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专治面瘫的针灸方法
病案
李某,男,68岁,2009年12月3日初诊。
主诉:左面麻痹6天。
症候:初起左项(太阳经)僵硬,继则左目不适,流泪,再而左面部麻痹,左侧项、颌、目下及耳痛,面麻木。左目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鼓腮不能,口向右歪。苔白腻而滑。脉右弦滑,左沉滑。余正常。
经络诊察:太阳经、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阳经、阳明经。
选经:太阳经、阳明经。
选穴:至阴(放血),针刺左侧的天柱、通天、腕骨、合谷、偏历诸穴。
二诊:头痛、流泪已轻。唯头顶、面颊、下颌胀木感。左少泽放血,针左天柱、左合谷、左养老、左足三里。
三诊:病在太阳经、少阳经。双少泽、关冲放血12滴。针左完骨、左攒竹、左偏历、左足三里、左手三里。
四诊:阵发性左侧太阳穴痛,双面颊麻木,左足趾麻。针风池、手足三里、玉枕、天柱、承浆、左鼻窦上、内陆仓透颊车、偏历。
五诊:左侧头仍阵发性胀痛,余症已减。同前诊方案,减风池、左偏历,加至阴、左温溜、左大迎。
六诊至十诊:面麻已明显好转。配穴基本相同,以天柱、四关为主穴。随症有加减。
疗效:经10次针灸治疗痊愈。
医案解读
患者以前曾得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僻),经治疗痊愈。今年又患此病,但出现在面部另一侧。遇到面瘫患者,要先了解具体病情和病史,然后仔细观察瘫痪部位,比较患侧和健侧。
要求患者:①皱眉,观察两眉之间的皱纹;②抬眉,观察前额皱纹;③闭目,观察是否可闭目和眼睛的皱纹;④耸鼻,观察鼻唇沟;⑤撅嘴,观察口唇沟,口的歪斜程度;⑥鼓气,观察鼻唇沟歪斜的程度;⑦闭嘴,观察是否漏气。患侧一般无皱纹或皱纹不明显,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观察皱纹可帮助医生了解治疗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因此每次治疗前先察皱纹,记录是否有变化。
本案进行经络诊察以患侧的经络为主。但需检查双侧经络才可以帮助准确辨经。重点要检查头项的经络,尤其是乳突部是否疼痛或手下是否有异常感。乳突疼痛最常见于天柱、风池、完骨等腧穴,但也能在玉枕、脑空、瘈脉、风府、大椎等处出现,必须仔细触摸,若发现异常疼痛,则先针这些部位的腧穴,而不针面部的穴位。乳突炎性疼痛缓解之后再治面瘫后遗症。此患者左天柱异常,说明仍在急性期。
在经络诊察中发现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太阳经主开,主一身之表,承接化解寒邪。此患者由于疲劳过度,太阳经阳气虚,风寒邪侵入,寒邪凝滞,太阳经不畅导致口僻、头项痛、耳痛等症。阳明经循行于面部,阳明经筋的松弛与口僻有直接联系(口眼歪斜)。《灵枢·经筋》写道:“足阳明经筋: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口角歪斜),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阳明经主阖,外邪先侵入太阳经,继则导致阳明经的郁热于内,引起口僻症状。
患者的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取腕骨和合谷可促进两条经络的原气运行,温阳解表、疏通本经。腕骨穴位可变动,因此要仔细触摸。腕骨为手太阳经的原穴,可温阳益气,可治与太阳经有关的面神经麻痹症状。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经在三阳主阖,多气多血,行气作用强,它的作用较广,能温阳解表,温阳益气,新经络公众号提示配偏历可把本经的原气宣发于本经的络脉,通达到更广泛的部位。
二诊耳痛、项痛、头痛等急性症状已减轻但仍未痊愈,故在井穴少泽放血。患者亦有头胀木,乳突部仍有炎症,则取天柱加玉枕散太阳风邪,升阳气。养老为手太阳经的郄穴,能调节本经经气,可清头明目,治项背痛。
三诊之后急性症状基本减轻。面麻、乳突部炎症亦减轻,则可取面部腧穴。局部选穴以皱纹检查与其他症状决定。先治疗最明显和较重的后遗症,先取鼻窦上(治鼻窦旁麻)、承浆(治口歪斜)、内陆仓透颊车。重新察经络,三阳经皆异常。配合谷、温溜、天柱、腕骨、束骨、太冲治疗,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厥阴经在三阴主阖,主阴血,可使全身气血输布开,从而调理经络,治血虚导致的面麻、手指麻。十诊之后,症状消失,笑容自然。(编者按:因篇幅所限,原文所附其他3个病案略)
治络三法在面瘫后期及陈旧性面瘫中的应用
面瘫后期、陈旧性面瘫的治疗在临床上仍较棘手。近年来,笔者经反复揣摸及实践,总结出“治络三法”,在治疗本症中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6岁。病程半年至30年不等。42例均一侧面瘫,五官不甚端正。其中10例一侧额纹平坦,抬举无力;13例上眼睑下垂;5例患侧下唇活动不利,口角下垂;14例患侧上唇平坦无力,鼓腮吹气不能。
治疗方法
1、指按舒络法:此法即以手指按揉面部腧穴,手法宜轻、宜柔。以使皮肤、肌肉松弛,患者感局部温暖、舒适,证明患部络脉已疏通。按摩选穴如常规针刺选穴。以眼周、鼻周、口周之三阳经穴为主,辅以病变局部阿是穴。每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10次。所选穴位包括睛明、阳白、鱼腰、丝竹空、攒竹、球后、太阳、风池、风府、下关、水沟、地仓、颊车、翳风、迎香、上迎香、印堂、上星等。最后以双手十指沿膀胱经、督脉依次梳理、点按、叩打。此法尤如疏通河道,针前开闸放水,开大闸门,以利经络、气血畅行。
2、排针浅刺点络法: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疗后采用此法。选30 - 32号1寸不锈钢毫针9 - 11枚,将针尖在棉球上戳齐,针体一字排开,置于右手拇、食及中指之间,令针尖在一条水平线上。医者环绕病变部位甩腕叩刺,待病变部位皮肤潮红、微有汗出更宜。皮表部无破损及出血,一般叩打3 - 5遍即可。叩打时,环绕眼部、颊部、口唇部,横跨面部三阳经,以求阳经间经气沟通。
3、局部浅刺多针法:此为治络疗法的第三步。将30 - 32号1寸不锈钢毫针分别垂直刺入病变局部腧穴。一般进针0.2 - 0.3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即可。(患者感针穴处局部酸胀,医者感针下沉紧)。面部为手足三阳所过,穴位较其它部位丰富。通常刺入15 - 20个穴位,留针20 - 30分钟。根据患者具体病、证,适当配以体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两周。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治疗结果:本组42例,治愈17例,占40.47%;显效10例,占23.8%;有效9例,占21.43%;无效6例,占14.3%。
典型病例
刘××,男,34岁,干部。门诊号:0275437。1996年7月5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不适半年。半年前,去外地出差,过劳后,始感左侧面部不适,伴左耳后疼痛,渐至左眼闭合不能,左口角 流涎。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为左侧面神经麻痹。经针刺、按摩、穴注、内服中西药物无效,遂来我处就诊。查体:左上睑下垂,左额纹平坦,左上唇肌肉紧张无弹性,示齿、鼓腮不完全,吹气漏气,耳后无压痛。按本文治疗方法,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临床治愈。
体会
治络三法是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摸索而成的。与用常规针刺疗法相比,采用本法治愈率有显著提高,且副作用、后遗症明显减少。本组患者均是经采用常规针法无效后来就诊者。新经络公众号提示三法中的前两步“指按”与“排针浅刺”法可使肌肉表皮松弛,面部阳经间络脉横向沟通加强联系。打破了某穴治某经病的格局,以使位于表浅部的网状络脉舒通,气血运行有道,奠定了针刺调理气血的基础。面瘫为邪阻经络、经脉失养、肌肤麻痹之疾患。在气血运行有道、有源的基础上,垂直刺入毫针达病络,使瘀邪快速祛散,经络畅通,气血准确到达病所,兴奋处于麻痹的肌肤,从而治愈疾病。“久病难愈”,但只要抓住“久病入络”这一关键,病位浅则针之以浅,既可阻邪入内,又可引邪外出。中心围绕一个“通字”,在治疗此类疾患中即可获显著疗效。
针灸治面瘫的另一重要经验
面瘫,我们现代医学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中枢性面瘫,一种是周围性面瘫;我们临床常常说的这个面瘫是周围性面瘫。什么是中枢性面瘫呢?中枢性面瘫主要见于颅内的肿瘤或者是脑梗压迫颅内组织而出现的面部歪斜的现象。也就是我们的面神经在颅内的部分受到挤压引起的面部瘫痪的这一类情况,我们叫中枢性面瘫。如果是颅脑以外的面神经由于炎症引起的面瘫,我们叫做周围性面瘫。
大家也要注意一下,中枢性面瘫和外周性面瘫,它有一个典型的鉴别诊断依据,那就是额纹。额纹如果正常的,一侧的脸有一点歪,或者嘟嘴有一点不利,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中枢性的面瘫。而中枢性的面瘫,我们接诊以后,一定要建议患者去做一个头颅的检查,这种情况不要按外治性面瘫来治疗。我曾经遇到过不少这类情况的面瘫患者。其中有一个印象最深,他自己描述早上一起来就发现一侧的面部歪了,我看他额纹还正常,说话时吐字不是很清楚。这个患者是我的一个老病人,我就顺便和她多聊了几句家常话,结果发现他说话有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感觉,当时这孩子是她女儿陪着来的,我就跟他女儿说这个应该是颅内有问题,我建议他立即去做个颅内ct。结果一检查,颅内有一个肿块,也就是肿瘤,然后他们跟着就做了手术,后面康复非常好。我虽然反感当今医疗系统过度的检查手段,但必要的检查手段我们还是要建议患者去做;我们作为医生让患者做检查,第一可以降低医疗风险。第二,也可以避免误诊误治,发现隐性疾病可以让患者尽早就医。我这里再讲另外一个医案,有一个患者,他也是中枢性面瘫。他来诊的时候,孩子说发病的头一天,他们家老人在他楼下转了几圈,几个小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当时想,这应该是脑梗把记忆中枢压着了,让家属赶快安排去做ct检查,结果一检查颅内多发性脑梗。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额纹。如果遇到面瘫的患者,额纹正常的,你都要去建议他去做一个颅内的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我们常常讲的面瘫,主要是外周性面瘫。面瘫在我们临床当中,有很多人,早上起来的时候,漱口突然发现面部歪了。有的患者在外面行走,突然一股冷风吹过来,然后面部就歪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面瘫跟我们睡觉和受凉有一定的关系。晨起面瘫,就跟我们失枕一样,这种情况我们手法调整也可以,其中不少面瘫患者我们检查发现他们的寰枢椎有错峰的情况,通过手法纠正寰枢椎的错峰,大部分面瘫患者面部情况会立即改善。
对于此病的治疗我感触颇多,刚从医时基本按教材上的针灸处方在患侧进行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也查阅了不少此方面的资料。也曾经地仓透颊车治疗,均有效有不效者。有提倡电针治疗的,亦用之。对于发病一周内的病人,有两例我用患侧用电针后症状更为严重,此后我一周以内不敢再用电针治疗了。后观书治疗面瘫的方子,很多提及牵正散,亦用之,也不全如书上所言。至此方觉为医之渺茫,不知路在何方。
后来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逐渐认识并掌握了面瘫的成因与治疗手段,现在治疗面瘫可以说是收效迅捷。
面瘫在中医来讲其成因主要是什么呢?在《金匮要略》里面提到过一句话叫做: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也就是说面瘫的形成是感受邪风,感受邪风以后他患侧就会松弛,健侧就会形成痉挛挛缩,健侧就把患侧拉向健侧,患者就会形成口眼喎斜。
我们人体本身面部也好,全身也好,肌肉都是对称的。面瘫实际上也是我们两侧面部的肌肉受力不均衡。现在很多中医把它归为虚、风、痰、正气不足这一些等等情况。大家也可以看一看面神经的一些走向,结合我们这个面部肌肉的一些情况。
治疗面瘫,我在早期治疗面瘫基本上是以患侧为主,我后来逐渐的就总结了以健侧为主。我以健侧什么地方为主呢?就是以健侧的地仓配颊车为主穴,而且加电针强刺激。这个理路来源于哪?来源于我们针灸的一些经典。比如说《玉龙歌》里面就提到过: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它这里提到针刺治疗面瘫就要用地仓和颊车。我相信不少医家治疗面瘫取患侧的地仓配夹车,理路来源也是和《玉龙歌》提到的类似,比如在《杂症穴法歌》里面也提到过:口禁斜流延多,地仓颊车乃可取。《百证赋》里面也提到:颊车地仓,正口喎于片时。很多的中医典籍都提到过地仓、颊车。我们取患侧的地仓配夹车大多来源于以上的类似典籍。我早年也取过患侧的地仓和颊车来治疗面瘫,效果并不理想。而患侧地仓配颊车,或者是取患侧其他穴位,在早期的时候以前我也用过电针;我遇到几个患者,在患侧用电针他病情反而加重。通过这些案例我个人认为电针的强刺激属于泻法,面瘫患侧为虚,不易用泻法。
但是地仓、颊车到底是取健侧还是取患侧,到后面我看到《针灸大成》以后,结合我看《金匮要略》里面提到“邪气反缓,正气即急”这个条文,我才真正的明白,应该是取健侧。在《针灸大成》地仓的主治条文中提到:地仓可以治疗偏风口喎,目不能闭。其条文后又提到一句话叫做: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频针刺,以取尽风气,口眼喎斜者,以正为度。也是患者面瘫的患侧在左侧,我们就应该取右侧的地仓,在右侧的面瘫我们就取左侧的地仓,也就是说取健侧的地仓。通过《针灸大成》这一句“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频针刺”,我结合《金匮要略》的“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这句话我深刻地理解到,面瘫事实上就是由于我们健侧的肌肉挛缩将患侧的肌肉拉向健侧,而形成的一个口眼喎斜。
通过这样的感悟,我后面治疗面瘫都取建侧的地仓和颊车,我用电针的连续波来替代频频针刺,留针半个小时。不少患者基本上就是针刺治疗以后,大都当即会出现明显效果。不少面瘫患者通过电针治疗一次后他口眼明显就正得多,基本是针灸治疗一次病情改善一些;发病短的,效果更快。其中不少面瘫患者三五天我们就可以治愈。如果病情时间长的也就十天半个月也可以治好。
地仓是我们手足阳明、阳跷这三条经脉的一个交汇穴。这颊车它为足阳明的一个脉气所发之处。地仓和颊车都可以治疗口眼喎斜。面瘫我还有一些配穴。配穴第一是印堂。第二是人中,然后承浆。如果口歪严重的,加夹承浆,这些穴位都是患侧的。眼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的,加鱼腰。鼻唇沟变浅的,加散笑。头痛的加太阳。如果伴随耳鸣耳聋的加听宫、听会。主要针对于外周性面瘫,而中枢性面瘫效果不是很好。
散笑是一个经外奇穴,它位于我们鼻唇沟,鼻到口唇这个沟叫鼻唇沟,因为面瘫的患者基本上鼻唇沟都要变浅,我们只要看见患者的鼻唇沟边浅,那基本就是面瘫了。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面瘫最初的表现大多就是鼻唇沟变浅,严重一点就是眼睛不能闭合,嘴都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是面瘫最常见的一个表现。而散笑就位于这个鼻唇沟的中点,左右各一个。那么散笑可以治疗什么呢?可以治疗鼻塞,疔疮,面神经麻痹或者痉挛,我们面肌痉挛也可以取这个散笑。那么我们用针斜向后针刺即可,深度大概2到3分的样子,再捻针行气;我们临床扎针基本上是以得气为度,他有针感就可以了。
夹承浆。也是一个经外奇穴,它位于我们头面颊部,也就是下颏,在颏唇沟中点旁开大概一寸的样子。在承浆穴旁边左右大概一寸的样子,所以叫夹承浆。它可以治疗口腔溃疡,也可以治疗口角喎斜,唇口疔疮,颜面的浮肿,我们都可以取这个穴位。也是针1到3分,针进去以后,要感觉他有酸胀感觉,胀感最好是有一个向四处放散的这种感觉,这是最好的。
有很多面瘫是由于寰枢椎错缝引起的。错缝这种情况,因为跟失枕有很大关系;这个跟失枕有点类似,就是早上一起来脖子歪了,跟早上一起来嘴巴歪了。不少面瘫和寰枢椎的错缝有很大的联系。寰枢椎错缝,引起我们头后的小直肌,或者头后的大直肌这一些的肌群产生一个挛缩,肌群挛缩,进一步就会压迫我们面神经。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它就会应急性的让这一侧的面部肌肉出现一个松弛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解决患者寰枢椎的错缝,其相应肌肉的痉挛就会改善。痉挛一改善,神经根受到的刺激,也就得到改善,面部的松弛现象亦会立即的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