鄂、豫行政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麻城县一直隶属黄冈地区。1986年8月,麻城撤县设市,1996年黄冈撤地设市,目前麻城市暂属黄冈市代管。

2021年1月3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