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啊红薯

说起红薯,谁没吃过,都不陌生。特别是烤红薯,吃起来,甜丝丝、软烘烘,满嘴薯香。那甘芯红薯,要反复咀嚼,不然咽下都难,真是甘面好吃。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传入我国后,适应了温带气候,亩产又很高,口味甘甜,营养丰富,因而很受大众欢迎。因为属外来物种,各地就有许多不同名称,有的叫红苕,有的叫番薯,还有的叫地瓜等,不一而足。又根据红薯表皮颜色变化和产地不同,称为紫薯、红薯、白薯、蜜薯等等。
据资料介绍,红薯不仅吃起来口感好,而且具有“三吸收”的保健功能:吸收水分,润滑肠道,消除便秘,让人不得直肠癌、结肠癌。吸收脂肪、糖类,让人不得糖尿病。吸收毒素,让人不发生胃肠道炎症。主张人们在主食中适当搭配薯类,也可以在各种糕点中加入薯类,以便更好地保健。
不过, 红薯虽好吃,却不可多吃,吃多了,会消化不良。所以,现今,人们只把红薯当成佐餐,很少有人整顿饭单吃红薯。
红薯的吃法有好多种。蒸红薯、煮红薯、烤红薯,要是把红薯切成小块,用油炸,或者把蒸熟的红薯揉入面中,制成红薯丸子,放在油里一炸,吃起来,真是又甜又香,让人吃了还想吃。用红薯粉面做成的凉粉,滑溜溜,也很好吃。还可以把红薯切成片晒干,蒸红薯片吃,或者把红薯片磨成红薯面,蒸红薯面馍吃,还能再进一步加工,做成红薯面饸饹,加入佐料,调调吃。如果没有条件加工,或者想吃原味,红薯还能直接生吃。
如果不嫌麻烦, 可以把红薯制成人们常吃的粉条。做粉条时,要先把红薯粉碎,过滤掉薯渣,在澄池里沉淀出粉面,再把粉面调制成粉糊,用漏勺把粉糊漏在热水锅里,使之受热凝固成条,然后把粉条捞出,一格一格搭起来,冻冻、晒晒,等干了,就成了市场上出售的粉条。那细长的粉条,用作包馍的馅、作蒸肉的主料,都是很好吃的,很受大家欢迎。做粉条剩下的薯渣,可以用来喂牛喂猪,以另一种形式为人类服务。
红薯吃起来很不错,种植却并不容易。要先在育苗池里育出红薯苗,然后在地里一锄一锄地挖窝,把红薯苗一棵一棵放进窝里,再一瓢一瓢地往窝里浇水。等窝里的水干了,再把红薯苗扶正,用碎土把红薯窝盖好。蹲在地上栽好这棵栽那棵,一响下来,累得人腰酸背疼。旱地缺水,浇红薯窝的水往往要从远处担过来,很是辛苦。
等红薯苗扯了秧子,还要不停“翻秧”,不让红薯秧扎根,防止分散精力,以保证根部红薯结多结大。
深秋、初冬,天冷啦,下霜啦,就开始收红薯啦。杀掉红薯秧,壮劳力用镢头一窝一窝地刨。刨的时候,要从左边、右边、前边分别下镢头,才能保证整窝出土,少伤红薯。妇女儿童跟在后边,一块一块抹去红薯上的泥土。红薯伤口浸出的白汁,习惯上叫做“红薯津”。红薯津沾在手上,又粘又稠,一会儿就变成黑色,很难洗净。农村妇女没有城市女人讲究,哪管它手黑手白。只要能尽快把红薯收到家,再苦再累都愿意。
刚从地里刨回的红薯,要小心放置,尽量不让红薯碰撞出伤来。过几天,再一筐一筐下到红薯窖里,在红薯窖温湿的环境里,红薯可以保存到过罢年,接上新红薯哩。
在生活困难、粮食缺乏的年代,红薯可是人们填充肚皮的主要食物。几乎顿顿离不开红薯。於是人们就把红薯看成“救命粮”。
听附近县一位老先生说,生活困难时期,有一次,他们那里召开群众大会,生产队长问大家:“是谁帮咱们渡过了困难”?下面没人回答,一个老头在下面低声说:“谁,红薯,要不是红薯,都饿不中了”。队长见老头在下边说话,便叫老头大声说。於是,老头高声喊道:“红薯”!引得会场笑声一片。在许多地方,生活困难时期,红薯的确是帮助人们度过饥荒的。
洛宁地处山区,旱塬上的红薯特别好吃,川区水地红薯,水份大,不好吃,所以,川区很少种红薯。早些年,初冬,收获红薯的时候,川区便有许多人到塬上,在人家收过红薯的地里复收,叫做“溜红薯”。有时,“溜红薯”的人成群结队,背着挎篓,提着布袋,扛着锨,拿着镢头,浩浩荡荡,形成“溜红薯”大军。只为能有点红薯吃。
有一位小哥,他倒很聪明,到别人溜过的红薯地里放猪。猪的嗅觉灵敏啊,当猪在深土里拱出一块红薯时,这小哥便赶忙上前,赶走猪,拾取红薯。红薯啊,红薯,生活困难时期,为了你,这小哥竟然不顾一切,“猪口夺食”!
红薯帮人们度过饥荒,为人们增加营养,很不错啊!可不知为什么,当一个人不能干,或者办什么事起不到应有作用时,人们就会说:“他还不是块红薯”!竟把红薯当作无用的象征。真是冤枉红薯了。
如今,红薯只是人们调换口味的佐餐。用红薯加工成的薯条、薯片等美味,可供人们尝鲜。在食品丰富的今天,可不要忘记农民种红薯的辛苦,也要了解红薯的保健功能,适当吃点红薯啊!

金玉国作品集锦

后 妈

赏菊

麦熟杏

三瞻古塔

寇准神迁

宜阳拉煤

一方墓誌

家乡的名片

送米的故事

米面从哪里来

戏说洛宁方言

福昌阁前观庙会

一位书画家的佛缘

县令免税民感恩

戏说洛宁方言(二)

运河明珠拱宸桥

皇城小镇清河坊

观今忆古赞孤山

游游大唐不夜城

来自杭州的报告

人才济济话底张

美哉,伶伦大桥

路边那棵皂荚树

东南佛国话佛寺

渠通水流话清淤

辛丑春节游卫坡

瞻前顾后话“赊销”

地图上的“奎楼村”

洛宁张仙沟的故事

认知洛宁七字歌

彩色古塬春日颂

反哺母校的义举

清明时节观古碑

洛宁概况三字经

渡阳河畔觅旧踪

山环水绕赞边城

游览故居说富商

林木深处观艺展

县城百姓看电影

为了粮食的丰收

忠于职守的老校工

洛宁大堰沟的传说

夏日冲凉话“飞渡”

走出记忆的摇篮曲

一方励志的教泽碑

金玉国观景小吟抒怀

侄儿参军的那天晚上

洛宁新进秀才谢师礼

洛宁县城古迹祖师阁

由“青出于蓝"想到的

洛宁金氏福山支系简介

清代金氏族谱序言两则

浓浓书画意 深深校友情

洛宁县城东关石婆庙的故事
捐宅献地显孝心 感恩戴德立族规
洛宁传说故事——有福女的传说
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洛宁城事(公众号)洛宁城事今日头条号、洛宁城事搜狐号、洛宁城事360快资讯、洛宁城事都市头条号、洛宁城事网易号、洛宁城事抖音名称:洛宁城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