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精粹】武维屏教授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六法
导读:基于肝肺相关理论,查阅相关文献,通过病因病机探讨,阐述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证候分型,从而总结论述武教授从肝论治CVA的经验治法,其可分为六法:疏肝理肺法、清肝泻肺法、柔肝祛风法、理气化痰法、养肝肃肺法、心身同治法,且临证经验提示从肝论治CVA可获佳效。
欢迎引用本文:
黄茂, 魏鹏草, 武维屏. 武维屏教授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六法[J]. 天津中医药, 2020, 37(9): 1005-1008.
HUANG Mao, WEI Pengcao, WU Weiping. Professor WU Weiping's six methods of treating cough variant asthma from the liver[J].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 37(9): 1005-1008.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 北京 100700;2. 北京市延庆区中医医院呼吸科, 北京 102100)
1 肝肺相关是从肝论治CVA的理论基础
肝肺生理相连,其一为气机升降。气机升降是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而对气机调节最关键的脏腑是肝肺。肺主降而肝主升,肝肺相互协调,对调畅全身气机具有重要作用。其二为五行相关。在五行之中,肝属木,肺属金,金应克木,以使木火不燃,维持木气升发,繁茂自荣,升降自然如常,但金克木不能太过,克之太过则木气不荣,反之若金不能制木,或木旺火亢,又可反侮肺金,肝木和肺金之间存在相互制化、胜复的关系。其三为经脉相连。《灵枢·经脉》曰:“足肝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于肺。”
2 从肝论治CVA的病因病机探讨
因肝肺生理相连,故而导致肝病致咳在CVA的病因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根据武教授之经验,将其病机探讨如下。
2.1 枢机不利,肺气不降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与胆为表里。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肺主肃降功能失调,若感受风邪,风气通与肝,内外相引,肝肺失调,可致咳发不止。
2.2 肝气上逆,肺失肃降
肝气郁久,或暴怒伤肝,肝气亢旺,不受金制,反来侮金,肝气上逆于肺,使肺气肃降无能,升多降少,气逆而发咳嗽。此病机武教授将其称之为木叩金鸣,其指肝木之实邪犯肺。
2.3 肝火上炎,灼伤肺金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久化火,或肝经实热、湿热内盛,火热循经上逆于肺,肺失宣降而发咳嗽。若肺阴本虚,或肺气阴两虚之体,木旺更易侮金。若本有木火刑金之势,肺又感受外邪,风火相扇,则咳嗽发作更甚。
2.4 肝风内动,上扰于肺
由于CVA其发病以反复发作,骤发骤止为特征,故与风邪致病特点相符合。风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外风多兼寒、热、暑、湿等袭肺而致咳嗽,正如《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此肺之自病,固然多见。但因肝之阴血亏虚,或女子经期,肝血下注胞宫,肝体失养,阴不涵阳,阴虚风动,摇钟而鸣者也不少见。
2.5 肝郁气滞,痰浊阻肺
李梃《医学入门》曰:“为痰为积本七情。”赵献可《医贯》云:“七情内伤,郁而生痰。”李用粹《证治汇补》有“惊恐忧思,痰乃生焉”之说。武教授认为郁痰当指生痰因素以肝为主导环节者。无论因郁生痰或因痰而郁,所成之痰,皆可贮于肺,痰浊阻于肺,宣降失司,而发咳嗽。
2.6 肝肾阴亏,肺失濡润
肝肾乙癸同源,肺肾金水相生,久病迁延不愈,肝肾阴亏,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灼于肺,肺失肃降,则发咳嗽之症。正如清代名医王九峰言:“肝脏阴虚阳僭,是以呛咳咽痛,动劳则喘。”任应秋先生也曾说:“肾为气之根,肝为肾之子,肝肾有亏。气不摄纳,不纳则浮散而咳,病在下焦而本末两伤。”
3 从肝论治CVA六法分述及选方用药3.1 疏肝理肺法
此法常用于枢机不利、肝郁气滞或木叩金鸣之证。本类患者发病常与情志相关,或因情志而加重,或与月经有关,或常夜半发病,临床表现为咳嗽阵作,或夜间咳嗽,痰少,伴兼胁肋胀满,脉弦。临床选方,邪入少阳者选小柴胡汤,偏于气滞者选四逆散,偏于肝郁血虚者选逍遥散。药物如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壳、赤芍、白芍、紫苏梗、紫苏子、白前、桃仁、苦杏仁等。兼外风袭肺者,合三拗汤、麻杏石甘汤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痰浊内阻者,合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痰热内蕴者,合小陷胸汤或或漏芦连翘散;寒饮内停者,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热加生石膏;气滞突出者加紫苏梗、紫苏子、陈皮、莱菔子等,但理气当注意升降并用,升降平衡;兼血瘀者,合桂枝茯苓丸;兼血虚水停者,合当归芍药散。
3.2 清肝泻肺法
此法适用于肝火上炎,木火刑金所致咳嗽之证。本类患者临床多见为咳嗽阵发,或呛咳连作,或咽干干咳,甚或见咯血,伴面赤目红,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或弦数见症。临床选方,武教授常视患者肝肺热势之轻重,以泻白散合黛蛤散[9],或热咳验方(黄芩、焦山栀、知母、桑白皮、葶苈子、紫苏子)加减化裁;常用药如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青黛、海蛤壳、白前等。兼痰热者,合小陷胸汤或贝母瓜蒌散;若肺阴虚加沙参、麦门冬、百合。
3.3 柔肝祛风法
此法常用于肝阴不足,虚风上扰,或内风为外风引动而成风摇钟鸣之势者。此类患者常见咳嗽阵发,或时发时止,多可寻及明显加重诱因(过敏原),可伴胸胁隐痛,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弦。临床选方,过敏煎加减(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甘草)。兼枢机不利者,合小柴胡汤或四逆散;肝肺有热者,合泻白散;肺热甚者,合漏芦连翘散;风甚咳急或咽部奇痒者,加搜风平肝之品,如蝉蜕、白僵蚕、地龙等。
3.4 理气化痰法
此法常用于木郁生痰或因痰而郁所致咳嗽者。临床选方,寒痰者多伴有便溏纳呆,痰稀白,苔白腻,脉濡滑或沉滑,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另外,对于热痰者多伴有便秘,口渴不欲饮,痰黄黏,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以柴陷汤(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化裁,或以大柴胡汤化裁。兼肾气不足,水泛为痰者,以金水六君煎合小柴胡场或四逆散加减;兼阴血不足者,合当归芍药散;若痰浊化热,肺热内盛者,加蒲公英、鱼腥草、连翘、漏芦等,若兼有表证,当加宣肺之品,如荆芥、桔梗、苦杏仁、麻黄等。
3.5 养肝肃肺法
此法常用于肝肾阴虚、虚火灼肺或肝肾不足、气失摄纳所致咳嗽者。此类患者,多因咳嗽日久不愈,或年老体弱,正气亏虚。偏阴虚火旺者,常表现为咳嗽夜间明显,或夜半发作,发则面红汗出烦躁,痰少难出,或伴腰膝酸软,气短盗汗,舌红瘦,脉细弦小数。临床选方,以一贯煎、六味地黄丸加减。药如炒川楝子、当归、枸杞子、麦门冬、沙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咳急加桑叶、钩藤,甚则葶苈子、广地龙;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则乌梅丸化裁,药如乌梅、细辛、干姜、当归、桂枝、黄柏等。
3.6 心身同治法
此法适用于伴有焦虑、抑郁、愤怒、恐惧、沮丧等CVA的患者,即所谓的心身同治法。《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皆生于气。”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影响,也在于其干扰了正常的气血运行。故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此,遵循古人之法,劝说开导患者,设法使患者能够正视病情,心情愉悦,使其阴阳协调,气血和畅,从而达到病愈目的。
综上所述,从肝论治CVA不仅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具有西医学的科学基础,故此,从肝论治是CVA的一个重要治疗大法。
4 典型病案4.1 病案1
患者女性,34岁,教师,初诊日期:2016年11月24日,主诉:间断咳嗽6个月余。现病史:患者6个月余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曾于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但病情仍有发作,故来诊。来诊时症见:咳嗽,咳黄白黏痰,自觉咽中有痰,但不能咳出,说话多时则咽痒,口臭有异味,易汗出,情绪低落,纳可,大便可,舌胖暗,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弦滑,尺脉弱。既往体健;肺部查体(-)。家族史:其母有哮喘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未见异常,外院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西医诊断:CVA。中医诊断:咳嗽,枢机不利,兼肺热证。治法:疏肝理肺,兼以清肺热。处方: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柴胡10 g,黄芩10 g,清半夏9 g,防风10 g,浙贝母10 g,桑叶12 g,钩藤12 g,前胡10 g,炒枳壳10 g,赤芍10 g,炙麻黄5 g,苦杏仁10 g,生石膏20 g,生甘草4 g,7剂,颗粒剂。
2诊:2016年12月1日,患者咳减7成,痰黏难出,月经后错,早孕测试阴性。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加桔梗10 g,7剂,颗粒剂。
3诊:2016年12月8日,患者咳嗽已止,偶有咳痰,无其他不适。继服上方7剂。3个月后电话随访,咳嗽、咽痒未再出现。
按语:此案体现了武教授从疏肝理肺法合心身同治法论治CVA的经验,因患者病久,情绪低落明显,武教授给予患者充分的开导劝说,使患者正视病情,再结合本案患者为青年女性,因肝气郁滞,枢机不利,肺气肃降无能,故而咳嗽不止,自觉咽中有痰,不能咳出,情脉细弦滑,为气机郁滞之表现,咳黄痰,口臭有异味,薄黄苔,均属肺热之表现,故予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后获效,此乃病机相投也。
4.2 病案2
患者女性,61岁,退休,初诊日期:2017年7月12日,主诉:间断咳嗽3个月余,伴咽部不利1周。现病史:患者3个月余前外感后咳嗽,自服抗生素及多种止咳化痰中成药后效果不佳,于2017年4月7日外院行肺功能检查后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给予吸入信必可治疗,早晚各2吸,起初症状有缓解,但近1个月咳嗽再次加重,以夜间为著,近1周出现咽部不利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来诊时症见:频咳,少痰,咽部不利,尤以夜间明显,伴周身乏力,略感口干口苦,二便尚可。舌体胖暗,中裂边有齿痕,苔微黄腻,脉弦细。肺部查体(-)。辅助检查:外院曾做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西医诊断:CVA。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风摇钟鸣,枢机不利。治法:柔肝息风,和解疏利。处方: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加减。柴胡10 g,黄芩10 g,清半夏9 g,太子参15 g,防风10 g,乌梅10 g,五味子10 g,浙贝母10 g,生甘草4 g,炒枳壳10 g,赤芍12 g,连翘12 g,桔梗6 g,炒牛蒡子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2诊:2017年7月26日,患者咳嗽已大减,咽部不利已除,偶觉胸痛不适。白天活动后汗出多。患者症状大减,谨守其方,继服14剂。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症状已痊愈,继续随访2个月,未再发咳嗽。
按语:此案体现了武教授从柔肝祛风法合疏肝理肺法论治CVA的经验。此案患者为老年女性,阴血不足,虚风内伏,复感外邪,内外风相引,撞钟而鸣而致咳嗽频作。血弱气尽,邪气因入,由表犯及少阳,导致枢机不利,故见咽部不利,口苦。木旺土弱,脾虚生痰,故舌胖齿痕,苔微黄腻。夜半为少阳胆经主令,肝胆升发,风火上攻,则咳嗽更重。故予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和解少阳,调畅气机,予过敏煎加牛蒡子、连翘散祛内外之风,终致风息气畅,枢机通利,升降和调而咳嗽自止。
4.3 病案3
患者女性,37岁,职员,初诊日期:2017年11月22日,主诉:间断咳嗽2个月余;现病史:患者2个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曾于外院查肺CT未见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弱阳性,考虑咳嗽变异型哮喘可能,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及孟鲁司特钠,但效不佳,遂来诊。来诊时症见:咳嗽,咳白痰,伴有咽干咽痒、鼻干,无咽痛,胃脘部痞满,进食差,口苦,大便溏,现经行第4天,平素易生气,舌略暗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沉细滑略弦尺脉弱。既往体健,对灰尘过敏。肺部查体(-)。辅助检查:本院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略偏高,外院肺CT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弱阳性。西医诊断:CVA。中医诊断:咳嗽,木郁生痰犯肺;治法:理气化痰止咳。处方:柴朴汤加减。柴胡10 g,黄芩10 g,清半夏9 g,厚朴6 g,茯苓12 g,紫苏梗10 g,桑叶12 g,苦杏仁10 g,浙贝母10 g,前胡10 g,连翘12 g,钩藤12 g,14剂,颗粒剂。
2诊:2017年12月6日,诉咳嗽次数减少,但仍觉咽中有痰,不易咳出,咽干甚,舌胖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脉细滑。处方:上方加炙麻黄5 g,生石膏25 g,14剂,颗粒剂。
3诊:2017年12月20日,诉下午咳嗽明显,仍为白黏痰,鼻干,鼻涕中带血丝,咽中不利减轻,大便先干后稀;舌红边齿痕苔薄黄,脉细滑略弦。处方:上方改生石膏20 g,去厚朴,紫苏梗,加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14剂,颗粒剂。半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症状已痊愈。
5 结语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项目2018-JYB-JS068)。
作者简介:黄 茂,男, 硕士, 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研究。
通迅作者:武维屏。
版权归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