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系列之二:亚历山大的阴谋,逼中国人挡子弹!
仰光肯定是守不住的,仰光一旦失守,滇缅公路就成了一条死路,毫无战略价值,中国远征军入缅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中国人很厚道,听到英军告急,也不多想,二话不说就开赴缅甸。
日军占领仰光
仰光在缅甸南部,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北部。中国远征军要想快速到达战场,最快的行军方式应该是乘坐火车和汽车。中英两国事先也约定好了,远征军在缅甸作战,英国人管吃管住管交通。
此时,中国远征军要求英军提供火车和汽车运送中国远征军,没想到英国人一耸肩说了一句:Sorry!我们没有汽油了,不能提供汽车。
无奈,中国远征军只得自己想办法入缅,第200师还好,毕竟是机械化部队,配备了一些汽车和摩托车,这些跑得快的部队被当做先头部队,火速向仰光开去。
拥有汽车的部队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部队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翻山越岭。兵贵神速,步行到仰光,日本人估计都到扫完战场了。11天后,最精锐的200师最终于从云南保山走到了缅北交通枢纽腊戍,其他部队还在后面源源不断的赶来。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到了腊戍后,远征军理论上可以乘坐火车赶赴战场了——英国人为了便于掠夺缅甸的资源,在缅甸修建了腊戍直通仰光的铁路。
中国远征军又想多了。
英国人的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混乱了,铁路运输运量极小(窄轨铁路)且速度其慢,根本指望不上。无奈,部队只能继续靠双腿走。
十几天连续行军,中国远征军的粮食消耗得差不多了。按事先的约定,中国找英国人提供粮食补给。
英国人还是那句话,Sorry,我们没有。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派人从中国运粮食来肯定来不及了,人生地不熟,缅甸人把中国远征军当成敌人,从当地筹措也不现实。
关键时候,还是自己人靠得住。
华侨站出来了,纷纷向远征军出售粮食甚至免费送粮食,这样,中国远征军饥一顿饱一顿的挺了过来。
英国人真的没有汽油没有食物吗?
肯定不是,英国人在缅甸经营了近百年,仓库里面各种物资堆积如山,汽油够几年用的。
有是一回事,给不给你又是一回事。
当中国远征军上演人在囧途之缅囧时,日本人可没闲着。1942年2月23日,日军两个师团各一部夹击英军印度第14师,英军一触即溃,日军趁机派出两个联队向前狂奔,很快赶到了锡唐河大桥,堵住了英军的退路。
英军第7装甲旅依靠大量坦克装甲车突破了日军的防线,通过了大桥。令人不耻是,第7装甲旅跳出包围圈后,抛弃了后面的步兵,一路向仰光逃去。
英军和中国士兵
英军的步兵主力被日军拦住,纷纷举手投降,少数不肯投降的人纷纷扔掉武器装备跳到河里向对岸游去,日军在岸上用机枪火炮组成封锁火力网,肆意屠杀,印度第14师几乎全军覆。
日本人再次缴获了大量物资,马不停蹄的向仰光杀来。英军守卫仰光的主力是逃回来的第7装甲旅。
第7装甲旅拥有120辆坦克,30几辆装甲车,曾在北非沙漠中和隆美尔的北非军团作过战,按说实力也不弱。隆美尔是“沙漠之狐”,第7装甲旅则号称“沙漠之鼠”。狐狸的属性是狡猾,老鼠的属性是胆小,这么说来,第7装甲旅号称“沙漠之鼠”也算名至实归。
3月6日,第7装甲旅在仰光外围与日军遭遇,日军组织坦克和反坦克炮向英军发动了猛烈进攻,为了摧毁英军的作战意志,日军甚至出动敢死队,用人肉炸弹向英军坦克疯狂攻击。
英国人哪见过这个阵势,吓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仓皇逃去。
见英军开溜,日军撒开脚丫子狂追。
英国人是四个轮子,日本人是两条腿,追了几天,日军个个累的快吐血了还是追不上······
日军击溃了缅甸英军主力,离仰光只有不到80公里了。
缅甸一败涂地,丘吉尔慌忙解除了缅甸英军总司令胡敦的职务,任命亚历山大接替胡敦。
从丘吉尔的任免命令来看,丘吉尔不愧是只老狐狸,派亚历山大来也是很有深意的。
缅甸现在已经是一个烂摊子,派谁来都不可能翻盘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顺利的放弃缅甸,撤往印度。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何许人也?
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就是他指挥的,此人的特长是收拾烂摊子。当初30万大军都能在德军的追杀下有条不紊的撤走,何况现在只有几万人。
3月6日,亚历山大率领3000多英军撤出仰光,退守东吁(同古)。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堆积在仰光港的大量中国物资(美援物资)落到了日本人手中。
日本人一路打来,越打越富有,英国人太慷慨了,他们走的太急,好多仓库基本原封不动。当中国远征军在路上饿肚子时,日本人把牛肉罐头都吃腻了。
英国放弃仰光,让中国远征军陷入了一种骑虎难下的局面。仰光失守,滇缅公路基本废了,中国远征军再待去没有什么意义了,此时最好的办法是退守缅北,然后开通一条从印度到中国的公路代替滇缅公路。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反攻仰光,歼灭这两个师团的日军,收复缅甸,史迪威就是这样想的。
亚历山大到任后,强烈要求由他来指挥所有缅甸的盟军,包括中国远征军,他的理由是这样可以统一指挥和统一分配作战物资,蒋介石对此表示同意。事后,蒋介石发现英国人根本不提供协助,怀疑其中有诈,于是,蒋介石向罗斯福要求由美国人史迪威来指挥中国远征军。
蒋介石之所以要史迪威来指挥中国军队,是因为他觉得美国人在缅甸没有利益,可以公平的对待中英双方,同时,有美国人在,英国人不敢做的太过分。但从后来的结果看,蒋介石显然高估了史迪威。
以中国远征军当时的实力,打败两个师团的日军没什么把握。但是,退守缅北会造成很不利的政治后果,首先,没有退兵的理由,其次,不打几个漂亮的仗,中国无法获得美英的认可,自然也就得不到美英的援助,再次,缅甸对英国人并不重要,丢了就丢了,可是缅甸对中国很重要,只要缅甸在日本人手里一天,中国就会被封锁一天。
英国人此时也意识到了中国的顾虑,他们派人告诉蒋介石,英国正在从中东和印度调兵赶赴缅甸,现在要求中国军队火速开赴前线,等英军到了后,一起收复仰光。
入侵缅甸的日军
蒋介石听完英国人的话,彻底震惊了。他已经意识到中国远征军走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这个阴谋也可以合理的解释之前为什么英国人处处刁难中国军队。
毛淡棉和巴安失守后,英军被日本人的凌厉攻势吓破了胆,英军统帅韦维尔和司令胡敦都没有能力守住仰光,也没有信心守住缅甸。守不住,当然就得撤了,所以英国人一面集中汽车汽油食物和各种战略物资抢修通往印度的公路,随时准备跑路,一面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
英国人不想中国远征军一下子全部开赴前线,因为远征军一旦到达前线集结,必要要求英军配合,一起反击日军。英国人被日本人打怕了,他们不敢和日军作战,也不相信中国军队能打败日军。所以他们故意在运输上不配合,让中国远征军一批一批的开赴前线,这样,中国远征军就无法反攻日军,日军看到中国远征军一批批赶来,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在中国远征军上,英军则可以此利用这段时间充分组织撤退。
英国人说这么多做这么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国远征军挡住日本人的子弹,掩护英军撤往印度。
人生有很多痛苦的事情,比如上厕所没带手纸,比如人死了钱没花掉,再比如,明知前面是陷阱,可是不得不踩进去。
蒋介石没有理会英国人的话,他单独召见了200师师长戴安澜,询问戴安澜能否在同古坚守一两周,打个大胜仗?
戴安澜回答:“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蒋介石的打算是把远征军主力放在后面,让最精锐的200师打个大胜仗,这样既可以打出效果,又可以减少损失,实在不行还可以从容撤退。
3月9日,交待完戴安澜,蒋介石把远征军指挥权交给杜聿明后就回国了,两天后史迪威和罗卓英接掌中国远征军指挥大权。
蒋介石夫妇和史迪威
史迪威到任后,完全改变了蒋介石的战略,他认为日军只有两个二流师团,中英军队联手完全可以打败日军,收复仰光。为此他命令200师必须守住同古,阻挡日军继续推进;同时在平满纳集结大军,准备会同英军反击日军。
英军主力只是被击溃,并没有被全歼,此时缅甸的英军仍有4万多兵力。
史迪威的计划是这样的,由英军在西线对付日军第33师团,中国远征军则在中线和东线对付日军第55师团。
史迪威的想法很好,英军有4万多人,还有大量坦克,而日军33师团只有一万多人,中国远征军此时也集结了6、7万人,对付日军55师团绰绰有余,两边都占据绝对优势,收复仰光似乎指日可待了。
美国人太年轻,史迪威太单纯。英国人纵横世界几百年,靠的不仅是坚船利炮,还有满肚子的坏水。在亚历山大面前,史迪威的智商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亚历山大处处设套,史迪威步步中招,完全被亚历山大牵着鼻子走。
英国人根本不甩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亚历山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制造了很多反攻仰光的假象,给史迪威提供了很多假情报,引诱中国远征军赶来协助作战,摆出一副与日军决战的姿态,实际上他的部队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撤退。史迪威天真的信任了英国人,每天调兵遣将,忙的不亦乐乎。
谈起中国远征军,绕不开史迪威。前面豫湘桂会战中笔者简单提了一下这个人,今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他。
首先,大家应该明白一点,史迪威虽然经常表现得很二,但并不能说明他真的很二,能混到这个位置的肯定不是蠢材,聪明人办糊涂事的事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马谡。很多时候,聪明人失败不是败在了自己的能力上,而是败在了专业上。马谡最擅长的是当参谋人员,给统帅献计献策,诸葛亮突然让他带兵作战,而且首次实战竟是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这不是拿全军将士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史迪威也一样,指挥作战根本不是他的特长。
史迪威
1900年7月,史迪威考进了著名的西点军校,这年,他才17岁,是西点军校史上最年轻的学员之一。在西点经过4年的正规军事教育后,史迪威被授予少尉军衔,赴菲律宾服役。此后,史迪威大多数时间都在做教官。第一次世家大战中,史迪威在美军情报部门工作。
1919年,史迪威被任命为美军驻华语言军官,赴加尼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这一任命开启了史迪威和中国之间联系。第二年,史迪威来华就任,在北平继续学习汉语。
学会了汉语的史迪威视察和游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大好河山,深刻了解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广泛结识了中国各界人物。此时,史迪威已经是一个中国通了,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专家。
史迪威频繁往来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任职,基本上往返一次军衔就会提升一次,职位就会高一级,到1940年,史迪威晋升成了少将。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个道理在当年的美国也适用。史迪威之所以步步高升,除了他的自身的表现很好之外,领导的青睐也是必不可少的。史迪威在中国青岛服役时认识了一个贵人,此人就是马歇尔(这个不用解释吧)。史迪威和马歇尔的私交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孩子可以叫对方干爹。
马歇尔步步高升,史迪威当然也是步步高升。后来大家都知道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指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殊不知,盟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是马歇尔,由于罗斯福需要马歇尔在身边协助制定全球战略,所以马歇尔推荐了艾森豪威尔,自己则一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还是美军中唯一被提名元帅的军官(本身就是四星上将),对于高风亮节的人来说,元帅只是一个虚名,马歇尔果断婉拒了。
马歇尔这么大能量,史迪威弄个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当当,那是妥妥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史迪威虽然资格很老,但是他几乎没参加任何战斗,也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
实战经验对一个将领走向成熟至关重要,没有实战经验的人将领很难担当大任,当然,霍去病等天才将领除外。
戴安澜将军
史迪威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教官,是一个优秀的驻外武官或者情报工作者,指挥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可以这么说,在指挥方面,他只配当杜聿明等人的学生,现在由学生来指挥老师,那后果可想而知。
3月4日,戴安澜200师的先头部队第598团才赶到同古,3天后,英国人放弃了仰光,同古成为盟军最前沿的城市。
极其精彩的同古战役即将爆发,戴安澜将军将用实际行动向英国人证明什么是彪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