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三伏天高发,很多孩子都中招!预防做好3件事

三伏天内,气温越来越高。许多家长误以为让孩子减少外出,多待在空调房内,就不会中暑。但事实上,正是由于孩子在夏季过食冷饮,并且长期处在冷气之中,反而增加了中暑的概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中暑防治的方方面面。

夏季暑邪当令,尤其是在三伏天里,是一年之中暑气最盛的时候。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身体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与自身抵抗力均较差,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因此,中暑也成为三伏天中,孩子较为常见的一种病。

许多家长认为,是不是让孩子不去室外,待在家中吹吹空调,就可以避免中暑?其实不然,在中医里,我们将中暑分为“阳暑”与“阴暑”两种。后者时常被家长所忽视,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过“凡中暑热者,人皆知为阳证,而不知阳中有阴也”。

那么阳暑与阴暑有何区别?家长在处理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阳暑者,因暑受热也

中阳暑,通俗理解,就是在炎热的气温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在太阳下暴晒所导致的中暑,也被称为“中热”。

孩子若中阳暑,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头昏头痛、全身疲软、皮肤发烫、精神萎靡,此外还有汗多、苔黄、面红等症状。

● 处理方法:

中阳暑,其病因在于气温过高。家长一旦发现,首先就要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之处,适当松解衣扣。可用冷毛巾敷头、温水擦拭身体,帮孩子物理降温。如果孩子高烧不退,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有片刻耽误。

中阳暑,是阳症,需要用凉药解。在食疗方的选择上,要以清热解暑的食药材为主,家长可以给孩子喝茅根绿豆饮,来解暑清热。(食疗方见文末)

此外,家长可适量给孩子吃点西瓜,西瓜有“天热白虎汤”的美誉,非常适合在三伏天用于解暑。

阴暑者,因暑受寒也

与阳暑相反,中阴暑并非因为热,而是因为“寒”。临床中,三伏天孩子中暑,往往都是中阴暑较多。

三伏天气温过高,人体阳气发散,浮越于肌表,此时体内更显虚寒。孩子流汗后,常常喜欢直接进入空调房内,或是对着空调吹,这会导致皮肤毛孔突然收缩,身体难以散热。再加上孩子多食冰冷,造成脾胃功能受损,营卫失和,自然会受寒中阴暑。

孩子中阴暑,通常身体很烫,但是没有汗,怕冷,头昏嗜睡、无精打采,舌质淡,舌苔薄腻。

● 处理方法:

中阴暑,是阴证,与伤寒类似,需用热药来发散寒邪,最简单有效就是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散寒化湿。但家长一定要切记,对于因热中暑的孩子,一定不能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否则会加重病情。

食疗方面,家长还是围绕健脾、祛湿、生津、补气这四个原则来选择食药材,可以做一碗安夏健脾糖水。另外,许暖儿脐贴也是可以使用的。(食疗方见文末)

预防中暑,家长要做好3件事!

1、着装方面,家长要给孩子选择宽松、舒适的布料,能帮助孩子快速散热。孩子睡觉时,一定要注意在小肚子上盖上被子,以免着凉。

2、尽可能控制孩子户外活动,在三伏天中,天气不仅炎热,而且还会多雨。尤其是雨后,地面热气蒸腾,更不适合外出游玩。所以家长在带孩子出门时,要注意时间上的选择。最好是选择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

3、顾护孩子的脾胃。我常说“儿为虚寒”,孩子脾胃功能弱,正气不足,因此更容易中阴暑。提升孩子脾胃功能,家长还是要从“10秒判消化”入手,若发现孩子体能有积食,要及时消食导滞,可选择新三星汤配合素食2~3天。孩子一定要避免过食冷饮,否则会造成脾胃功能下降。

茅根绿豆饮

材料:

鲜茅根10克,绿豆10克,土茯苓15克

做法:

1. 茅根切段,与土茯苓、清水一起先煮20分钟;

2. 捞去药渣,再入绿豆,可加适量冰糖调味,煮至绿豆开花蜕皮后,滤渣取汁。

分次少量服用。

功效:

全方组成简单,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宜忌:

◆脾胃虚弱的孩子慎用。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安夏健脾糖水

材料:

山药10克,炒薏米8克,荷叶8克,炒白扁豆15克

做法:

1. 炒白扁豆提前用清水浸泡 1 小时捞出;

2. 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

3. 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约1小时,晾温饮用。

可加黄糖调味。

1~2周1次。

功效:

全方平和,有健脾益精、消暑利湿、生津润肺之效,可防止夏季暑湿

侵袭孩子,让孩子安然度过盛夏,故名“安夏健脾糖水”。

宜忌:

◆ 2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用。

◆ 2岁以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蚕豆病可以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