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习律66|项斯是谁?为什么要到处逢人说项斯?
前言
有个成语叫作“逢人说项”,出自一首唐诗《赠项斯》:
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这首诗的作者是杨敬之,他为什么到处说项斯?而项斯又是何方神仙呢?
一、到处逢人说项斯
项斯( 公元836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浙江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
项斯在其家乡很出名,这是浙江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影响力最大的诗人。他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他有一个粉丝也是伯乐,即国子祭酒杨敬之。
项斯早年间隐居于朝阳峰,终日作诗读书。后来项斯参加科举,但是屡次科场失意。多次折戟以后,他也动起了走后门的心思。唐朝人有一个公开的走后门的方式,即带着自己的诗作拜访当朝的权贵们,期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推荐,这种方式有个雅称:行卷。
行卷也未必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例如王维、孟浩然都曾经找到过张九龄,可惜没有什么用,也是王维找到了玉真公主,后来成了状元,孟浩然没有找对门路,终生布衣 。
这次项斯找到了国子祭酒杨敬之,杨敬之对于项斯的作品非常喜爱,于是写下了那首《赠项斯》。于是项斯声名鹊起,第二年就进士及第了。
写到这里,感觉这很像美国人的推荐制度,有人写推荐信才有机会进入哈佛等名校,没有的话,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宋朝人的《道山清话》中说到这个故事:
余少时,尝与文潜在馆中。因看《隋唐嘉话》,见杨祭酒赠项斯诗云:“度度见诗诗总好,今观标格胜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因问诸公:“唐时未闻项斯有诗名也。”文潜曰:“必不足观。杨君诗律已如此,想其所好者,皆此类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作者很看不上项斯的诗,在唐朝,项斯这个人没有多大的诗名。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说,项斯的诗肯定不值一看,因为杨敬之的诗也不过如此,估计他所喜欢的人,其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项斯代表作
项斯诗传世百首左右,几乎都是近体诗。五绝中的名作是《江村夜泊》,诗云: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对句救拗)。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这首五绝有几个版本,这一版本中,第一句为拗句:仄仄平仄仄,对句救拗为:平平平仄平。
七绝中,有《泾州听张处士弹琴》诗云:
边州独夜正思乡,君又弹琴在客堂。仿佛不离灯影外,似闻流水到潇湘。
项斯早年落第时,曾作一首五律《归家山行》:
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能知此意是,甘取众人非。遍陇耕无圃,缘溪钓有矶。此怀难自遣,期在振儒衣。
七律有《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山行》中,颈联用折腰句法,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另有七律《宿山寺》,是写景的佳作: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不知道这个项斯只作近体诗,还是因为其古体诗都亡佚了,我们见到的项斯作品几乎都是近体诗。
结束语
除了杨敬之,张籍也有诗赠项斯(或说王建诗赠贾岛),但是其他唐朝人对于项斯的评价并不多。
而杨敬之的诗传世只有两首,其水平也并没有得到众人认可,倒是常因为这首《赠项斯》被人批评和讽刺。
结束时,按照惯例老街作一首七律为今天作业,《游泉州少林寺》:
清源山下路人稀,宝刹重檐出翠微。风扫榕阴隔闹市,鸟鸣精舍挂僧衣。
菩提悟道谁能解,药圃分香花正飞。钟鼓楼空声寂寂,超然自在白云归。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