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不朽之作,感人至深,最后三句更是震古烁今

怀古伤今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很重要题材,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不仅学习刻苦、胸怀大志,而且更希望为国为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可是世事变幻,很多事情难以如愿,于是他们便经常缅怀古迹,也从中汲取教训,更希望后世可以不再重蹈覆辙。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入仕后一直勤勤恳恳,不仅忠君爱国,而且十分挂念百姓的疾苦。他一生致力于革新,虽然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荆公自己却觉得无怨无悔。下面分享王安石的一首不朽之作,感人至深,最后三句更是震古烁今。

南乡子北宋: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就创作于这一期间,全篇充分流露了荆公在饱受压抑和打击之后,苦闷消沉、情悲意倦,却又未能忘怀忠君爱国的复杂心情。金陵,这个历代王朝的帝都,不仅依山傍水,而且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处处浮动着一派美好的气象。佳气,暗引陶渊明的《饮酒》诗,山色日夕佳,写出了这个虎踞龙蟠的帝王之宅,傍山临水的雄伟景象。

三国的东吴、晋代,南北朝的宋、梁、陈,加上五代的南唐,金陵作为帝都,总共将近四百年。词人感慨四百年来成一梦,人事沧桑,兴亡更迭,犹如一场春梦。怀古伤今,使人发愁,东晋时代显赫一时的豪门世族,也都化为累累坟丘。作者把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看成一梦,这显然是因为革新受挫后,被迫引退的悲观情绪所致。

荆公抚今追昔,回顾那些悲恨相续的亡国之象。面对六朝陈迹,自然会想到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怎能不忧虑重重!因此,他不禁发出慨叹。晋代衣冠成古丘,原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词人把它组织到自己的作品来,却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晋代衣冠,在这里指王教、王导、谢安、谢玄等,曾为东晋王朝有过赫赫战功之人,作者对他们非常仰慕,但自己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岂能不感慨万分!不过,他立即又自我解脱:他们的最后归宿,还不是半抔黄土!

于是在下半阕中,词人极力希望忘情物外,纵情于自然山水之中。他绕着河水,无拘无束地任意漫步行游,爬上城头又更上一层楼。一个“恣”字,表面是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实则是作者思绪不宁、心事难遣,故作放浪不羁而已。词人每每看见那些残垣断壁、以及杂生的野花和芳草,忽然就感觉,那些美好的一切,原本就是如此脆弱,即使很多集万千人力和天下财富而建造的各种建筑,也禁不住战火和风雨,最后都荡然无存。

然而国家忧患、个人抑郁并不容易排遣,于是词人又自我告诫,那些久远的往事,就不必过问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世沧桑、风景依旧,不要太过于纠结那些令人伤心的过往,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仍然日夜奔腾。槛外长江空自流,这又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名句。光阴如水、物是人非,盈缩有数、生死有命,作者遣情世外,寓悲壮于闲淡之中,令人钦佩。

纵览王安石的这首南乡子,作者暗引古人诗词,对称工巧,又毫无雕琢之感。荆公采用速写笔法,寥寥数语,就勾勒了金陵的轮廓。最后三句震古烁今,作者在怀古伤今中,又曲折含蓄地表达了极其矛盾的内心世界,感人至深。岁月匆匆,如江河之水;人海茫茫,似恒河之沙。往事不堪回首,未来又难以预期,词人心中交织着伤痛、怀念和希冀。可是人生本该充满欢乐,所以就该放下包袱,然后绕水恣行游、更上一层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