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17期:用眼思考、用手思考、用耳朵思考,打磨基本动作,能量增加了能力才会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17期#

昨天我们讲到了学习进步过程中存在的“高原区”现象,我发现很多朋友都颇有同感。那有同学给我留言,希望进一步详细再讲一讲,一旦出现了高原期的现象,应该怎样进行突破?今天就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跟大家分享几个非常具体有效的小方法。

从2010年开始录制央视《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到今年已经有10年时间了。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出一个系列节目,录制了“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的启示”、“刘备的谋略”、“水浒智慧1234”,从2019年开始在录孙权,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整个一年基本停顿了,今年又启动了,现在已经录到接近20集了。这10多年时间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录制,一旦进入录制周期了,都要经历特别煎熬的几天。从选题、组织材料到核对人名、地名、历史事实,进一步再到形成叙述框架,有分析、有故事、有亮点、有笑点能够流畅地讲下来,把这3万多字的内容全都装到自己的脑子里边,前前后后差不多就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面,高原期基本上出现在第3天的中午到第4天的早晨,这个阶段是最难的。基本材料已经有了,细节的核对也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需要提炼主题搭框架,然后就是设计亮点跟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难的,经常是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脑子中一点想法也没有。每个月录节目的时候都要熬一两个通宵,也是出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时候就感觉耐力、体力、毅力、注意力各方面都会有下降,甚至有的时候会有一种一跺脚一甩手,就放弃了、不干了的想法。那么在这种“高原期”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会使用以下一些应对的方法:

一是重复基本动作,突破舒适区。一旦准备工作进入了困顿或停滞的状态,我就会打开《三国志》,准备好《资治通鉴》,然后反复的去看那些基本的史料,在人名、地名之间画连接线,画关系图。这个基本动作我会重复做好多遍,使用的方法就是“数豆法”,眼前准备一把黄豆,过一遍拿一个豆子,过一遍拿一个豆子,什么时候把盒子里豆子拿光了,什么时候才停止。这个重复基本动作的过程意义特别大,一方面能积累心理能量,另外一方面还能启发灵感,做着做着突然就感觉脑子中有灵感了,一下子就顿悟了。

二是思维视觉化,让自己动起来。一旦进入高原期,人会出现一种特别疲乏、特别绝望,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平的状态。这个时候我的办法就是找一张大纸铺在桌子上,然后把一些要点在纸上写下来,做一张超大的提纲或一张超大的思维导图,让头脑中一些碎片化的想法都落实到纸上。人的大脑存在一个基本规律,只有视觉确认过的信息才能进行深度的加工和优先的处理。所以有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写到纸上,这样才会有灵感爆发。在眼睛看,在用手写的同时,我还会反反复复地听音频,听《三国志》,听《资质通鉴》,一边写一边看一边听。这就是让自己动起来,用眼思考、用手思考,用耳朵思考,这样的方法对于跨越高原区是很有效果的。

三是强化心灵图景,进行自我激励。一旦出现了高原区的困顿状态,产生了疲惫厌战的情绪,我基本上会做两件事,一方面是回顾过去的光荣和精彩;另一方面是设想眼前这个任务完成以后,那个成功的场景和胜利的喜悦。在这样的过程中,自信心和心理能量都会自然而然的增加。

四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节奏。休息和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白天,我会在下午给自己安排一个小茶歇,喝一杯茶,吃一点坚果;如果是熬通宵,我会在午夜打个小盹儿,然后在两三点的时候给自己准备一个肉夹馍或者一个小汉堡,补充一下能量;同时我还会下一盘象棋,让自己转移一下注意力,使紧绷的神经稍微的放松一下;手机里存着一些我喜欢的乐曲,一个小时为周期,上完一节大课就会稍微的听听音乐,活动一下,然后再投入新的学习任务当中。

总而言之,在学习进步过程中,一旦进入高原期,确实不能蛮干,不能死打硬拼,要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小方法去启动心理能量,激发灵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达到慢慢积累一举突破的效果。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