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凯一一雪山上的青松》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高凯一一雪山上的青松》
文/杜锦超
高凯,原汽车一团16连战士、班长。重庆市铜梁县人,1950年5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他中等身材,中正脸,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性格沉稳、内向、不多言不多语。1972年12月,连队完成当年最后一趟进藏运输任务从拉萨返回,在安多兵站往北110公里的地方,高凯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停在路边等待收尾车救助。经检查,后桥齿轮被打破了,没办法修复,收尾车上没有钢丝绳,更没带拖车杠,只好将车推到公路边离藏胞较近的地草滩上。副连长李正友向高凯交待,现在车队停运了,只有等到明年开运,车队上拉萨时再将车拖回去修理,你要受委屈了,留在这里看守车辆。
无奈之下,高凯眼巴巴地看着最后一位救星离开了。他走到藏胞的帐篷前,恭恭敬敬地向藏族老人敬了个军礼,藏胞将"金珠玛米"(解放军)迎进了帐蓬。从这一天开始,为了生存,为了坚守岗位看守好汽车,他跟着藏民吃粘粑、喝酥油茶、吃生的牛羊肉,晚上同藏胞们围挤在牛粪堆前烤火。刚接触这样的饮食,咽不下去、恶心呕吐,为了生存只好一点一点吞,反胃呕吐,就吐了再试着吃,整整一个星期,肠胃慢慢开始接受这从来没有接受过的食物。紧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大便解不出来,高凯只好跑到雪地里用手指头一点一点抠。
一天两天的等待可以,十天半月的等待尚可坚持,一个月两个月的等待实在难以煎熬!。
过年啦!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高凯却独自一人守望在藏北高原。孤独、寂寞、严寒、缺氧、难耐⋯⋯。
空白的大脑联想和记亿涌了上来,过年啦,在老家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和父母兄弟姐妹们一块放鞭炮,贴对联、吃腊肉,包汤圆、踢毽子、藏猫猫、串串亲戚⋯⋯多么开心啊!。
过年啦,在连队,司务长杀猪、集体会歺、连长敬酒、各班包饺子、战友们在一起打球、玩扑克牌、猜子、划拳开火车(一种游戏)的情景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想到这些,高凯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往外流淌。
在这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高凯在10平方米的毡房里,藏胞兄弟说话他听不懂,无法交流,只好用手势比划,三个月过去了,四个月过去了,五个月过去了,为什么还不见人来呢?难道是他们把我忘了吗?把我抛弃了吗?不会的,战友们不会忘记,排长不会忘记,连长指导员不会忘记,因为我曾经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四次受到嘉奖和表扬,去年因技术革新发明节油片还立了三等功,我是连队的功臣啊!岂能忘记了。
孤独、寂寞、严寒、缺氧⋯轮番向高凯发起挑战,一天又一天的等待,煎熬、思念,一个月又一个月的期盼、渴望、折磨。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葱葱。高凯暗下决心: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足足等了半年。
啊!终于等来了连队送汽油进藏(油罐车连队的长途运输任务少,沿途送油多)。半年啊,高凯没洗过一次脸,没有刷过一次牙,没有洗过一次澡;半年啊,没有吃过一粒米饭,没有吃过一口馒头,没有吃过一片蔬菜;头发长到肩膀,胡子长到下巴,完全一副野人的模样。
当他回到格尔木车场时,根本不敢见人,拉下皮帽子盖住脸,扛着背包飞一样跑回连队宿舍,砰的一声关上门,趴在背包上失声痛哭,泪水浸湿了衣衫,泪水浸湿棉被,指导员送来了一碗鸡蛋面条,见他变成了这副样子,竞然失手将面条洒在了地上,紧紧地抱着高凯一起哭成了泪人。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