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传之秘:李东垣随症用药之法!

风中六腑手足不遂,先发其表,羌活、防风为君,随症加药。

然后行经养血,当归、秦艽、独活之类,随经用之。

风中五脏耳聋目瞀,先疏其里,三化汤。

然后行经,独活、防风、柴胡、白芷、川芎,随经用之。

破伤中风脉浮在表,汗之;脉沉在里,下之。背搐,羌活、防风;前搐,升麻、白芷;两傍搐,柴胡、防风;右搐,加白芷。

伤风恶风防风为君,麻黄、甘草佐之。

伤寒恶寒麻黄为君,防风、甘草佐之。

六经头痛须用川芎。

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 白芷;太阴,半夏;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巅顶,藁本。 眉棱骨痛羌活、白芷、黄芩。 风湿身痛羌活。 嗌痛颔肿黄芩、鼠粘子、甘草、桔梗。 肢节肿痛羌活。

眼暴赤肿防风、芩、连泻火,当归佐。酒煎服。 眼久昏暗熟地、当归为君,羌、防为臣,甘草、甘菊之类佐之。

风热牙疼喜冷恶热,生地、当归、升麻、黄连、牡丹皮、防风。 肾虚牙疼桔梗、升麻、细辛、吴茱萸。

风湿诸病须用羌活、白术。 风冷诸病须用川乌。 风热诸病须用荆芥、薄荷。

一切痰饮须用半夏。风,加南星;热,加黄芩;湿,加白术、陈皮;寒,加干姜。

诸咳嗽病五味为君。

痰,用半夏;喘,加阿胶佐之;

不拘有热无热,少加黄芩;

春,加川芎、芍药;

夏,加卮子、知母;

秋,加防风;

冬,加麻黄、桂枝之类。

诸嗽有痰半夏、白术、五味、防风、枳壳、甘草。

咳嗽无痰五味、杏仁、贝母、生姜、防风。 有声有痰半夏、白术、五味、防风。

寒喘痰急麻黄、杏仁。

热喘咳嗽桑白皮、黄芩、诃子。

水饮湿喘白矾、皂荚、葶苈。

热喘燥喘阿胶、五味、麦门冬。

气短虚喘人参、黄芪、五味。

诸疟寒热柴胡为君。

脾胃困倦参、芪、苍术。

不思饮食木香、藿香。

脾胃有湿嗜卧有痰。白术、苍术、茯苓、猪苓、半夏、防风。

上焦湿热黄芩泻肺火。

中焦湿热黄连泻心火。

下焦湿热酒洗黄檗、知母、防己。

下焦湿肿酒洗汉防己、龙胆草为君,甘草、黄檗为佐。

腹中胀满须用姜制厚朴、木香。

腹中窄狭须用苍术。

腹中实热大黄、芒消。

过伤饮食热物大黄为君。

冷物,巴豆为丸散。

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

胸中烦热须用卮子仁、茯苓。

胸中痞塞实,用厚朴、枳实;虚,用芍药、陈皮;痰热,用黄连、半夏;寒,用附子、干姜。

六郁痞满香附、抚芎。

湿,加苍术;痰,加陈皮;

热,加卮子;

食,加神曲;

血,加桃仁。

诸气刺痛枳壳、香附,加引经药。

诸血刺痛须加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胁痛寒热须用柴胡。

胃脘寒痛须加草豆蔻、吴茱萸。

少腹疝痛须加青皮、川楝子。

脐腹疼痛加熟地、乌药。

诸痢腹痛下后,白芍、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佐之;

先痢后便,黄檗为君,地榆佐之;

先便后痢,黄芩为君,当归佐之;

里急,消、黄下之;

后重,加木香、藿香、槟榔和之;

腹痛,用芍药;恶寒,加桂;

恶热,加黄芩;不痛,芍药减半。

水泻不止须用白术、茯苓为君,芍药、甘草佐之。谷不化,加防风。

小便黄涩黄檗、泽泻。 小便不利黄檗、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

心烦口渴干姜、茯苓、天花粉、乌梅。禁半夏、葛根。

小便余沥黄檗、杜仲。

茎中刺痛生甘草梢。

肌热有痰须用黄芩。

虚热有汗须用黄芪、地骨皮、知母

虚热无汗用牡丹皮、地骨皮。

潮热有时黄芩。

午,加黄连;

未,加石膏;

申,加柴胡;

酉,加升麻;

辰、戌,加羌活;

夜,加当归。

自汗盗汗须用黄芪、麻黄根。

惊悸恍惚须用茯神。

一切气痛调胃:香附、木香;

破滞气:青皮、枳壳;

泄气:牵牛、萝卜子;

助气:木香、藿香;

补气;人参、黄芪;

冷气:草蔻、丁香。

一切血痛活血补血:当归、阿胶、川芎、甘草;

凉血:生地黄;

破血:桃仁、红花、苏木、茜根、延胡索、郁李仁;

止血:发灰,棕灰。

上部见血须用防风、牡丹皮、剪草、天麦门冬为使。

中部见血须用黄连、芍药为使。

下部见血须用地榆为之使。

新血红色生地黄、炒卮子。

陈血淤色熟地黄。

诸疮痛甚苦寒为君,黄芩、黄芩、黄连;佐以甘草;详上下,用根梢及引经药。

十二经,皆用连翘;

知母、生地黄酒洗为用;

参、芪、甘草、当归,泻心火,助元气,止痛;

解结,用连翘、当归、藁本;

活血去血,用苏木、红花、牡丹皮;

脉沉病在里,宜加大黄利之;

脉浮为表,宜行经,芩、连、当归、人参、木香、槟榔、黄檗、泽泻;

自腰已上至头者,加枳壳引至疮所;

加鼠粘子,出毒消肿;加肉桂,人心引血化脓;

坚不溃者,加王瓜根、黄药子、三棱、莪术、昆布。

上身有疮须用黄芩、防风、羌活、桔梗;

上截,黄连;

下身,黄檗、知母、防风,用酒水各半煎。

引药入疮,用皂角针。 下

部痔漏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佐之,详症加减。

妇人胎前有病,以黄芩、白术安胎,然后用治病药;

发热及肌热者,芩、连、参、芪;腹痛者,白芍、甘草。

产后诸病忌柴胡、黄连、芍药。

渴,去半夏,加白茯苓;

喘嗽,去人参;腹胀,去甘草;血痛,加当归、桃仁。

小儿惊搐与破伤风同。

心热摇头、咬牙、额黄、黄连、甘草、导赤散。

肝热目眩,柴胡、防风、泻青丸。

脾热鼻上红,泻黄散。

肺热右腮红,泻白散。

肾热额上红,知母、黄柏、甘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