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纺织技艺
宋元时期,棉花种植传入冀南。元朝建立后,设立恩州(清河)织染局、顺德(邢台)路织染局和南宫织染提举司,忽必烈还把原南宋统治区的织造工匠集中在顺德路一带城市中,纺织技艺传入邢台民间。光绪末年,长芦盐运使在广宗城内开设织布厂,该厂有员工40人、工程技术人员3人,主要设备为“马蹄环”式织布机,土布生产实现半机械化。所产土布、包袱带、绑腿带远销京、津地区。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中央银行副总裁李荣凯(周田庄人)将广宗土布送给其恩师孔祥熙,孔爱不释手,亲自命名为“沙丘汉锦”从此,沙丘汉锦进入南京的达官贵人府第。抗战时期,广宗县抗日政府将根据地生产的“沙丘汉锦”运往山西和山东换取粮食。至20世纪70年代,广宗农村的衣被布料仍以土布为主。土布工艺经过一代又一代妇女们的传承和改进,工艺日臻成熟,妇女们利用经、纬线的粗细和颜色的不同,运用多把梭子,可织出厚薄、宽窄、颜色各异的花布,其中以四匹缯(音zeng)工艺最为复杂。纺织技艺工序繁杂,有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柕、绑机、织布等12道工序。主要工序有:1、把棉花轧成皮棉,弹成穰,搓成条,纺成线;2、根据需要几根线合成一股(合线);3、拐成缕;4、染色(五颜六色)、浆、落;5、经线;6、卷圣子;7、掏综、递综(两人对面,你掏我递);8、缠穗子;9、月牙弯刀砍织包袱带。广宗县传统纺织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世代相传,口传心授,其中织砍包袱带最广泛,上至中年妇女,下至十几岁小女孩都会织(土布)砍包袱带和捆小孩脚脖带,所以广宗是织(土布)砍包袱带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2009年,收录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