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慈手软

这篇的名字应该叫“鸡零狗碎”比较恰当,哈哈...记录一下这几天杂七杂八的小感受~

“心慈手软”这个词在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意识形态下的认知里,“手”应该都是指的手段,也就是说这个词是个延展深意的词。但其实这个词的表面意思也是对的,而且更好玩有趣,就是说手(就是肢体上的手)软的人,通常心都是比较慈善的。不信你可以多与他人握手验证一下哦~

好事多磨,为了看省博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以及“山静日长”明代文人风雅录,连跑了两趟,但,真的是美啊...这红色,我手机随便拍的,实景的故宫红,要厚重有厚重,要味道有味道,要温度有温度,就让你瞬间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迷恋这抹红色~与平时看到的博物馆中原物展出的虽然完整但旧色明显的服饰不同,这次的服饰都是按照古法重新着色的,特-别-养-眼,一定要去看呀~

从魏晋到宋到明代,不同时期的文人生活历来是各有风格,而明代文人审美的简达风格尤令现代风雅之士心之向往。抚琴对弈、挥毫泼墨、诗酒相欢、啜茗清谈、赏花品香...是有闲情,有余力的日常。其中两项更是有直观收获,其一是装裱的设计;其二是我一直着迷的光影(非自然光状态)。

且,再次回到那个文化传承的话题上,虽然于此没有实际的去了解过,但我的感受是这几个展的策展人里面一定有很大比例是年轻血液。他们总是可以由己及人,知道怎么通过一个小点就撬动年轻人的热爱~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生活,有机缘有能力打破自己的这层结界的已经是少数人,而更有力量的人是可以帮助他人打破旧的和构建新的认知,这样的人在我心里都尊为老师...

每一次去省博都有一个展厅是放在最后看的,百看不厌,那就是佛教造像艺术展。那些拈花微笑北齐佛像呀,从身姿到仪态,从眼神到嘴角,怎么可以这么柔和这么美的...于我个人而言,参观佛像展是比瓷器、书画更容易让人身心合一,做到人到心到,专注脚下的,没有道理,就是一踏进那个氛围,你自然就把外放的心收回来。如同情感交往中真爱是拦不住的,对这个阶段的这种特别温柔的佛像的这种亲近又敬慕的感觉也是不受控制的。

祭奠 (如此大世界)

斯斯与帆;郭好为 - 新神榜:哪吒重生 电影原声带

开个脑洞。

据说关节脱臼是非常疼的,我还百度了一下,同一个位置的关节发生过三次脱臼就称为“习惯性脱臼”了。可是好奇怪,我能记得小时候自己肩关节三天两头脱臼的毛病,也能记得总有幼儿园老师指着我叮嘱其他小朋友“别拉她胳膊,会掉环…”嗯,是,很多很多次,就是小朋友或者爸妈的同事仅仅为了亲昵的抱抱我,我就脱臼了,可为什么我一点都不记得疼呢...

难不成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我的天赋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