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喜相逢,喜遇喜欣苑
如果不是这一次落身喜洲,我还依然执着于走马观花似的”旅游“纪念,走进大理,遇见喜洲,就像一次久别的重逢,在陌生中,逐渐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
机缘,住进了喜欣苑。其实偌大的喜洲,这边有两个“喜·苑”,一是“喜林苑”,一是“喜欣苑”,喜林苑是被美国林登夫妇所开辟的本地杨品相府旧宅,喜欣苑则是由一对中国老人打理的小型客栈。
如果说喜林苑给了诸多西方游客以中西合璧的居住体验,喜欣苑则是给了诸多海内外游子们“家”的感觉,当然,两处的房费也不可同日而语。
喜欣苑是一则小院,典型的白族建筑风格,主房三层,一二层为客房,有双床间,大床间和高低床间等多房型,三层为露台,登高望远,喜洲镇绿油油稻田一眼望不到边,稻田掩映的一栋栋白色院落,如白玉般点缀在翡翠之中,人生之惬意,能有几何?若夫夜半,邀月共饮,对酒当歌,更是快慰半生,谁让这里就是“风花雪月”之地呢?
住进这里,不觉为客,倒似远来投奔的亲人,穿越到这没有时间边界的小小府第,不自觉称呼起两位老人是“老爷、太太”,虽被大笑制止,收还是喊“叔叔、阿姨”比较好。
但不管如何,还是有种借读入驻的书生之感,有时读书看报敲篇随笔,有时上窜下跳混进厨房蹭点美味,小小的快乐就能带来大大的满足,嗯,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是混入华府的书生华安。
“老爷太太”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淳朴的北方男子和温婉的南方女子,代表了喜欣苑所蕴含的复合型风貌。偶尔行走的这么多年,也住过许多的家庭客栈,只是这一次,有些不一样,看似家常的房间,却在细节处多有惊喜。
无论是桌上茶具,还是盥洗室龙头,无论是床单被褥,还是看似不经意的装饰,绝没有偷工减料的劣等品,一切以使用体验为第一选择要素。
用多了涓涓细流般的浴室花洒,当喜欣苑的龙头冲出猛烈而温热的洗澡水时,不仅迅速冲走了身体的疲乏,也瞬间沉醉了内心的飘零。
三楼是露天,可晾衣,可小憩,二楼有宽敞的客厅,亦可围坐谈天、游戏,但我最喜是一层,虽然院落面积不大,却规划得当,正房廊下,摆有桌椅,这是“老爷”日常起居之地,任谁都可以坐过去喝上一杯茶,扯上半天闲,绝无冷场。
正院左侧是宽敞透明厨房,虽然那是“老爷太太”的“私人领地”,但若蘑菇几下,还是能“磨”来些吃喝,只是建议酌情给些费用就好,毕竟这里不是慈善院。正院右侧有个太阳伞,伞下可遮阳避雨,适合冥思。靠近大门部分有架木椅,说架是因为椅上真的有架,架上有藤有花,深坐其中,万物放空,难得的发呆圣地。
院落不大,常有游客来参观,皆因常开之大门,能撇到院落四时之色,或春光明媚,或夏日耀眼,虽不知秋冬姿色如何,但在这座四季如春的“白族第一镇”,四季都不会太令人失望。人生第一次,游走在外,随缘而栖,要住下二十余天,宛如成了第二个家乡。
所以,虽然最爱在家乡,家乡却没有这里美情美景,苍山侧,洱海边,坐东朝西一小院,从此心理会多一种惦念,随喜,如欣,不知又将几次出现在梦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