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我已倾所有,不再谱红楼
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在王立平的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谱写全剧音乐,王立平耗时四载有余,青灯黄卷,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红楼梦引子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对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立平说:
“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未读懂,好像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甚至读得有点烦。
而真正读懂曹雪芹在每一个人物背后所透出的文化与思想并深深为之感动,是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后。”
那时候的王立平30多岁,萌发了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
1982年,他如愿以偿,获得了跟曹雪芹的《红楼梦》用音乐结缘的机会。
在翻阅了《红楼梦》的所有版本后,他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这个惆怅和感慨,既是曹雪芹笔下人物的,也是曹雪芹的,还是我们今天的再创作者的,更应该是观众们的。音乐应该是沟通故事人物和今天的观众、曹雪芹笔下的时代和现今时代的桥梁,并且是真正中国的,能为今天的人们所理解和感动的。”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无论是人物还是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
“我的创作可谓‘无中生有’。今天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当初对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难题。”
而《红楼梦》主题歌的确定,也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推敲,最后确定用《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王立平的理由有三:
一是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
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
三是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可入乐。
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
从字里行间挖出来的音乐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
《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
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
“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他说,《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
“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
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
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已倾其所有,不会再谱《红楼梦》
有报道说,王立平曾说过,从前一直有人问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部,他说之前他一直答是下一部,但现在他可以说,是《红楼梦》。
当记者就此向他求证的时候,他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的确,这样的话就像是问一个多子的母亲她最爱的孩子是哪一个一样:
“没有哪一部作品不是付出心血的,所以,如果说作品的酝酿和创作恰似怀胎和分娩的话,那么《红楼梦》就是我的一个难产儿,为了《红楼梦》我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所以对这部作品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30余年过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的海选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进行的时候,就有人出来疾呼,新版《红楼梦》的音乐要不要修改;也有人问,王立平会不会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重写音乐。
王立平肯定地说,“我不会再写《红楼梦》音乐,不是不想,不是不爱,而是我在创作中已经倾尽所有,如果不能写得更好,那为什么我还要写?”
而对于新版《红楼梦》,他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的文化瑰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还可以再拍一千遍,还可以流传得更广,今后也总会有人无数次地重拍《红楼梦》,重写音乐。
“我相信将来他们会拍得更好,音乐会写得更好。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用我们的心血、智慧、勤奋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代即便不会望而生畏,也应该让他们感到想要超越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