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思辨

记录|医记734期        03/12 @ 2019

更新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晚上20:03

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

全文字数:4001

阅读时间:13分钟

作者:覃国辉

有关口渴的条文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即猪苓散是。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吐蚘。下之。利不止。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有关口渴的条文(金匮)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7、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19、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口渴的几个分类

1.热烁津液——津虚口渴

2.气化失常——蓄水口渴

3.肾阳不足——肾虚口渴

4.阴精不足——阴虚火旺口渴

5.感受风温——卫气分口渴

6.气血淤滞——淤血口渴(五、六没有展开分析,因为伤寒金匮提到,但没有展开论述)

热烁津液——津虚口渴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药:石膏 一斤碎棉裹,知母六两,炙甘草 二两,梗米六合,人参三两

煮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分析

热→→(伤津液)→→津虚→→口渴

↓   ↓

石膏人参、知母、炙甘草、梗米

阳明热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人体热盛。人体热盛,但是人体热还没伤到津液的时候,仲景是不会用到人参的,凡是有口渴,仲景才用到人参。

热盛必然会伤津液,同时也会耗气(气随汗脱),只要在白虎汤证阶段没有干预,很快会进一步伤津,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证。人参补气回津,配合知母、梗米、炙甘草,石膏釜底抽薪,撤其热,标本都解决了。

白虎汤类方的煮法也是取效的关键。

2.气化失常,蓄水口渴

回顾两个条文: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即猪苓散是。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书本讲:

五苓散是太阳蓄水证

猪苓汤是阳明蓄水证

一个是表,一个是里,表里都可以蓄水,表里蓄水都能导致口渴,

讲讲我的理解。不一定对。

2.病因病机分析

《黄帝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水→胃(吸收)→脾(散精)→肺(肺朝百脉)→膀胱→尿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水气从口入,由不同的脏腑,和不同的功能来运化的,最后形成尿液,贮存于膀胱,最后排出来。

水的每一个环节出问题,伤寒论其实都有了对应的策略:

水蓄于胃→苓桂姜甘汤

水蓄于脾→苓桂术甘汤

水蓄于肺→苓干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

水蓄于膀胱→五苓散、猪苓汤

伤寒论条文,以及各脏腑功能来看,水气无论蓄于胃、脾、等脏腑,都不会渴,反而是不渴,唯独水蓄于膀胱,会出现口渴。

我认为呢,当水蓄于膀胱(水气运化的最后一环节),水气代谢的其他环节亦会受影响,从而出现水在胃不能运化吸收,水在脾散精上归于肺,水在肺而不能够宣发输布全身。

如伤寒论条文提到的: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灵散本是水蓄于膀胱,为何出现水入则吐呢,由此可见水气在人体的运行过程中一环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影响到其他环节,就像水蓄膀胱会影响到胃的运化,从而出现了胃气上逆的现象。

五苓散方药:猪苓  十八铢,去皮,泽泻  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 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煮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煖水,汗出愈。

药物分析:

大致可将药物分成两类,猪苓、茯苓、泽泻可分为一类,其作用在膀胱,使膀胱通利小便,恢复膀胱的气化,桂枝、白术为另一类桂枝可以温阳化气,可以解肌,助肺气的宣发,白术可以健运脾胃,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从中可以发现,仲景的用药是不是考虑的很全面。

猪苓汤

方药:猪苓 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各一两

煮法: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里的方药分析呢,也可以像五苓散那样分析,这里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其作用都在于膀胱,但是猪苓汤症是有热的,它是从阳明症发展过来的,阳明证他就会耗气伤津,所以他这里用滑石,既可以清热又可以通利小便,然后阿胶,血肉有情之品可用于滋养人体的津液。

3.肾阳不足——肾虚口渴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除了肾气丸以外,对于这类型的口渴,不得不提的几个方子:

引火汤(李可-傅青主)

熟地 90g,巴戟、天冬、麦冬各30g,茯苓15-20g,五味子6g,(加白芍100 甘草30 葛根60)

2.封髓丹(郑钦安)

黄柏       砂仁        甘草

3.潜阳丹

砂仁       附子         归板           炙甘草

4.封髓潜阳丹     2.3合方

5.知柏地黄丸加肉桂、牡蛎、巴戟天等(曾老师经验)

以上方子,对于这类口渴,只要适当的加减,疗效都不会差。

探讨一下这类口渴的病机:

我们常说心肾相交,心肾怎么相交,肾是水脏,心是火脏,心肾相交就是人体水火平衡的过程,心火下降,温肾水,水气方能上济心火,这样的循环往复才是心肾的正常的生理。

心肾相交还有一个重要的枢纽,就是中焦,若中焦不通,心火不能下降,肾水不能上升,慢慢的就会形成上热下寒的格局,所以在调整两端的同时,还要顾及中焦,之所以封髓丹、潜阳丹要用砂仁就是这个道理,运中焦,恢复脾胃的升降。其中火神派就很注重这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现在生活习惯,嗜食冰冷、熬夜、纵欲的原因,肾中那么一点元阴元阳也要提前被消耗,而出现了肾水不足、不升的情况,头目口窍出现不荣的现象,其中就有口渴,这种口渴呢,有个特点,夜晚更甚。

肾阴虚,肾阳虚都会口渴,因为肾阳虚,肾中的水就没有阳气去温熙,水就是一潭死水,无法升清;肾阴不足,肾精亏虚时候有阳气没有水,水枯了,也是无法升清的,所以说肾阴阳两虚都会口渴。

引火汤就是一个填精补水的方子

肾气丸了是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

这些方子几乎都用到了,附子、肉桂、桂枝,其目的是温下焦肾水,然后让肾水升清以济心火,这才是附子、肉桂引火归元的内在机理。也是内经讲辛能润燥的表现之一。

4.阴精不足——阴虚火旺口渴

百合病

百合这个药在金匮要略中,是百合病的专用药。

如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等

在胡老看来,百合病是一种精神病,做什么都觉得不舒服”意欲食而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用闻食嗅时……”

而且百合病还很难治,条文讲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诸药不能治,得药则俱吐利。

试述百合病的病机:

百合病其症状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还有苦,小便数,溺时头痛,脉微数等

口苦,小便赤 ——里热

脉微数——阴虚有热

百合病病机:阴虚有热

在看百合病的方子,都是百合配地黄,或配知母或配鸡子黄等,这些能濡养人体津液的药物,所以在伤寒金匮能找到治疗,对后世这种说阴虚火旺这种症状的,我觉得还是在金匮要略的这个百合病篇。

5.感受风温——卫气分口渴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为病,春季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为风温之提纲也,温病初起,邪在上焦肺卫……《温病治验提要》

6.气血淤滞——淤血口渴

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因为这里只讨论伤寒金匮上有详细记载的,5、6临床上多见,故总结让大家认识)

插一个医案:2019.03.1患者是以口干口渴月余为主诉来求诊,刻下:口干口渴,夜晚比较严重,每天晚上要起来喝4~5次水,有夜尿,舌质淡,苔灰腻,脉沉细。

予引火汤和封髓潜阳丹加减,二剂。

二诊:口渴较前减轻,舌苔由灰转黄腻。

上方有效继续开2剂

三诊:夜晚基本不用起来喝水,苔由腻转为薄白

按:这个医案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就是是这个疗效意料之外还有就是舌苔的变化。只要对证了的往往效果都很快。

药物篇

人参

《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上党山谷。

《名医别录》:【人参】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在伤寒论六经当中,人参在五经都有用途,但在太阳用人参上基本没看到。在太阳人体的正气、精液尚足,不用补益,祛邪即可。

六经中用到人参的典型方剂:

少阳病         小柴胡汤

阳明病         白虎人参汤

太阴病         理中汤

少阴病         附子汤

厥阴病         乌梅丸、干姜芩连人参汤

代表方还有很多,但是呢,我就不举那么多,写一个典型的就可以了

由上面可以看出,除了太阳经对人参的需求不多外,其他经皆需要,可以知道,除了太阳经的伤寒证,其他经的本证、中风证,人体的津液都是亏虚的状态,需要用到人身来补益,补虚,补津液,人生为什么有那么强的作用呢?

我给归纳两个点:

1.人参之气精纯,补而不敛邪,不易生他变

2.补气补津之力,非他药能比(强,而迅速)

人参是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津液,解决因津液丢失引起的口渴。

栝楼根

在金匮要略中,有两个方用到了栝楼根,就是栝楼桂枝汤,栝楼牡蛎散。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7、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

葛根

葛根在伤寒论中用到的有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等。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上面罗列的几个条文均有葛根或者栝楼根,均是有身体强,项背强,痉作为主症。

桂枝加葛根汤证,栝楼桂枝汤症均以桂枝汤打底,一个加葛根四两,一个加栝楼二两。抛开药量,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比较。

两个方都有桂枝汤证的基础。

桂枝汤+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证。

桂枝汤+项背强几几+脉沉迟=栝楼桂枝汤证

那么我们可以进行分析了,桂枝汤证,津液已经亏虚,已经是耗伤了津液,外加风寒侵袭,凝聚于项背,故项背强几几,栝楼桂枝汤证是身体强几几比桂枝加葛根汤证,津液更虚且脉沉迟,而仲景选用栝楼根而不用葛根,所以在仲景认识里,肯定觉得栝楼根补虚,补津液的能力大于葛根。(像这样一丝一缕的去分析,是不是可以窥探仲景当时的想法?)

结论(个人总结)

补气:人参>栝楼根>葛根

补津:人参≈栝楼根>葛根

生津解渴药,除了以上谈到的人参,栝楼根,葛根还有其他很多。

如百合、牡蛎、文蛤、白芍、鸡子黄等不一一分析了。

经方妙治妇科杂病

林佳明,林利城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