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十元到上千元,白茶的价格为何变动这么大?村姑陈指出了3点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段时间,“天价茶”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

央视一出手,便让各大平台的热搜榜,都沸腾了。

身边的朋友,即便平时不喝茶,也乘上了这趟顺风车,议论纷纷。

其实,从去年年底,各个行业协会便提出了倡议,反对天价茶、大师茶等不良营销方式。

而在这间隙,也听到了一小部分人对白茶的“讨伐”。

“有些白茶实在太贵了,一斤竟然要几千元,也算天价了吧。”

“白茶便宜的和贵的都有,几十元到几千元,不都是一样喝吗?炒作,暴利!”

事实上,福鼎白茶与武夷岩茶的定价方式并不相同。

每一年,福鼎市茶业协会都会发布当年的产品市场参考价,关于不同品级、不同年份,拟定相关的参考价。

如此一来,便能较好地规范市场秩序。

但很多茶友依然好奇,为什么白茶的价格有高有低,差距巨大呢?

背后的真正原因,离不开这3点。

《2》

第一,与产地有关。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的环境、气候、地理位置、思想和文化观点,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

故而,白茶也是如此。

自古以来,都是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

茶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高山云雾出好茶”,正是这个道理。

例如,太姥山的高山茶园,坐拥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对于农作物而言,离不开“温、光、水、气、土”这五大因素。

高山茶园中的温度适宜,不高也不低,有利于茶树缓慢生长,积累更加充沛的营养物质。

温和的漫射光,柔柔地洒向茶园内,既为茶树提供了热量,却又不过分强烈,恰到好处。

云雾缭绕,水汽充盈,植物吸饱了水以后,更加地奋力生长。

而清新的空气,疏松干净的土壤,其中蕴含肥沃的养分,这些条件无不为茶树的体内蓄积了更多的养分。

因此,产于高山茶园中的茶青,品质更加优秀。

但由于产量有限,决定了高山白茶的价格比普通的白茶更高一些。

相比起来,平地茶园中的茶树的生长环境,稍显恶劣。

比高山茶园更高的温度,强烈的光照,无不加快着茶树生长抽芽的速度。

但温度过高,为了散热,叶片只能生得又大又薄,可想而知,里面含有的内质十分匮乏。

产量大,是平地茶的优点,却无法弥补它内质不足,品质欠缺的本质。

而生在海边的茶树,或是以外地甚至外省的茶叶,冒充福鼎白茶。它们的成本更低,价格自然处于低水平,但那根本就无法称之为好茶。

物以稀为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学原理。

《3》

第二,与工艺有关

工艺,能够为一款白茶注入灵魂。

假如茶青的品质足够优越,以精湛的制茶工艺作为加持,便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如果原料品质一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工艺,扳回一局。

白茶的工艺虽然简单、朴素,却处处暗藏玄机。

以茶友们误解颇深的日光萎凋来说,很多人认为,这个步骤只是随意地将茶青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其实不然。

精心的日光萎凋,需要提前将白茶的茶青完整的薄摊、薄晾在水筛当中,在温和的阳光下晾晒。

在萎凋时,必须时刻注意光照强度。

若是此时此刻,户外的阳光过于强烈,则要把水筛搬到阴凉处,随后再重新搬出来。

这一来一回,便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自然而然也提高了。

萎凋之后,便是烘干。低温慢烘,将白茶彻底烘干烘透,含水量低于8.5%。

这样做的目的,在保留茶叶内大部分养分、原汁原味的同时,干燥度也能达标。

但精湛的制茶工艺,显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若是粗制滥造,或者随意做茶,速度和产量增加的同时,品质却会下降。

例如,没有将茶青薄摊薄晾,而是大量堆积在一起,形成了渥堆。

茶青与茶青之间的缝隙减小,空气难以流通,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过度发酵,生出沤味、闷味等怪味。

或者是调高烘干的温度,以高温快烘来对待娇嫩的白茶。

虽然茶叶的含水量达标了,但也被烤焦了,大量的养分在高温下被破坏。

与此同时,白茶内的营养物质受到大量的损耗,失去了鲜香醇爽的特点。

即便白茶的工艺简单,但也处处需要细心和耐心。

精湛的制茶师傅,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好茶毁在了工艺上。

所以,价格低廉的背后,藏着劣质茶的真相。

《4》

第三,与储存有关。

这里所说的,主要与老白茶有关。

看到市场上老白茶的价格忽高忽低,低则9.9元一饼,高则几千元一斤。

事实上,优质的老白茶有市无价,价值不菲。

由于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电费、设备、维修、人工等等费用,共同造就了老白茶的高价。

标准化的仓库,抽湿机和空调24小时运转,365天从未停止。

如此一来,老白茶的价格也就随着年份的增加,水涨船高。

而那些跌破底线的超低价格,显然不符合市场上老白茶的价值规律。

可想而知,其中存在着巨大的猫腻。

第一种可能,便是这批老白茶的品质存在缺陷,在储存的过程中由于种种疏忽,被存坏了。

但商家不舍得直接丢弃,而是选择了低价售卖。

并且为它们想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噱头,比如“巧克力味银针”、“酸梅味寿眉”……

如此恶俗的名字,不在少数。

它们背离了白茶原本的自然香气,生出了由于储存不当导致的怪味。

既然不能按照正价出售,只要相应地降低价格,再以噱头作为包装,也能短时间内清空库存。

但这样的白茶,香气滋味早与当初背道而驰,不值得购买。

第二种可能,便是这样的老白茶根本无需储存。

不经过3年以上的收藏,又何来老白茶一说呢?

真相是,茶圈中还存在着一种名为做旧茶的“毒瘤”。

不花费时间,也不需要标准的仓库和设备,它只需要将新白茶经过渥堆、高温烘干、暴晒等做旧手法,转变为暮气沉沉的模样。

与此同时,在外表贴上一个假的年份,再以超低的价格贩卖。

省去了一大笔费用,在超低的售价下依然有利润,可想而知,它的成本该有多低,品质该有多么的恶劣!

做旧茶,是比产区不佳、粗制滥造、储存不当的白茶,更加令人痛恨的存在。

不仅不值得购买,而且必须引起茶友们的重视。

《5》

价格,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但茶友们对它的好奇心,却日渐增长。

无论是在什么话题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茶叶的价格。

再加上天价茶的影响,众人对白茶的也变得十分敏锐。

首先大家可以放心,福鼎白茶的价格有着严格的掌控,绝不会乱标高价。

其次,遇到价格低廉,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白茶,谨慎购买。

最后,希望茶友们都能够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好茶。

注重产区、工艺和储存,同时满足了这3点的白茶,便能称之为优质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