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在深圳参加培训,午休时在书架上拎出一本《灿烂千阳》,看了个开头。下课之后在微信读书上找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差不多是一口气——好吧,其实是几口气看完的。她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与吸引力。

全书处处是失去与希望。

玛丽雅姆的一生,乐少苦多。但她的人生并非一味灰暗:母亲一再提醒她,她只是个哈拉米,但她的童年还有充满企盼的星期四,虽然同时伴随着期望落空的恐惧。她希望与父亲扎里勒的其他儿女受到同样的对待,但她只能用十一块石头的排列实现这个愿望。她无法去上学,但有法苏拉赫毛拉的持续看望与教导——多年以后,玛丽雅姆说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只有学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来自法苏拉赫毛拉。娜娜死后,法苏拉赫毛拉告诉她,不是她的错——虽然同时失去了父母的她,自己不这么想。

被迫嫁给中年鞋匠拉希德,在离家的恐惧与忐忑里,慢慢对丈夫产生了感情——在她心疼丈夫的丧子之痛时,应该是有感情的吧?还有了对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期待与渴求。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她是不是怀着赎罪的心情,忍受丈夫的种种暴力?更残忍的是,唯一属于她的、并不令人满意的丈夫,也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丈夫。在褪去“分享”的怨恨之后,玛丽雅姆终于体会到了莱拉带来的美妙:夜晚的一杯茶,阔别已久的友好交流,甚至还有一个孩子阿兹莎。这个宝贝点燃了她的真情,让她后来得到了爱,最终以柔情、以呵护、以生命付出了爱。同时,也让她看到了娜娜的付出。

莱拉因为两个哥哥参战,失去了母爱;但她有个好父亲,有好姐妹,还有青梅竹马的塔里克。在得到哥哥们死去的消息时,她心里真正亲如兄长的塔里克健在。与塔里克分别后,本以为此生相见难期,短短半个月后,她们就决定追随塔里克家的脚步离开。即将离开的前夕,家破人亡,身受重伤。雪上加霜的是,又得到了塔里克死去的噩耗。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她发现肚子里怀了塔里克的孩子。顺势嫁给收留她的拉希德,怀着对玛丽雅姆的愧疚。遇到塔里克,差点被拉希德杀死;玛丽雅姆救了她,杀死了拉希德,扛起了一切。和塔里克一起幸福的生活;追思玛丽雅姆,寻找她回忆过的童年与故人。回到战后的家乡,重建恤孤院。

扎里勒写给玛丽雅姆的信里说,“但愿真主保佑你长寿富贵,我的女儿。但愿真主赐予你很多健康美丽的孩子。……好好保重。”这些祝福,玛丽雅姆都没有得到,甚至连这封信她都没有看到。

“胡赛尼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很多在读者心里存在,却自己无法描述或者找不到答案的情绪和感觉。”我想,作者的童年也许是与希望连在一起的、幸福难忘的。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