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在回望那一刹,还能彼此慰问境况

早上看音乐公众号,才知道今天正好是陈慧娴56岁的生日。也正是巧了,昨天选了一首她的歌。那今天继续吧,大概是我听到的第一首她的歌,也是非常喜欢的一首:《人生何处不相逢》。
第一次听到《人生何处不相逢》是在一盘宝丽金超白金精选的磁带里,直到今天,首首难忘。这盘磁带好像也是许多同龄人粤语歌的入门教材。从专辑来说,则是收录在陈慧娴88年的《秋色》之中。
84、85年刚出道时的邻家小妹形象肯定不能长久。86年的《跳舞街》小获成功之后,87年的《变变变》在热情欢快舞曲方面继续的尝试不太成功,与她的中学同学林忆莲的冷艳快歌相比还处于了下风,据说还放弃了《灰色》的版权,把一首金曲拱手让人,让林实现了反超。
到了88年1月,才是让陈慧娴真正站稳一线的专辑《娴情》,里面有她的第一首年度十大金曲《傻女》,也使得脱胎换骨,基本确定了她的都市淑女路线。
然而乖乖女的她依然坚守与父亲的约定,《娴情》之后的新专辑《秋色》,定位就是“告别”。除了标题曲《秋色》,还有《几时再见》这样的抒发离别之情的佳作。但后来由于签证问题,这张的离愁别绪又没有那么彻底了。

这首俏皮灵动的歌,是忧郁公主之外我更喜欢的形象。

这首歌改编自美国女子二人组Pepsi & Shirlie,她曾放弃过而后又被林忆莲唱红的《灰色》,就是这个组合原唱的。可惜机不再失,失不再来。

再说到专辑里另一首离别主题的歌,就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了。这得从1988年香港歌坛还有件不大不小的事说起。
就是罗大佑的音乐工厂在一个能随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高层办公室里开张了。4年前负气从台湾出走,特别是85年《明天会更好》造成的一系列误会让他对台湾那个圈子失望透顶,又开始重拾父亲给他的医生梦,在美国专心学医。但一次被香港这边请去当专家,让他看到这片土地的无限可能。很快他就写出了《东方之珠》做为叩门砖,敲开了大门,开始了在香港施展拳脚。
在自己充满野心的大作推出之前,他和同事们也要吃饭,所以他也给电影做配乐,比如后来的《阿郎的故事》写出了《阿郎恋曲》(国语《恋曲1990》)《你的样子》,也给宝丽金这样的大公司写歌,比如张学友唱过的《迷情》,也包括这次区丁玉以告别为主题的邀歌。
这个主题对老罗来说不在话下,那时候的他也正在积蓄对香港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很深厚的土地的感情,于是把这种离愁别绪用中国古典民乐那种五声音阶(类似于《沧海一声笑》)写出来了,在编排上也用了一些民乐器,成就了这首别致的曲调。所以这首歌也先是粤语原创作品,一年后才有周华健拿来重新由陈桂珠填词并作为专辑主题曲的《最真的梦》。
粤语版的填词简宁,这是笔名,简单、宁静之意。本职工作是宝丽金香港的部门经理,但看到好曲子也忍不住技痒填几首,所以都是给宝丽金歌手的作品,张学友的《一颗不变心》《爱得比你深》还有经典对唱《相思风雨中》都出自他手,还有一首谭咏麟的《水中花》更是包办词曲,深刻描述情爱的虚幻,算是上乘之作,只是国语版的词作者娃娃(陈玉贞)把它升华到人生感悟而更胜一筹。
至今在说到八九十年代黄金时期粤语歌词的美妙隽永,这首《人生何处不相逢》都是少不了拿来举例的。“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歌名来自晏殊的诗,但歌词中并未这句,甚至都无相逢二字。但意境和晏殊的诗意是相通的,表面上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反问句,其实是不舍离别的自我安慰。
随浪随风飘荡,随着一生里的浪
你我在重叠那一刹,顷刻各在一方
缘份随风飘荡,缘尽此生也守望
你我在凝望那一刹,心中有泪飘降
毕竟这首诗还有上句“十五年前此会同”,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可以等待呢,而这靠的只能是一个缘字了。
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
你我在回望那一刹,彼此慰问境况
最后那段更像是想像多年以后重见的场面,黄金海岸和烽烟彼岸分别指的是两种境况,不管境况对比如何,相逢一笑泯恩仇,希望“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吧。
人生何处不相逢,而且现在相逢的手段也很多了,经常“共聚重拾往事,彼此慰问境况”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但过去的那种感觉是再也找不回来了,就像与这些老歌再相逢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