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692-:唐蕃古道上的黄河
说起母亲黄河,大家一定会被坐落在黄河中下游之间“黄河壶口瀑布”的千军万马般的气势所震撼。黄河大合唱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歌词激励着华夏各民族奋进。
母亲黄河流域经过了我国三个阶梯的地貌特征。在流经的三个阶梯阶梯中,在第三阶梯的华北、胶州平原是一马平川,流入渤海湾;
在第二阶梯的黄土、蒙古高原上,黄河又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圣河,拐出了华夏民族的主体部分,铸就了中原文化。(见笔者劣作,“黄河长城畅享”系列游记)
饮水思源,那么流淌在藏北的羌塘盆地里的黄河“天上之水”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风范呢?
打开地图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藏北羌塘高原上不仅是高原的冰川雪峰多,还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由此造就了蜘蛛网般的天然水系。据资料介绍,羌塘地区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的湖泊区域,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25%。
祁连南坡山脉下的大通河
其实按照我个人的观点,羌塘高原纵横复杂的水系可以用一个横卧着的“人”字来表达。纵观整个的黄河水域河道,主要是由若尔盖湿地草地下游的黄河主干道与另一条叫做大通河的水道组成。一纵一横的两条水道构成了羌塘盆地上的黄河湖泊水系。
其中,“人”字的一撇头部就是流经兰州区域内的黄河,东进后向南流进河套地区;“人”字经过了一撇的头部之后,河道沿着祁连山脉一路西进,广泛地汇集祁连山脉的雪水形成了大通河干道;“人”字的一捺末梢就是若尔盖湿地,在南面开了一条豁口,滔滔不竭的黄河之水由南向北流入羌塘盆地之后,在“人”字的颈部与大通河会合后,又是一路东进,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黄河主河道。或许在兰州市内见到的“黄河第一桥”的命名就是来之于此。
以若尔盖湿地为黄河的上自然水系的蓄水池为中点,其上游水系更为复杂。其主要是以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唐古拉山及念唐古拉山为界,两条山脉以北地域融化了的雪水最终都是流进了若尔盖湿地,由此构成了黄河流域水系中的上游的源头。于是水利及交通图上也都是在若尔盖湿地的下游河道才被命名为黄河。
我们在祁连山脉下的大通河畔的出发,小车一路沿着门源X505县道由北向南行驶,不久就到了达坂山豁口。所谓的“豁口”其实就是翻越山脉时,比“垭口”低的通道称为“豁口”。虽说是“豁口”没有垭口道路漫天雪地的奇险,然而达坂山的“豁口”在朝霞中却又是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色。或许是“豁口”高度相对低的缘故,远眺达坂山雪峰更是鹤立鸡群。近观群峰山头,藏民的经典幡旗也是旌旗招展,渗透着一种琢磨不透的神秘。山路旁又是一条“天路”在凿洞架桥,彰显着土族居民现实的生活。
小车翻过了达坂山豁口,就到了羌塘盆地的的璧上区域。沿着山路的河道向前,车窗旁不时地闪过各种姿态的溪流也是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湍急处如飞珠溅玉,自鸣得意;高台平缓处又是若银湖泻波,很显然又是到了羌塘高原上的原生态森林之中,尽情享受着人生难得一次的旅行。
小车行至青海S105省道尽头,上了张汶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穿越了羌塘盆地的核心区域西宁地区高山平原。在笔者的要求下,小车在西宁的曹家堡机场下高速公路,走S206国道继续南下。在公路旁的饭馆吃了午餐,并询问了当地有什么好玩的目的地,饭馆老板告知,在公路的下游处,有一段与公路平行的黄河水道值得一看。
由此,小车继续在羌塘盆地里穿梭前行,也自有一番悠然自得的惬意。虽说还是回民地区,然而在路边的农舍居民似乎都是染上了藏传佛教的黄色,也算是当地特有的风情。
行行复行行,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流淌在羌塘盆地里的“天上之水”的母亲黄河畔。
溜达在黄河河畔,耳旁似乎始终回味着《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脑海里的记忆与眼前所看到的黄河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眼前的黄河却是呈现了出奇的端庄与静美,举手投足之间的一举一动又堪称是母仪天下的典范。河面上丝闻不动河水,仿佛就是看到躺在深山里的翡翠池。镜子般的河面,包容着气象万千的蓝天白云。蓝天上的白云在飘,水中的白云在流,难道这就是“天上之水”黄河母亲的胸怀?是的,这就是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的母亲黄河。
流淌在羌塘盆地的黄河是美的,周边也是透露着一种宁静的安详。在黄河的河道上,一座海黄斜拉大桥飞架东西。远远地望去,斜拉桥上的钢丝就像是高原上卓玛女神的青丝,架风飘逸在河道上飞向遥远的东方。
在河道两旁的公路上,也不时地透露着异域的神秘。村庄边一条条幽静的小道延伸至大山的深处。车路上,不时地会还会出现羊群悠闲地在散步,又仿佛是在告知着远方来的客人,这里才是他们的天堂。
在河道畔的山坳处,一条“七彩的小溪”从大山深处流出来。小溪两畔的众山又是彰显了其“七彩”丹霞山体的魔力,仿佛又是在勾引旅行者的“摄美”情趣。张扬着“青海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浑成的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