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东汉《华山庙碑》

《华山庙碑》概述

华山庙碑》东汉隶书碑刻。篆额题《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165)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一说作于延熹四年。《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七寸,宽三尺六寸,字共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七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以后该庙所存者为重刻。

此碑碑文乃记述帝王修封禅,祭天地事。此碑书法于整饬端严中饶有变化,为学汉隶者所重。因碑末有“郭香察书”四字,引起历代学者议论,有认为是“郭香察”书的,也有认为“郭香”察莅他人之书的,更有唐徐浩《古迹记》直指为蔡邕所书,“察书”(意即检查校对)者为郭香。但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何以是蔡邕所书。此说一出,影响甚大。如宋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顾南原《隶辨》以及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即均沿徐说。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赵崡《石墨镌华》乃开始对此说提出怀疑,而认为真正的书丹者当是郭香察。《石墨镌华》书前目录中《华山碑》下,题“郭香察书”,《金石史》则直称《华山碑》为《香察碑》。近世学者,基本上已确认郭、赵之说为是.

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端雅轨正,冲和遒密,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有庙堂之气,为隶书正脉。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代隶书名家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师”。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翁方纲则说:“朱竹垞于汉隶最推是碑。以余平心论之,则汉隶自以《礼器碑》为最。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割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使人易见者,非其至者也。”(《两汉金石记》)原文

《周礼·职方氏):“河南山镇日华, 谓之西岳 《春秋传》曰:“山则配天。”乾 定位,山泽通气,云行雨施,既成万物,《易》之义也《把典)日:“日月星辰所昭 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于民,以报之 礼记》日:“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焉。”自三五 兴,其奉山川,

或在天子,或在诸侯。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壹巡狩,皆以四时之 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则未闻所损益 周鉴 于二代,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四,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乐奏 六歌。高祖初兴,改秦淫祀,大宗承循 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 者,以时祠之四。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四,思登徦之道,巡省五岳,禋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仲宗之世, 重使使者持节祀焉,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寝用丘 虚,讫今垣趾营兆犹存。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 石以岁时往祠。其有风旱,祷请祈求,靡不报应 自是以来,百有余 年,有事西巡,辄过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大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华岳之主,位应古制,修废起顿,闵其若兹,深达和民事神之义 精通诚至,礿祭之福,乃案经传所载,原本所由,铭勒斯石,垂之于后。其辞曰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触石兴云,雨我农 ,, 桑。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 冯于豳岐,文武克 昌。天子展义,巡狩省方。玉帛之贽,礼与岱亢 六乐之变,舞以致 康。在汉中叶,建设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国,兼命斯章。 尊修灵基,肃共坛场 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揫敛吉祥岁其有年,民说无疆袁府君肃恭明神,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

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孙府君讳 ,字山陵,安平信都人。 时令朱颉,字宣得,甘陵 人。丞张另,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 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华阴王苌,字德长。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 石,遣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苏张工、郭君迁。译文

《周礼·职方氏》说:“豫州河南最著名的山是华山。”称之为西岳。《春秋 左传》说:“天之高大,唯有山岳足以配之。”天地定下了位置,宇宙之气通行于 山泽之间,云行于天,雨润于地,于是化育出万物,这是《易》所阐述的道理。 《祀典》说:“日月星辰是人们所瞻仰的,大地山川是人民所赖以生存的。它们 有功于民,所以要以祭祀来报答它们。”《礼记》说:“天子祭祀天地和山川,一 年之中,须祭祀一遍。”自从三皇五帝更迭兴起,对于山川的祭祀,因其所在的 辖境,有时在天子,有时在诸侯。所以帝尧和帝舜访察四方,每五年都要进行 一次巡狩,时间都定在四季的中间一个月,分别前往四方,亲自登到山上,烧柴祭天。夏、商时期,没有听说有什么增损变化。周朝借鉴夏商两代的传统,每隔十二年,天子就要到侯国行殷见之礼,时前往祭祀山岳。祭祀用的是圭璧,演奏的是六歌。汉高祖刚刚兴起,改变了秦代的妄滥祭祀,汉文帝承循高祖的制度,分别昭告有关部门,那些在诸侯国范围内的山川,命诸侯派人定时前往祭祀。汉武帝修封禅之礼,求成仙之道,巡视考察五岳,祭祀礼仪十分周全,所以在华山下造了一所宫殿,宫称为集灵宫,殿称为存仙殿,门称为望仙门。汉宣帝的时候,特别派出重要的使者并持节前来祭祀,每年一祷三祠。其后,这一制度没有继承下去,到了新莽时期宫殿渐渐荒败成了废墟,至今旧址上的残垣断壁依稀可见。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崇尚中庸和谐之治,礼仪从简,只是派遣秩级二千石的官员每年前往祭祀。遇到国家有风灾、旱灾等灾异之况,在此祭祀祈祷消灾,没有不应验的。从那以后,一百多年来,皇帝因事西巡,凡经过这里都要前来祭祀,那时所刻立的碑石,曾记录了当年的盛况,但因为碑文的磨灭,已经没有人能知晓了延熹四年(161)七月八日,弘农郡太守、安国亭侯、汝南郡袁逢,来到境内任官,跟古代执掌华山的官员地位相当。他感慨于这种破败的状况,就在废墟上重新修造已经败坏的房屋,他是深知治理人民和敬奉鬼神的道理的,精诚备至,祭祀祈福。于是乃按照历代经传文献中所载祭祀山川的本源和来由,刊刻在碑石上,传之后代。赞辞说:

巍峨的西岳,高峻直耸入穹苍。它包蕴着河朔,揽抱着华阳。它饱含着云气,触手即能行雨,润泽天下的农桑。粮食和万物的生长,也是由它和天上的杓星共同执掌。华山耸立于雍州和梁州之境,背靠着豳岐之地,从此地发祥的有文王和武王。天子宣扬德义,巡行四方,用玉帛来祭祀,其礼仪与祭祀泰山相当。六乐演奏起来,用歌舞来祈求安康。到了汉代的中叶,开始在这里立庙建堂。历代执掌的官员,依照华山在五岳的秩序,在此祭祀祈祥。安国亭侯袁逢,兼理祭祀的规章。他敬奉神明,维修殿基,恭敬肃穆,重开坛场。一切祭品并非宝物,只有道德的精诚,才是神灵乐意享用的祭飨。祛除灾害,满载吉祥。年年得到丰收,人民乐悦无疆。

袁府君出于对神明的恭敬,重刻了石碑并修饰了楼阙,恰好他不久就迁任京兆尹。孙府君前来继任,他敬重前任的善举,继续了这一工程,于延熹八年(165)四月二十九日全部完工。

袁府君名逢,字周阳,是汝南郡汝阳县人 孙府君名璆,字山陵,是安平郡信都县人。时任华阴县令是朱颉,字宣得,为甘陵郡鄃县人。华阴县丞张,字少游,是河南尹京县人。县左尉唐佑,字君惠,是河南尹密县人。县主者掾华阴王苌,字德长。京兆尹袁逢命令监都水掾霸陵县杜迁购买碑石,并派遣书佐新丰县郭香察书写碑文。刻碑的是颍川郡的邯郸公修、苏张工和郭君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