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重寿:北魏石刻线画与陆探微画风的影响(一)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南北朝(386——589年,4——6世纪),南朝与北朝对峙并存。
南朝经历了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四朝。南方四朝都定都南京,南京就成了南北朝文化中心,成了北方北朝的学习榜样。
北朝北魏386年建立,439年统一北方,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灭北周,北朝结束,589年隋灭陈,南北朝结束。
南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佛教与佛教美术发展到顶峰,南京寺庙林立,成百上千,到唐代杜牧时,还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此大规模地寺庙建设,可见当时南京佛教美术之盛,艺术家之多,是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自然而然是北朝佛教美术学习的样板,何况南朝汉人政权一直被北朝胡人政权奉为正统文化。
北朝统治者都是鲜卑人,积极吸收汉族文化,进行汉化改革,由原来的狩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北魏前期就已启用汉人,仿汉改革,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疆域广拓,南临南京,达到鼎盛。其实早在491年孝文帝就派蒋少游去南齐首都南京考察,学习城市规划、宫殿建筑,回来后主持新都洛阳建设,这是北朝学南朝,洛阳学南京的最有力的证据。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二十几年基本上沿袭北魏后期。北朝石窟艺术发达,主要是向南朝学习,现存主要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云冈、龙门、天龙山、山东、河北等石窟。虽然南朝佛教美术更发达,但已毁灭殆尽。北朝世俗美术(例如北魏石刻线画)同样也是向南朝学习。
南朝最伟大的画家是陆探微和张僧繇,他俩与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合称“六朝四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深远影响。
陆探微(?——约485年,五世纪中期),南朝宋、齐时苏州人,活跃于南京宫廷,擅画佛像、肖像、插图,也画历史画(圣贤)、风俗画(生活)、飞仙、动物等。学于顾恺之,与顾恺之并称“顾、陆”,都画“密体”,画风细密。

陆探微画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陆探微的画“笔迹周密,劲利像锥刀”,直线造型,方正有力。其画被称为“一笔画”,笔势连绵不断,细致严谨,这些都与顾恺之“高古游丝描”轻松自如的画风迥然异趣。
陆探微画人物“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清瘦飘逸,温文尔雅,完全是中国南方文人形象。谢赫评为上品。南京、丹阳五处南朝陵墓中,都出土有砖印壁画《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可能就是根据陆探微的作品绘制的(史载他画过竹林七贤、荣启期)(参见拙作《中国壁画史纲》,文物出版社1995年出版)。可惜他的画都没有流传下来。

陆探微画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

南朝邓县(在河南南部)画像砖也受陆探微画风影响,也是清瘦文雅,“秀骨清像”,生动活泼,潇洒飘逸,细致严谨。此墓画像砖画有孝子故事、风俗(牛车、马铠、出行等)、飞仙、四神等,这些陆探微大多也画过。

邓县,南朝,门卫,陆探微画风

邓县,南朝,孝子,陆探微画风

邓县,南朝,乐舞,陆探微画风

陆探微画风,飞仙

陆探微画风,羽人戏龙
陆探微画风,羽人戏虎
陆探微画风,羽人戏虎局部
1976年江苏常州南朝后期(6世纪)墓出土的画像砖画有侍女、飞仙、四神、怪兽等,人物“秀骨清像”,四神瘦劲飞腾,也是清瘦、细致、严谨、生动,也受陆探微画风影响,现存常州博物馆。上述3种南朝画像砖都受陆探微画风影响,可作为陆探微画风的标本。陆探微画风作为南京华夏正统,广泛影响北方北朝。

常州,南朝,侍女,陆探微画风

常州,南朝,飞仙,陆探微画风

常州,南朝,四神,陆探微画风

常州,南朝,灵兽,陆探微画风

北魏美术,尤其是后期(6世纪,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有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新都洛阳美术上。
北魏石刻线画大多出土于新都洛阳,多数作于6世纪前半,以美国收藏居多,现已发现几十件。
北魏洛阳石刻线画最精彩的是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的《孝子石棺画像》,我认为此画是纳尔逊博物馆藏画中最早最好的,堪称镇馆之宝,其精彩程度令今人惊讶,叹为观止。

孝子石棺,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石棺两侧线刻孝子故事,一边三个,共有6个,分别为董永、蔡顺、尉、原谷(孝孙)、郭巨、舜,每个故事画一两个情节,主人公出现一两次,不同故事、情节之间画山石树木,既分割,又联系,构图属于异事同图,合成长卷,分可独立,构图好像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孝子石棺局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此石刻线画上有人物,有情节,有环境(山水背景),小说三要素齐备,有戏剧性,有诗意。构图饱满,有装饰性,充满诗情画意。此棺采用线刻与减地相结合,形象外减地,使形象清晰,形象内线刻,有细节刻画。

孝子石棺局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画中人物清瘦文雅,生动飘逸,正所谓陆探微“秀骨清像”画风,其实何止人物,山石树木,风卷残云都瘦,可见当时(6世纪前半)以瘦为美,这是陆探微画风影响。此外此画细致严谨,也体现了陆探微画风。
此画背景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早期面貌,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说:“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装饰性很强,这是后来的山水画所没有的。
孝子石棺局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石刻线画,用线造型,不同事物,不同质感,靠线区别,人物用曲线,周围山石、建筑、器物用直线,树干用直线,枝叶用曲线,画面中部用垂直线,上下用水平线,下面坡地用斜线,上面风云用曲线,直线硬,曲线软,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例如蔡顺抚棺,人用曲线,棺用直线;旁边救火,建筑直线,火苗曲线;救火人手忙脚乱,奔走呼号,与蔡顺抚棺形成动静对比,旁边还有小狗观看,填补空白,增加趣味。此画直线为主,曲线为辅,也体现了陆探微画风。
总之,此画线条既丰富多彩,又简洁明了(真、善、美都是简洁明了的),有韵律,有节奏,有情感,有装饰性,艺术水平很高,看来这位无名画家是个用线高手。此画以线造型,继承顾恺之、陆探微,启发唐宋,乃至陈洪绶、张光宇,意义重大,应该引起重视。此画的装饰性也是中国画的长久灵魂和优良传统。
类似孝子故事画像,还有元谧石棺画像,元谧石棺也出土于洛阳,今下落不明(有人说现藏美国明尼波利斯美术馆),现仅存拓片,石棺两帮各刻孝子故事6幅,共12幅,并有题铭,分别为“丁兰事木母”、“韩伯余母与丈和颜”、“孝子郭巨赐金一釜”、“孝子闵子骞”、“眉间志妻”、“眉间志与父报仇”、“孝子伯奇母赫儿”、“孝子伯奇耶父”、“孝子董笃父赎身”、“老莱子年受百岁哭内”、“母欲煞舜焉得活”、“孝孙弃父深山”。
孝子,元谧石棺
故事比上述孝子石棺(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多出一倍,也有舜、郭巨、孝孙故事。元谧石棺上画灵兽飞舞,下画孝子故事,上动下静,上浪漫下现实,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左右两帮中间都刻舖首(兽面啣环),兽面两边都刻方孔(孔内都有二人),每边三点,左右对称,使两帮统一。
孝子,元谧石棺
此棺也是采用线刻与减地相结合,形象外用减地,使形象清晰,形象内用线刻,有细节刻画。孝子故事大多是二人对话,周围山水环绕,天人合一,有诗情画意。人物“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清瘦典雅,生动飘逸,画风细致严谨,明显受陆探微画风影响。
孝子,元谧石棺
山水背景也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早期面貌。也是构图饱满,有装饰性,整个看上去,画风与上述《孝子石棺画像》相近,也受陆探微画风影响。这两个孝子石棺画像艺术水平都很高,不相上下,同为早期中国画中的精品。

(未完待续)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专栏|传拓千秋:95后藏二代留学生眼中的八件中外馆藏高古石刻 / Legends of the Ce...

    传拓千秋 中外馆藏高古石刻 "大众对古代艺术品的认知与审美,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与立体化认知." 原来自北响堂山石窟,卢芹斋旧藏 弗利尔博物馆 藏 / FS-7870_19 侯贤达 ...

  • 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丨郑岩

    2020年11月2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日知"系列讲座第22期将以直播形式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具体地点为公共教学楼1203.讲座题目为"闭门论车:关于秦始皇陵铜车 ...

  • ​宁懋石室:中国古代线描石刻的瑰宝

    宁懋石室 1913年出土于洛阳翟泉村,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石室高138cm,面阔200cm,进深78cm.由8块石板组成,双坡式屋顶.正面入口处为一对执剑戟的甲胄武士,其余各面则为墓主人生活场景 ...

  • 祝重寿:北魏石刻线画与陆探微画风的影响(二)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宁懋石室画像中也有孝子故事石刻画像.宁懋石室作于527年,也出土于北魏新都洛阳,除孝子图(两幅)外,还有风俗图(庖厨(两幅). ...

  • 祝重寿:龙门石窟北魏艺术与陆探微样式

    作者/祝重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博士.教授. 南北朝(386---589年,4---6世纪),南朝与北朝对峙并存.南朝经历了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 ...

  • 祝重寿:北魏佛与陆探微样式(一)

    北魏(包括东.西魏)佛 与陆探微样式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南北朝(386---589年,4---6世纪),南朝与北朝对峙并存. 南朝经历了宋(420---479年)齐( ...

  • 祝重寿:北魏佛与陆探微样式(二)

    北魏(包括东.西魏)佛 与陆探微样式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接上篇)  龙门石窟,北魏494年迁都洛阳,修建龙门石窟.北魏后期(6世纪,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新都洛阳取 ...

  • 祝重寿:北魏佛与陆探微样式(三)

    北魏(包括东.西魏)佛 与陆探微样式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接上篇) 最后说说敦煌石窟,敦煌情况与麦积山一样,也受南京影响,南京是中国佛教美术的信息源,敦煌是终点,是信 ...

  • 祝重寿:十六国时的佛像与顾恺之风格(一)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印度佛教最迟东汉(1--3世纪)时就已传入中国,走的是两条传统商路,一条是西北陆路(即所谓"丝绸之路"),一条是东南海路(即所谓 ...

  • 祝重寿:十六国时的佛像与顾恺之风格(二)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中国北方石窟,新疆开窟最早,是三四世纪:河西走廊(甘肃)开窟紧随其后,是四五世纪(十六国时):中原开窟最晚,是五六世纪(北魏).一般说来,后面那个数 ...

  • 祝重寿:十六国时的佛像与顾恺之风格(三)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最后说说北魏(386---534年,四---六世纪)前期(五世纪).北魏386年立国,北朝开始.398年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大同成了北魏前期的文化 ...

  • 祝重寿:云冈石窟艺术与南京的影响(二)

    编者按:1973年9月11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了云冈石窟,随同总统来访的100余名各国驻巴黎记者向西方世界的大量报道,使得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