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放在高位置,再往前送,音色就能通透明亮!

只有声音获得“高位置”,才能有漂亮的音色,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练好“高位置”!

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

有声乐专家说,“哼唱练习有助于发展声音靠前的位置”。初学歌唱的人想获得高位置头声,最好是哼鸣练习。

因为哼鸣练习容易体会到声音的位置感和声音的高位置,也容易控制和调节气息、声带和共鸣三者的比例关系,得到正确的发声,更容易体会到声音的共鸣感,获得整体共鸣。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哼唱时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

用弱声唱法寻找高位置

弱声唱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容易使歌唱者在自然状态下调整共鸣器官和声带的适度张力,从而获得“集中”、“平直”而“有焦点”的声音,形成歌唱的高位置。

弱声练习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做母音的练习,如用u母音找到声道通畅声音圆润竖起的头腔共鸣感觉,再以调整舌位的办法在u母音的基础上使声音靠前发出(yu)母音,坚持采用中弱、弱或很弱的力度进行,但声音不能虚,一定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当u母音得到巩固后,就可以加入其他母音的转换练习,但同样保持住声音的高位置和弱唱的原则。

声音的位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它就是我们用于歌唱发生的一个共鸣的焦点,通过气息的流动往这个共鸣焦点上聚力,可以获得比较明亮,有穿透力的、干净的、清脆响亮的一个共鸣声,我们经常听一些老师讲歌唱的位置就是哼鸣的位置,哼鸣的位置就是共鸣的位置,我们的哼鸣是如何发出声音来的呢?

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我们的身体的一些能够产生共鸣的器官,今天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鼻中膈!哼鸣的发声是如何形成的呢?

就是当我们将高速流动的气流气息,也就是气息吹向鼻咽腔的时候,由鼻咽腔部分中间的鼻中隔和声带产生同步的声音振动,而鼻中隔的不同位置的振动,也会使我们的声音产生不同的效果,当然,我们目前认为的这个发生点就在鼻中隔上半部分的筛骨垂直板的中心点上,感觉上就在眉心的里面两个眼球的中间靠后一些靠近后咽壁这个地方,也就是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部分的中心点上,在感觉上就在我们两个眼睛的后面,实际上这里是鼻咽腔和鼻腔的接合部,位于两个筛窦的中间最深处,这个点发出的声音能保持比较明亮和圆润的声音特点。在整个头腔共鸣区域中,这个点的发声能力最强,可以产生最高效率、最音色的发声效果。我们尽量做到,把声音拢在这个点上发声,就像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的一句话:(要把声音放在盒子里)感觉上把眼睛后面的一个小盒子吸开,把声音装进去,千万别让它跑出来。

但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位置并不只是这一处,不同的发力点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比如:

人中里面的硬腭。

这里又是一个能产生非常高效率发声的共鸣点。这里通常被称为(前位置)。成声原理是由鼻咽腔共鸣通过鼻中膈犁骨部分向前传递到达鼻腔前端的犁骨、硬腭、上牙床、鼻窦等器官的一个交点上,这个点的振动可以同时振响附近所有的腔体及器官的共鸣,是一个能产生非常高效率、并且音色明亮集中的声音效果。

还有一个位置在后咽壁筛窦根外,筛窦靠近后咽靠近蝶窦这里,两个筛窦中间有一块叫筛骨垂直板的鼻中膈骨骼,

为什么小编在这里要提到骨骼呢?

实际上我们人类所有的发声,都离不开骨骼的共振共鸣,才能让我们获得赖以生存的语言能力,我们喉头虽然是一种振动能力底下的脆骨,只能发出比较苍白的音色,但必竟也是一种骨骼,所以能提供给声带以最容易获得的声音扩展能力,从而能让我们来获得比较容易发声的语言能力。但这和共鸣腔里面那些又硬又簿的高密度坚硬骨骼所产生的振动音色,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因为我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所形成的声波,声音的音色和穿透力,是由振动体本身的密度所决定的,物体密度越高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密度也一样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轻松的通过听敲击物体所发的声音,而来确定物体的材质。所以我们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歌唱发声能力,就必须要通过打开哪些具备高质量发声能力的腔体让中间的骨骼振动起来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置共鸣。

而且告诉你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物体密度大振动出来的声音密度也高,音色也高,所以喉头上永远发不出来那些个高音,在哪里就是个小菜儿。

实际上共鸣焦点也并不是一个,各个不同的着力位置,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应该根据作品对声音的需要来调整位置之间的发声关系,合理运用,共同协调,来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更符合作品风格需要的声音来!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切,除了要有正确的气息支持、正确的打开喉咙、还要有正确的打开鼻咽腔、打开鼻腔鼻道的过程,发声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音的着力点,往这个点上发力我们的声音就会在这个点上形成共振。

《帕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