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补阳还五汤的注意事项
王清任先生(1768~1831年),清代直隶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
少时喜好拳勇,曾为武秀才。20多岁开始行医,曾游历滦州(今唐山市)、奉天(今沈阳市)。后久居北京行医,开办“知一堂”药铺,医技名噪京师。
其著作《医林改错》,自1832年至今再版40余次。故后世评价说,其“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一反大量引证,谈理奥,繁琐考证的不良风气”。
尤其是阐发气虚中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所发明的补阳还五汤成为后世中风病治疗上的里程碑。
中风先兆
中风皆有先兆,有发生在头面五官者,有发生在心胸四肢者,既有感觉异常者,也有运动异常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神智异常:记忆力、言语表达能力降低;平素聪明,忽然无记性;说话少头无尾,语无伦次。
2、感觉异常:如偶尔一阵头晕,头无故一阵发直,耳内无故一阵响或蝉鸣,眼睛一阵发直,眼前常见旋风,常觉冷气攒鼻,指缝透出冷气,两膝透冷气,睡卧觉身沉,心口一阵堵或一阵发空,气不接续,无故一阵气喘。
3、肌肉肢体活动异常:如下眼皮常跳动,一只眼渐小,上嘴唇一阵跳动,上下嘴唇相凑发紧,睡卧口角流涎,一只手或两只手常颤抖,大指无故自动,无名指每日有一时屈而不伸,上肢或下肢无故发麻,肌肉无故跳动,踝骨发软,走路两腿不稳如拌蒜,腿无故抽筋等。
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等。
病因病机
王清任先生认为元气亏损是导致半身不遂的本源,倡导“无风”论。因为元气一亏则经络空虚,气向一处归并,当全身原本“十成”的元气亏损过半,出现“半身无气”充养时,就会发生半身不遂。
因为“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另外,王清任先生在《医林改错》中不用“中风”病名,而用“半身不遂”四字代之。
治疗用药特色
王清任先生主张诊治中风应“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根据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的病机,在创制补阳还五汤时以补气为主,活血居次,标本同治。
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畅通经络,促进血行;但“有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因而辅以少量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通经之品,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功效。
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 四两(120g) 当归尾 二钱(6g)
赤芍 一钱半(4.5g) 地龙 一钱(3g)
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具体注意事项
应用补阳还五汤的具体注意事项:
①初得半身不遂,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
②如患者畏惧黄芪量大可开始用一二两,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五六日后日服一剂。
③前医如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
④如果病久元气大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
⑤服此方愈后,不能间断,隔三五日或七八日服一剂,不服恐得气厥之症。
气厥乃厥证之一。《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本病多因强烈精神刺激,使气暴逆于上,而致卒然仆倒,不省人事。为常见急症之一。
参考资料:《中医各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