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谒抗日名将张发奎故居
张发奎将军像(来源于网上)
元旦假期,赴韶关一游。第一天,先到始兴县参观抗日名将张发奎的故居。张发奎(1896-1980),又名逸斌,字向华,广东始兴县人。1926年北伐期间,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战役中,因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抗战期间,他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粤北战役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被指定为华南战区受降主官。他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著名的抗日将领。
张发奎故居位于今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彩岭自然村,原称作清化乡矮岭村,1939年张发奎回乡,说要“把矮岭村建成彩岭村”,自此就改名为彩岭村。张发奎的故居名“贵庐”,于1937年建成,为纪念在东征时阵亡的胞弟张贵斌而得名。贵庐的旁边,横跨山溪有一条石拱桥名“竹溪桥”,与贵庐同年建成,为纪念张发奎父亲张竹溪而得名。另一边,有一座风度学校,是1936年张发奎为解决家乡子弟上学困难的问题,献资10万元创办。
竹溪桥往下的小溪边,有一座水泥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室内温泉池,分男女浴室各一间,名为“向华泉”(向华是张发奎的字)。这是张发奎早年部下、时任第四军军长欧震等人于1939年倡议捐资修建的,时至今日仍在照常使用。温泉池的设计别出心裁,从山上小溪引入清澈的溪水,汇到温泉池中,以中和温泉池水的温度。
向华泉里墙上镶有一块《向华泉记》石碑,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始兴县县长吴种石所撰并书,碑记中记载了贵庐、竹溪桥、风度学校及向华泉的建设由来。在网上没有找到这块碑记的原文,这里对着照片抄录并标点如下:
向华泉记
清化属县治西南名区,彩岭为向华将军故里。将军乃党国柱石,震古烁今,彪炳寰宇。去冬抗战南旋,任四战区司令长官,整军经武之余,辄动孝思,荣归省墓。以其先大人竹溪公墓道去祖屋远,延地新筑,今春告成。种石适权县,蒙奉省政府主席李代表致祭,礼成后向公款留二日,得以追陪九集团军吴总司令代表李高级参谋靖化、十二集团军余总司令代表云高级参谋笃生、欧军长雨辰、华师长强素登山临水,作竞日游。松杉蔽天,苍古秀劲,邑人植松杉为业者垂千百年,尤以清化为盛,彩岭得名宜矣,故栋梁之材多出于此。向公旧第筑彩岭下,近复建庐于旁,纪念故弟贵宾,以慰其捐躯报国之义。庐之右建风度学校,以教育邻近子弟,亲族之贫困者多有所济,向公为桑梓谋可谓至矣!庐之左建竹溪桥,以志思亲之意。桥下温泉涌流,水声若琴若筑,水汽蒸腾,为烟为雾。于时百鸟和鸣,万籁交响,令人耳不暇接,目不暇给,不仅心旷神怡已也。山川灵秀毓钟,宜有我司令长官向公之杰出也。种石追陪流连,并浴其下,泉水温清,涤尽尘俗。相议凿泉筑池,覆亭其上。雨辰军长首倡捐金,请张校长光第董其事,鸠工庇材,阅数月告竣。众谓吾侪皆四军部属,四军声誉皆向公养成,饮水思源,知源流之远大,且泉水之温清,一如我向公之待遇。遂名斯泉曰向华泉,属种石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禺山吴种石谨识并书
贵庐,现一二层展出张发奎生平展览
从贵庐看竹溪桥
从竹溪桥看贵庐
风度学校
向华泉
从另一头看向华泉,写有“汤湖”、“温泉”字样
我们到访时天气颇冷,有村民在温泉池中洗衣妇。这样貌似会污染池水,其实池中水是流动的,洗过衣服的水很快就排走了
温泉池边的那张水泥台,是1971年加筑上去的
镶在男浴室墙上的《向华泉记》石碑
这是女浴室,因白天没人在里面洗浴,得以入内参观。里面还设有更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