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懂得如何休息|长江新春特辑

这是“长江新春特辑”的第四篇文章,今天我们想与你讨论的关键词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工作的时候,总是觉得精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想东想西,做事效率特别低?

终于盼来了休假,明明睡足了8小时,起床之后还是头昏脑胀;明明刷剧吃喝躺平了,却越休越累?

我们热衷于了解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却对如何提高休息的效率知之甚少。

“休息是一种技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硅谷未来学家亚历克斯·索勇-金·庞在《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中说,“工作和休息同等重要;最有效、最具恢复作用的休息是主动的;而且如果我们休息的方式得当,它能让我们更具创造力、更高效。”

亚里克斯研究了包括蒂姆·库克、扎克伯格、村上春树等数百位各行各业精英人士发现,越懂得工作和休息结合的人,越容易获得更高的成就。今天与大家分享几个书中列举的高效休息技巧,祝在新一年更有效率地工作与休息。

《科学休息》

作    者:亚历克斯·索勇-金·庞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1年2月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斯坦福鸭子综合征”?

“斯坦福鸭子综合征”指的是斯坦福的学生就像平静水面上的鸭子,表面上看波澜不惊,然而在水底下却暗流汹涌——鸭子们需要不停地用力划水,一刻都不能停歇,才能维持在水面上的移动。

实际上,不仅是斯坦福的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我们,又何尝不是用力划水的鸭子,片刻都不敢停歇?

当今的职场使我们“开历史的倒车”,精神状况每况愈下。每个努力上进的职场人进入公司就如同上了战场,但回到家中依然躲不过各种工作的思考或执行。

我们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地工作,压力和劳累被看成了荣誉,表明我们工作很认真、很投入。

而与其相反的休息则成了懒散、虚度时间的表现,我们甚至会对自己的无所事事心怀愧疚。

然而,长时间的工作真的能带来效率的提升,休息就一定是浪费时间吗?

最优秀的人都更懂得如何休息

美国的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1899年发表的文章《休息的原则》里,就对过度工作做了分析,他指出,过度工作并无益于效率的提高。

后世的效率专家也证实了威廉.詹姆斯的观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管理工程师就发现,连续加班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作息规律的工人相比,前者的生产效率更低,而且更容易犯严重错误。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也发现,那些杰出的人物——无论是优秀的作家、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成功商人,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在生活里保持着良好的休息习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动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期间,他都会在午饭后睡上一两个小时;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每天早上工作前,都会先去散步一小会,而且下午还会出去散步两小时;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更是人尽皆知的跑步爱好者,迄今为止,他已经坚持跑步33年,还多次参加马拉松……

事实上,科学家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休息状态下的大脑和工作状态下的大脑一样活跃。当我们在休息时,大脑的一些区域更活跃,一些区域间的连接水平更高,而这些更强的连接通常预示着更强的认知能力。

无论是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还是真实的名人事例,我们都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好好休息并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相反,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

为何我们越休息越累

既然休息是对创造力的一种投资,那为何有时候我们休息后反而觉得更加疲惫?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休息从而迅速恢复精力?

对此,《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就指出,科学休息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它是有技巧的。

回想一下,平常我们都是怎么休息的呢?

打瞌睡、躺在沙发上不停地刷手机、熬夜看电视体育节目或者是无节制地追电视剧……这些虽然也是休息,但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还是偏消极被动的休息方式。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我们无需像工作一样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也常常因为无法摆脱电子设备的吸引,从而挤占了其他原本该让大脑放松的时间。

那积极主动的休息是怎样的呢?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就给我们列举了这几种真正能让大脑获得放松的方式:

散步

适当的运动

养成午睡打盹的习惯,哪怕只有半小时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参与一些深层游戏,如绘画、登山、写作等

充分利用休假恢复注意力和意志力

初看这些休息方式,或许你会觉得平平无奇。但如果让你对照着自己每天的生活,你能肯定地回答自己做到了几条呢?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拍着胸脯说,我全做到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休息的技巧,下面具体介绍两个科学休息的方法。

学会将工作和生活“剥离”

远离工作的休息,也就是社会学家口中的“剥离”,是一种完全不去想工作而专注于其他事情的能力,作为一种从工作中恢复身心的方法,极其重要。

有些工作不可预知性强、压力大,需要完全集中精力和控制情绪,比如护理或者执法,要从事这些工作,这种能力必不可少。

对那些热爱工作的人和富有激情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同样如此。要想把工作做到最好,那就得能够和工作完全分离开来,能够有时间来恢复身心的力量。

对个人来讲,职业倦怠会导致情绪耗竭,表现不佳,决策错误,共情能力下降,犯错概率上升。对公司来讲,职业倦怠会导致生产率下滑,职场氛围剑拔弩张,出现更严重的失误。

而往往公司里天赋最高、最重要的员工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

什么样的休息能最大程度地让我们恢复精力?

在过去的20年间,德国社会学家萨宾·桑妮塔格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她认为,情感资源对于员工来讲非常重要,正如对于运动员来说,体力非常重要一样:不管你多么喜欢某项运动,在某个时间点都得停下来休息。

几十年来,研究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桑妮塔格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些有机会在头脑里摆脱工作、不再想着工作,并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到其他事情上的人,会更高效,态度更积极,和同事之间关系更融洽,也能更好地在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他们还能更好地密切关注工作任务。

午睡是精准恢复精力的必备技能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工作场合午睡会耽误时间甚至会让领导觉得不够努力。然而,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往往整个下午的精神状态都很差,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就像优秀的运动员要熟悉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体能一样,每一个职场人也要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

研究睡眠的科学家发现,即便是打会儿瞌睡也能为你的大脑充电。午睡甚至有助于我们萌生出新的点子。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安排午睡时间来提升它所带来的创新的动力,更好地恢复我们的精力,或者探究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午睡变成了一种技能。

作家村上春树写道:“我经常午睡。一般吃过午饭后我就感觉睡意来袭,然后就倒在沙发上打瞌睡。”他一般会睡上30 分钟。他说:“半小时后我醒来,睡意全无。起床后,我精神倍增,头脑清醒。”

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说:“午睡对于我的创作过程来讲必不可少。”午睡的时候,脑子里不会还想着创作,但是他很感激“那种睡醒过后的状态,就是那种清醒的思维”。

午睡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它能够使你更机敏,缓解疲劳。20 分钟左右的午睡就可以帮你消除疲惫感,从而提升你的专注力。如果你经常午睡,也就是说形成了午睡的习惯,而不是偶尔一次的午睡,那好处更多。

经常午睡能提升记忆力。正如我们的大脑用整晚充分的睡眠来修复记忆力一样,大脑也会用午睡来整合你刚刚学到的东西。神经科学家萨拉·梅德尼克发现,在白天睡上一个小时或一个多小时(足够让你做个梦了),就能够提高你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早在公元前6 世纪(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早),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就写道,“将军之事,静以幽”。日本剑术家宫本武藏在约1645 年写成的《五轮书》中写道,“不管是战斗还是生活,你都应该坚定、沉着”。

当我们把休息和工作看作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搭档的时候,当我们把休息看作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场、促成新思想形成的跳板的时候,当我们把休息看作我们可以进行实践并加以改善的一项活动的时候,休息就得到了升华。它能使我们的生活从容不迫,使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赋予我们更充裕的时间,帮助我们事半功倍。

卢伯克说得对,休息不等于虚度。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