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辛丑牛年春节,尽管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年份,但神州大地仍然处处生机盎然,人们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除夕夜,家人在吃完年夜饭,燃放烟花,太太给晚辈们派发“利是”也即红包之后,或围着电视、或看着手机守岁。我守岁比较传统,独自坐在大厅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欣赏精彩节目。待牛年的钟声敲响,去燃放迎新年的鞭炮。

守岁作为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年复一年地又一次走进人们的生活。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人都会坐在火炉旁,大人们一边嗑瓜子喝茶,一边聊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或要大人们讲故事,或自己去捉迷藏,等着长辈们派压岁钱,大人、小孩齐齐守岁。

记得七十年代初的一个除夕夜,天气十分寒冷,正值文革期间,我家里经济比较困难,没有钱买大鱼大肉,也没有钱置办许多年货,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一点也没有改。全家人祭祀了祖先,简单地吃完团年饭,洗完澡,便围坐在火炉旁,一起守岁。那年的除夕夜,我外公也破例和我们一起守岁。我和弟妹们都很高兴,外公家经济宽裕,每年我们去外公家拜年,外公都会按惯例给我们每个小孩三元利是钱,这次外公和我们一起过年,又多了一份“压岁钱”。守岁的前半夜我和弟妹们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大脑特别亢奋,除夕的节目多:祭祖拜天地,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母亲给我们几兄妹做的过年新衣服,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父亲把一串长长的鞭炮挂在竹篙上,父亲不抽烟,但春节期间由于来拜年的客人中有人抽烟,所以家里也会买几包低价烟,以备待客,父亲拿了一根烟在火炉的木炭上点燃,放在嘴里吸了一口,然后点燃鞭炮。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噼啪、噼啪”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火光闪烁中父母忘却了一年辛勤的劳累,露出了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这还不算,最诱人的节目是长辈们给小孩子派发“压岁钱”。

父亲燃放的鞭炮响过之后,说是封了“财门”,随即父亲把大门关上,待到年初一的早晨,再燃放一次鞭炮,说是开“财门”。父亲封了“财门”,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此时家中的大人们开始他们的节目了,叔叔、姑姑他们几个打牌,爷爷、外公父亲他们聊天,我们吃零食,奶奶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母亲则在厨房准备第二天的早餐。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年幼熬不了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时时间对我们几个小孩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外公见我们几兄妹昏昏欲睡的样子,便开始给我们派“压岁钱”,接着其他长辈们也派“压岁钱”,外公派的“压岁钱”最多,每人五元,其他长辈们有的是三元,有的是二元,最少的是小姑姑,她派了一元,也不错,小姑比我才大九岁。这次除夕的守岁,我们每个小孩收的“压岁钱”多达二十五元。大伙儿拿了压岁钱之后,很高兴,纷纷回房间睡觉,我躺在床上久久都不能入睡,不知是兴奋过渡,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后来索性起床,坐在火炉旁一直到天亮。我们在除夕之夜收了那么多的“压岁钱”,高兴之余,有一个担心,就是这些“压岁钱”会不会“充公”上缴给母亲。过了元宵节,我们的“压岁钱”果然被“充公”了,不过没有百分之百的“充公”,母亲给我们每人留下二元钱,说只能用于买书和学习用品,如果挪作他用,明年的“压岁钱”就百分之百的“充公”。事后我用这二元钱买了二十本连环画,大弟买了一些文具,妹妹和小弟由于太小,他们不知道买什么,只能交母亲代其保管。

我的外公曾经同我解释过农历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长大以后,我觉得外公的解释太过于简单,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慢慢知道了守岁的来历及习俗。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另据史料记载,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唐 孟浩然 《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 宋 朱淑真 《除夜》诗:“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 徐玉诺 《一只破鞋》中:“守岁一般将一夜熬过去,我们又冷又饿,正要预备些热水喝,忽然县知事又来代其保管了,立逼着我们上城。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是一例。

在我的童年里,大多数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只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外公在我家的那个除夕例外。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有一个通红、锃亮、甜甜的大柑橘。这寓示平安的大柑橘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了“甜蜜”。还有一套廉价的新衣服,寓意“辞旧迎新”。实际上普天下人都盼望着“辞旧迎新”,都祈盼新年零点的早点到来。

“ 守岁”,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年复一年的守岁,在我的记忆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可时过凌晨两点,就煎熬不住了,还是不能坚守到天亮。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了工作,再也没有像童年时那样,向长辈们讨“压岁钱”了,反而是向长辈们派利是。一九八四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看“春晚”似乎又成了守岁的一个重要节目,“春节晚会”年年看,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看“春晚”越来越难以坚持有始有终了,办了三十多年的“春晚”,看来也要与时俱进了。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也是春节习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可如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现在又流行微信、qq拜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当然,守岁这个习俗也要与时俱进,除夕夜没有必要一晚上也不睡觉,但对于守岁,我们还是要坚守,守住习俗,守住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是守住了民族的根。

(0)

相关推荐

  • 就读这篇┃小城的年味记忆

    编者按 不管感觉是淡还是浓,不管已回到故乡,还是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在异乡.年,已经向我们走来. 过年,是回家的呼唤. 过年,是亲情的盛宴. 过年,是人生所有的浓缩. 那就让我们在品年的滋味的同时,试着 ...

  •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1

    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习作要点: 1.本次习作主要是写自己家乡的风俗,可以写家乡的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家乡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 ...

  • 除夕到!各种习俗,你有熟悉的吗?

    关于除夕的传说 古代有个凶残的怪物叫夕,每到岁末就会出来作怪伤人,后来,祖先们发现夕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剧烈的声响,于是在年三十晚上,每家每户都贴红春联,敲打器具作出声响,来驱除夕兽,以求新一年的安宁.随 ...

  • 除夕到!带你了解关于除夕的习俗和禁忌吧!

    今天是除夕,是一年中辞旧迎新的一天,在每个中国人眼里都非常的重要且隆重,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除夕这一天,还有着许多的习俗与禁忌,都是为了想要博个好彩头,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关于除夕的 ...

  • 芍药花开出旧栏,更胜青松守岁寒丨本草江湖第1139期

    小叶猕猴桃 酸酸的,没吃出甜味,可能还没成熟.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皮科常 ...

  • 年俗,守岁

    作者:子墨 年俗守岁,这是一直存在于中国的民俗传统,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感觉也在渐渐变淡. 守岁已传承千年,守岁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

  • 随笔||守岁的变奏

    守岁的变奏 守岁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在我的记忆里,守岁是守候年龄的增长,在睡意朦胧中,送岁老人给每个人送来了新的一岁,更多是在守候新的一年能有好的生活光景.鲁迅先生的小说&l ...

  •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文章主题:中华故事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7-21 09:55:59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 ...

  • 除夕夜,致准备守岁的你!

    春节守岁,由来已久,很多人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除夜有 ...

  • 除夕守岁!人体工程学告诉您如何辞旧迎新!!———(生活你、我、他978期)

    新年降至 辛丑大吉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每个人带着一年的辛苦回到家里,与家人欢聚一堂,不仅是放松身心,更是为接下来的一年的计划打算,可是怎样 ...

  • 守岁月光阴,寻四季花开

    曾以为一生是那么漫长,却不想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匆匆从指缝中溜走. 多希望照耀在阳光下,任凭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心灵荡漾在初夏的清风明月中. 虽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飞速流转,但只要我们守得住内心的美好记 ...

  • 除夕守岁——闲聊股市里的玩家

    郑重申明: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更不承若任何收益.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请理性甄别.如果大家觉得好,请大家转发和关注我! 投资在80%的时间是赚不到钱的 ...

  • 搞懂苏轼《守岁》如何押韵,就清楚诗韵须有规则,却不必强求今古

    有朋友问:苏东坡的<守岁>诗,是如何押韵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诗是韵文,所以押韵是必须的,特别是古诗,对这方面要求比现代诗严格太多.这里问到的是这首诗如何押韵,那么说明押韵是肯定的,只是在 ...

  •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寒风朗诵:雪忆•守岁迎春

    <新年诗会>作品展 雪忆·守岁迎春 文/雨霏霏 诵/寒风 冬天来了 雪花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如约而至 它们层层叠叠 仿佛一本厚重的日记 悄无声息地记载着世间的冷暖和更替 都说雪落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