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饿就难受,吃一点就饱,我终于找到主方了

明医公开课

>>>1995<<<

一法曰:培土泄木。肝气乘脾,脘腹胀痛,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药、木香,即培土泄木之法也,温中疏木也。黄玉楸惯用此法。

病例

张某,女,17岁。石家庄市一中学生。2008年7月13日初诊。

患者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诉13岁月经来潮,经期尚准,但经行第1天必腹痛且胀,痛甚于胀。经期腰酸,并且大腿根痛。经行大便不畅,矢气亦不畅。从上初中始,平时即怕冷,不能吃凉东西,经期小腹尤喜暖怕冷。饿时心中难受,要赶紧吃,而且特别容易饿,但吃一点就饱,饭量很小。全身乏力,上4楼即觉气短而似喘。夜梦多。末次月经6月23日,共经行6天。脉虚软,沉取有弦意。舌淡红,苔薄白腻。

予王旭高培土泄木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白芍各10克,吴茱萸、炙甘草各6克。下同)加当归、川芎、焦三仙各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7月20日。
饿时难受感减轻了,能多吃些饭了。夜梦亦少,全身怕冷及上楼气短之感均减。近日大便1~2天1次,仍不畅快。上方加香附、薤白各10克。7剂。

三诊:7月27日。
7月23日经至,今已净,疼痛已大减。以前经行小腹发憋胀,矢气不畅,现均消失。饿时难受之感基本消失,饮食已正常。但活动久仍觉疲累,不愿活动。上方再加党参、白芍各6克。7剂。

四诊:8月3日。
动后疲累感明显减轻,已无明显不适。原方再服14剂,下次来月经后再诊。

五诊:8月23日。

诉昨天已来月经,腹痛及胀未发,饮食、二便、体力均已恢复正常。

后随防,知病未再发。

笔者长期思考并寻找王氏培土泄木方主症,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终于发现其主症是: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儿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见此主症,不论任何疾病,均可予此方治疗。

本例乃痛经病,亦依此而治愈,再一次证明抓主症的重要性。中医疗效之可以重复者,全在于此。盖本证脾胃虚弱为本,故饥则必欲速食,但木横克土,脾胃之气升降受阻,则受纳无力,运化迟钝,又不能饱食。正因如此食少,营养化源不足,故稍后又觉饿而难忍。其饮食喜暖而恶冷,以其中虚且寒也。脾胃虚寒并兼肝木克土而气血运行不畅,则痛经发矣。其经行腰酸则多在腰阳关处,与大腿根痛均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之象,故并现大便与矢气不畅。中气不足故体力衰弱而上楼用力则气短。脉虚软,乃脾胃气虚,沉取有弦意则属肝气疏泄失常之象。且肝为女子之先天,脾胃又为经血生化之来源,因此调经尤应重视调理木土关系,使之恢复相辅相成之正常状态。王氏此方恰具此功,故用后即效。

王某,女,42岁。住石家庄市东五里村。1993年9月13日初诊。

患者由去年秋季即常发上腹部发胀。诉胃脘部位饥饿时疼痛,但食后却觉胀满不舒,故不敢吃饱。特别怕食冷物。拍击其胃脘部有水声,此处有时并觉悸动不安。脉细软偏数,沉取有弦意,舌尖右侧有紫点,苔薄白滑腻。

予王旭高培土泄木方原方加当归、桂枝、神曲、麦芽各10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9月16日。
脘胀已大减,但诉饭后半小时仍有胀感,上午10点即有饿感且胃痛,下午4~5点又略有疼痛。重按其中脘部及脐上有疼痛。上方加川芎10克。7剂。

三诊:9月23日。
脘胀、胃痛诸症均除。已能食饱,胃脘部振水音及悸动感消失。原方继服10剂。

后来诉,诸症均未复发。

此例亦具王氏培土泄木方主症,但因食后胀满明显,并胃脘部有振水音及心下悸,故首诊合苓桂术甘汤法,二诊重按其中脘及脐上有疼痛,故加川芎,合上方当归以活血化瘀。可见,本证较王氏培土泄木方证又增水饮及瘀血,故加味治之。

肖某,男,54岁。黑龙江省伊春市人。1991年12月19日初诊。

去年5月31日因坏死性胆囊炎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胆囊。手术前即每夜间2~3点必大便溏泻1~2次,至今已3~4年不愈,便前腹痛,便后稍减。白天则大便溏泻3~4次,便前微痛,便后痛可止。此症手术后依然不减。常伴吐酸烧心,夜睡多梦。平时常发偏左头痛。脉左沉弦,右虚缓,舌暗红,苔薄白腻。

予王旭高培土泄木方原方加黄连3克,乌贼骨30克,砂仁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2月26日。
患者夜间已不大便,只是早饭前后各大便1次,偏软,不溏、不散。腹痛未发。已不烧心吐酸。未发头痛。上方加炮姜10克。7剂。

三诊:1月2日。
大便已完全正常,成形,日便1次。嘱其原方继服15剂。

后询之,知病未复发。

本例患者夜间2~3点必发腹痛而便溏,且平时即有烧心、吐酸,均属肝木乘虚克制脾土之象,以凌晨乃肝木升发之时也。此类疾病切不可误认为肾阳虚而用四神丸。予王氏培土泄木方加黄连,成戊己丸法,符合苦、辛、酸泄肝治则,更加乌贼骨制酸、砂仁温中散寒(后又加炮姜亦属此功能),则诸症均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