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12

一、

临证若见因肝郁不达、气火上冲所致的高血压病,若选丹栀逍遥散合笔者降压群药治之,常收佳效。

二、

临证治疗冠心病时,若病人每遇情志抑郁或生气着急则出现胸痛者,选丹栀逍遥散夜交藤预知子汤治之疗效满意。

三、

临证凡见西医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邪毒内留、毒热入血、血热互结、瘀毒并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方治之,有奇效。处方为紫草10g地丁10g紫参10g大黄6g三七粉3g(冲服),日一剂,连用7-10天,常见佳效。此法不单独使用,可作为西医治疗之辅助,有益而无害。本方已被西医同行认可,称其为“菌毒并治方”。

四、

中医认为五脏皆有阴阳,脾脏也不例外。脾在生理上有脾阴、脾阳之分;在病理上有脾阳虚、脾阴虚之别。临床上人们多重视脾阳、胃阴,而少谈脾中之阴,这样以来脾阴之调治尤显不足。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遣方用药重视脾阴,对脾阴虚的论述很有见地。他说:“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认为脾阴虚多因饮食劳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以致气血内伤、水谷不化、津液不充所致。临证治疗脾阴虚当取“甘淡”、“甘平”治法。中医认为甘入脾,脾阴不足,补之于甘;脾恶湿,甘能渗之,甘淡相合,寓补于泻。临证调治脾阴虚方《金匮》之麻子丸;张锡纯之醴泉饮等。对于滋补脾阴方药的煎煮方法《慎柔五书》中有详细介绍:补脾阴方药的煎法,应去头煎不服,只服第二煎、第三煎,因头煎药之燥气未除尽,二、三煎则成甘淡,即所谓淡养胃气,甘养脾阴是也。并认为这是“养脾阴之秘法”,值得临证玩味和借鉴。

五、

中医重视舌诊,因为舌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最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法之一。通过对舌象的细致观察,可以判断患者正气的盛衰,区别病邪的性质,分辨病位的深浅,探求情志变化对气血变化的影响,推断病势的进退,测知病情的预后,指导遣方用药,从而为诊治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故在实践中要多观察,细体会,逐步掌握这项诊断技术。

六、

消渴病,初期多见舌质红、苔薄黄,提示肺胃热盛;患病日久见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苔少,提示肺脾气虚;若见舌暗红、苔黄腻,提示脾胃湿热;若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或见苔花剥,提示气阴两伤;若见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腻者,提示痰湿不化、脾虚湿阻;病久舌质暗红、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者,提示久病络阻、瘀血阻碍气机。若消渴久治不效,要注意津液亏耗问题,舌现裂纹多主阴液亏损,舌质红绛多主内热伤阴。

七、

临床上常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有精神心理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并见,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正如张锡纯所谓“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志不能自遂,则心神拂郁。”笔者体会凡见心血管疾病,医者要留意其情志变化和精神状况,通过舌缨线的观察,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遣方用药时注意疏肝气、调气机,往往有药半功倍之效,心病治肝疗效最佳。

八、

前贤许胤宗说过“医者意也,唯思虑之精者得之。”国医大师王绵之认为,这说明中医学的精髓,必须反复研读,并在临床中精思熟虑才能真正得到它。

九、

祖国医学强调人与大自然是一整体个人与社会又是一整体,人自身更是一整体。倡言“治未病”,强调“病为本,工为标”,告诫医者既诊病,更要具体地辨证,还创建了多种治法和遣方用药的原则及其具体应用,它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十、

国医大师王绵之认为,对中医药学要认真学好,用好中医学,遵守中医学的理论指导防治疾病。在读书实践、再读书实践的反复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临床中灵活而准确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还可以萌发新的思路和方法。他说,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药物。这里所说的“药物”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和一些传统的化学药。中药理论是经过数千年的人为对象,由实践积累而来的丰富的宝贵经验。若进一步理解中药的内涵,首先它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复合物。王绵之国医大师说,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应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以疗效为准,以有利于患者为目的,同时使之自然渗透、融合。目前至少它能有助于进一步对疾病定性、定位、定名,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独特的疗效。(读人卫版《国医大师》所做的札记)

(0)

相关推荐

  • 要减肥,我可不是吃素的!中医减肥九法!

    中医学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位以脾为主,次为肾及肝胆,亦可及心肺,但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肝胆疏泄失调也可见. 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2

    一. <本草从新>谓白果有"缩小便"之功,与傅青主先生谓其入督脉引膀胱缩尿相吻合. 二. 诸花之类,质轻气薄,色赤入血,又轻升通脑,能清血中伏热,理血中之气降浊升清.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2

    一. 赵玉庸老师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病长期不愈,致肺.脾.肾三脏阳气损伤过甚,气化功能衰弱,不能分清泌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4

    一. 睡觉时头北脚南,顺地球磁场南北方向睡觉,会产生生物磁场效应,使体内的生物电压电流增加,体内器官和机能得到调整和加强. 二. 青春期面部痤疮,每天饭前饮用新汲冷水一碗,大便稀无妨,据说效良好.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