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安八景之秦风古韵(三)

秦风古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美丽的歌谣,是几千年前从渭水之滨的毛家坪还是从汉水之滨的红河最先飘荡出来?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当我们来到毛家坪的时候,西面是从温泉流淌出来的上南河,因来自温泉,《水经注》称为温谷水。向北眺望,是滔滔东去的渭河。渭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的周秦两大帝国。而秦帝国的肇始圣地,就在毛家坪。如果说这首荡溢着蒹葭芬芳的诗歌,它的产生地仍然充满争议。那么另一首《诗经·黃鸟》,则由地下发掘的文物证实了它的故事就发生在毛家坪。早期秦人西迁,首居朱圉山一带,毛家坪就是他们最早的栖息地。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好战乐斗。可惜秦人继承了野蛮的商朝活人殉葬遗风,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殉葬人数达177人,包括3位子车氏的大臣,当时秦人作诗哀叹,就是著名的《诗经·黄鸟》篇。这段'三良从死’的历史公案在《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在毛家坪遗址中还曾出土过一件刻有“秦公作子车用”铭文的青铜器,印证了《诗经》《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关于秦穆公卒,三良从死,子车为穆公近臣,子车氏为春秋时秦国重要宗族的记载。据考古队队长梁云介绍,“从墓的规格和年代来看,我们可以推断毛家坪遗址该区域为子车氏家族墓地,墓主人很可能是子车氏家族的族长,是秦穆公派驻当地的一个行政长官。”“子车戈”铭文上的“秦公”极有可能就是秦穆公,它的出土为历史上“三良从死”的故事作了一个文物注脚,具有很大的考古学意义。“三良从死”的历史故事不断在后世文学和史学创作中被提及和争论,从《诗经》《左传》《史记》《汉书》,到曹植、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等诗人,都从不同角度留下“咏三良”的篇章,并逐渐形成了“黄鸟悲鸣”的文学意象。而我们可以推测毛家坪沟西墓地可能为子车家族墓地。子车氏族的故乡就在磐安镇。直到现在,甘谷,武山一带仍然有车姓人家,而车姓则来源于古代的子车氏。我们来欣赏一下诗经中反映子车三良殉葬的《国风·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译文】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秦人为子车三良的殉葬而悲伤不已,当历史翻越到今天,沉淀在历史烟云迷雾中的故事,通过地下发掘文物为我们展现了真相。站在毛家坪村北,遥望渭河,心绪难平。渭水泱泱,呜喑东逝,悲怆的声音在毛家坪上空盘桓缭绕,似乎在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这桩历史公案,足以令天地动容草木含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