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没有情侣,酒店没有开张,往日拥挤的四车道,如今也是空空荡荡。2020,鼠年的第一场土拍,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早在2月2日,武汉土地市场网悄然挂出一则公告,延迟出让武昌滨江2宗地。本计划于2月5日现场出让的P(2019)212号、213号地块,挂牌出让截止时间延长至2月19日。
不仅是武汉,包括重庆、天津、惠州、上海、石家庄在内。
土拍交易都推迟了。
其实也不难预料,疫情让售楼处全面停摆,前线局势的波动,最后都会传导到最后的拿地上来。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二)
如果说前段时间直播卖房,原本是西装革履的地产精英们“人均李佳琦”;当然,现在疫情尚未过去,作为春节后的首次土拍,气氛也不同往常:每家竞买单位进入拍卖厅的人员不得超过2人,并须全程佩戴口罩。
一块在海淀,首开+华润+住总+中交联合体以54.4亿元的价格摘得此地块,溢价率为26.22%。另一块在昌平,首开+住总+建工联合体以78.8亿元的价格入手,溢价率达到了34.24%。而在2019年,北京市土地市场的平均溢价率仅为10%,且仅半数有余为溢价出让。如果你告诉我,现在房企日子不好过,大家都在节衣缩食。
行业在不断变化,面临的挑战也瞬息万变。疫情,在中国地产四十年中,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波澜。
房企之于地产行业,要么不断适应,做大做强;要么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黯然离场。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什么代表房企对行业最乐观的预期?
囤地,拿出真金白银囤地。
原因无他,连14号的拍卖也算上,这次出让的地块都是好地。二来,14号出让的这三宗地,海淀本就是高端区域,而且不限价,住在周围的精英阶层不知道有多少;竞拍的,也几乎都是规模房企,:绿城、中海、世茂、旭辉、平安。其实到目前为止,疫情仍处高位,行业仍未出现复苏迹象。因为民企的融资成本与负债率,相对都比较高;同时,现在行业仍处于停摆状态。对未来预期的不看好,让原本可能很激进的政策变得相当保守。而国企就不一样了,一直以来他们对风险的控制都相当到位,不会出现非常激进的拿地和开发策略;这也导致他们在行情好的时候,表现可能不如那些规模房企,但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现金流不会太吃紧。克而瑞数据显示,95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1810.1亿元,环比上升42.4%,主要来源于境外债券融资。其中,境外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环比上升922.4%。包括恒大、融创、新城、龙湖、旭辉,多家房企均在海外发行债券。但春节过后,截至复工的2月10日,只有建业、新城、佳源国际和荣盛4家在海外发债,总额不足百亿。光从融资来看,这场疫情,让大多数房企甚至都没胆借钱。一派主张“活下去”此处@万科,售楼处停了,融资拿地也跟着停了,熬过这个冬天再说;另一派,不但没有停止拿地,反而更加激进,逆周期,正是拿地的大好时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两边都有道理,但最终结果如何,仍要拭目以待。他们的拿地行为,就是在给还在观望的房企提供了这样的信号:第二,他们作为国企和龙头,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难度相当低。
光是融创,去年全口径销售额就有5500多亿,除了拿地,去年并购也花了接近一千亿,资金链断裂这几个字,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
其次,他们可以凭借政府信用,或者是自己的营收规模,在资本市场上借到很多便宜钱。
融创中国今年1月拟发行的最新海外债,其利率是6.5,相对于佳兆业、花样年动辄十个点的利率来说,便宜了不止一点点;龙湖的利率也低到了4%左右。
而国企与央企,只会更低、
所以对那些资金链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的房企来说,跟他们联合拿地,是性价比较高的方式,第三,目前多地出台保障城乡建设平稳运行的政策文件,以无锡为例,其中有利房企的措施有三个:供给端来看,光是2月份,上海土地市场供应27宗,起价138亿;疫情导致的财政收入锐减,让政府的土地出让意愿也空前强烈。土地市场就会迎来复苏。而这波复苏也会传导到楼市开发的整个链条。我相信,这二十天,对所有的地产人而言,对房企而言,都是煎熬。一方面,疫情肆虐,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业务停摆,工作不利。但幸运的是,我们的龙头,我们的国企,他们在寒夜中仍然坚持前行,无论是社会责任,还是率先拿地。现在,这些勇士在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让春天,来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