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新解
有人将生活分为三种形态:物质的,精神的和宗教的,认为宗教是人生活的最高形态。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部分,而宗教生活,往往是人们需要借助神秘力量才能实现的超现实部分吧。
思考这个问题,缘于最近读完了美国人比尔波特著写的《空谷幽兰》。写的是终南山隐士的生活。因为有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美女隐士好朋友正在终南山隐修(我不知道称她为干女儿她会不会介意),也出于对中国人宗教信仰问题的关注和对自己精神成长的探索,我也就特别认真的,随比尔以及他的摄影师史蒂芬一起遁入终南山,试图了解一些不同于常人的修行生活。
这本书主要通过寻访在终南山上的隐士和宗教组织,试图找到”中国隐士现状”的答案。作者和他的摄影师克服种种困难访问了终南山上的许多道教管理组织和隐士,揭秘了终南山的过去和当代隐士们的修行生活。书中写到了非常多的道教人物和典故,有紫气东来的尹喜和老子,有过海的八仙,有住在寒窑的王宝钏和薛平贵,有掌管着人的寿数的斗姥,有大雁塔和曲江池……书中还讨论了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作者通过寻访,了解到终南山上的隐士主要有道教隐士、佛教隐士和知识分子隐士。已经有很多知识分子隐居在终南山里,他们学习或写作,”有些是出于社会原因,有些是宗教原因,有些则是出于做学问的原因。”
《空谷幽兰》内容丰富,写作基调平和而不乏恭敬。在陆续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充满了祥和。事实上,尽管每天需要应对生活中的许多挑战,只要一想到这本书,心里就溢出禅意,清新、空旷,平静,充满定力。
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讨论的,还是宗教的意义。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岛屿,四周的水是他的心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巨浪滔天。
从道教的观点来看,人生活的过程,是一个人和环境发生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在这些关系中,有许多是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理顺和和解的。有一些则超出了我们生活学习的范畴,生活并没有能够赠予我们想要的办法。于是我们只能超越生活,去幻想一种可能的存在。
宗教的意义,也许在于指导人们在极端的状态下,选择一种暂时的冷却,休克式地度过艰难的时间。其实,治愈人的,也许不是虚幻的想像,而是时间。
宗教给与人的帮助,是在人们生活得很窒息的时候,指给人们一间可以暂时隔离的房间,人们可以在那里很安全地等待一场可能的灾难过去,整理好自己,重新开始。这个房间有不同的窗户,推开不同的窗户,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在与这些风景相处的过程中,物转星移,平静地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有新的生活状态在等候,人们又可以顺着往前走一段一马平川的日子。有些人因为喜欢那些心灵之窗的风景,常常会去观看,于是渐渐浓了臆像,淡了现实,他的人生也就在这样的观看中消逝,成为一种信徒式的活法。
“宗”,在汉语里有“归往”之意,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宗教”,是否就可以理解为“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生活中一般的思想和技能都能够从别人那里习得,只有最关键的也是最具厉害关系的那些部分,往往都是隐秘不能共享。这个层面的教育只能靠自己对自己深刻的教育和对话来解决,这就是修行。有些人不能独立修行,需要有这方面的牵引,他们便是宗师或者牧师。
在你特别困难的时刻,你幻想到了什么,其实这和你原有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曾经有过的思考都潜藏在我们的内心,只要有场景的激活,相应的选择就会自动匹配出来。我们能幻想到的,往往是我们觉得安全、美好、一直想去却也去不到的远方。所以,如果没有条件体验更多人生,还是应该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旅行,储存更加丰富的存在,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有更高级的选择,以更加高贵的修行,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