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村的老学堂
说学堂离不开大庙,因为学堂就在大庙里。
大庙始建于何年何月暂不清楚,但大庙里作为学堂的功能早就开始了,据三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上学就在庙里,没有桌椅,桌椅都是砖砌成的。文革前的学校校长,许金俄(小名许傻八)就是那个年代在庙里读书的。尽管条件简陋,课程开的不少,那个时候学校文艺演出比较出彩,注重培养学生笛子二胡等民族管弦乐器方面下了功夫,经常排练歌剧戏曲小节目。当时的老师是关城的张树普和张贺梅,张树普楷书写非常好。后来到安新中学当了教导主任。
大庙大门冲南开在后街。进门入院有过廊,坐北朝南为正屋,屋內迎门有神像,四壁有壁画,使我联想到甘肃敦煌石窟的壁画,虽然没有那么壮观气势,我想关城人在佛教文化面前还是相当的虔诚的。大供桌是庙里唯一流存到文革时期的物件,当年摆放香炉和供品的供桌,供奉神灵用的物件,在文革期间随义摆放在露天,被四五个人踩踏着,口若悬河的进行革命的大辩论。后来也不知了去向。
进院左手有座钟楼,悬挂着一口大铜钟,大钟声音响亮,据说钟声响起声音可以传出十几里,每当天下大雾,在淀里劳作的人辩不清方向时,大钟响起,人们可以随着钟声,回村。四十年代出生的人有说见过大钟,后来命运不得而知。
说了半天大庙是什么庙,有说是奶奶庙,也有说不确定。关城每年三月三庙会,我个人觉得可能与大庙有关系,还可能与王母娘娘有关,因为王母娘娘的生日就是三月三。
还是说学堂,建国后,大多都是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上学基本有了教室,三个人坐的板凳三个人和用的桌子。大庙基本废弃,后来拆了建了教室。操场就在院里,60年代建了月牙堤后,北面下坡才有了操场,学堂院里搭上戏台,还充当戏园子。
大门口上面有一块匾,写着四个大字,《英勇刚毅》出自教师刘树生之手,这可能是老学堂的校讯吧。当时有教师刘树生和王之勉,两位都是端村人,还有陈继平高楼人。校长张之西关城人。当时自然地里历史语文算数基本比较全了,待到60年代时,基本延续这些科程。
75年我回关城,到了学堂,学堂发展成了中学,刘根代是校长。80年我再回关城时,学堂西侧一排房因为街道拓宽没有了,关城老学堂到90年代中期结束了它的使命。
文:张燕晨
图:张同乐
【本村信息】
许贺军幼儿园往东30米左右路段,大量垃圾堆积、脏水成喝河,无人管理,冬季天冷尚能伺候通过,春暖后,污水融化,夏天更是臭气熏天,十多家通过这条路非常困难,而且是好几户进出的唯一必经路!
这里属于四村管辖范围,但愿村干部为民着想,趁着未到雨季,出头带人整理好,也符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信息提供:微信群友
②在天津加宜穗宝家居做业务经理的关城人张飞飞可以替大家购买内部价格的各式沙发、床和高档木制家具。有新搬家或者准备结婚的团购更划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