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地方志里宋,元,明中的三位皇帝在广西的故事传说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说到广西区域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古代在广西建立过的各种古国,各种地方政权的领导者,远的如骆越,西瓯,古苍梧;中的如始安国,大南国,南明政权;近的如太平天国,大成国,等等。
这些古国,政权的领导者,也算是皇帝一样的角色,也成为很多历史爱好者的题材,网上的文章一搜一大堆,这些人的各种故事都广为传播。但严格来说,他们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最多只能算是偏安政权,地方政权的掌权者,土皇帝。史书中真正的皇帝,一般都是指二十五史中的那些大一统朝代的皇朝领导者,也就所谓的正统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中,王朝更迭,皇位禅让,二十五正史中记载的当过皇帝一职的,就有四百多位,这些皇帝的出身地,籍贯地,按现在的行政划分,也就集中在几个省。如果这样算,那广西地界在古代可真没出过真正的皇帝。
但是自古帝皇家的事多,加之国土之广大,历朝历代皇家子孙总被分在各地,也就有着各种故事,比如在分到地方当王,最后又有机会进京,成为一朝之君;又比如皇帝家里闹矛盾,最后又出走地方。这样,广西地界上也就有了一些皇帝的故事!
广西地处岭南,自古被认为是蛮地,落后之地,在各朝各代外来的历史人物,都有个定律,基本上都是文官贬,武官征,看着和做过皇帝的人没有什么关系!
以文官来说,广西作为贬官流放的场所之一,流放来的不乏多位闻名于世的大家,就说唐诗,宋词几百首中常见的诗人,都有多位被贬现在广西区域的记载,如唐代柳宗元,宋之问,张九龄;宋四家中的米芾,黄庭坚;明代解缙等等,细翻都是一长串的名单。
以武官来讲,到广西征战过的人物其中也有几位耳熟能详,如雷贯耳,如唐代薛仁贵,宋代岳飞,明代王守仁等等。
这些文官武将的历史地位,不说多高多重,但如今依然为世人所乐道,不过,他们只是各朝各代的官,人之臣子,高不过将相。那作为大一统朝代皇帝一级的人物,在广西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又有哪一位有过在广西地界的基层经历呢?
翻翻广西各地方志,还真就记载了宋,元,明三代的几位皇帝故事。
唐代时,朝廷对边远区域推行了羁縻州制度,这实际上也是大唐朝管理边远少数民族区域的一种行政制度,因为区域文化差异,这些少数民族区域并不接受中央皇朝的管制,羁縻州制度下,也时不时也就生出很多事端,为了加强地方控制,大唐朝又推出了最后使自己灭亡的节度使制度。
到宋朝接盘时,行政制度大部分沿唐制,到1119年,在现广西地界,把宜州升级为庆远军,算是一个军事州,一个军事机关,驻军地,目的也就是中央皇朝对这片区域军事控制,这区域地情相当复杂,按《宋史》载,庆远军治就是在宜州,那时管辖大大小小有六十余个羁縻州。
作为宋廷设置的地方行政,庆远军自然就要有人去做领导,到宋淳祐年时,宋皇室中当时还是几岁小孩的赵禥被任为宜州观察使、庆远军节度使,这也是帝王家的一贯操作了,分封不论年纪大小,只要是皇家子孙就行。
至于这个几岁的庆远军节度使在任上作过什么样的事情,发挥过什么样的作用,史籍中记录很少,只知道,到后来,他因此被封为益国公,并在1264年当上了大宋皇帝(南宋),史称宋度宗,年号咸淳。借着皇帝上位前的住所的荣光,这片区域在1265年升级为庆远府,从此,这建制直到民国初年。
据说南北宋十八位皇帝中,除了宋度宗赵禥有广西的基层经历,还有两位,说是宋高宗赵构在桂林上过班和宋英宗赵曙也在庆远军做过事,不过这两位宋皇帝的地方志记录,暂时没有翻到有记载,改日看到再说了。
到了元代,同样有皇帝没上位前在广西区域基层待过,并且留下重要的历史遗迹。不过,是哪位皇帝,这是有争议的,一说元顺帝,二说元文帝,不同历史时期的史籍有不同的说法(应为元顺帝为正确)。
地点就肯定了,那就是现在的贵港南山寺。
贵港南山寺,可是有着不一样的帝王故事,被誉为——广西获皇帝赐御书最多的古寺。据清《浔州府志》《贵县志》记载:唐武后赐经书五千卷,宋太宗赐御书二百二十四轴,宋仁宗赐“景祐禅寺”门额。
更有元顺帝没有当皇帝前,在广西游玩时,专门进入此地,并手书“南山寺”三个大字流传至今。
前面说过,盛名之下的贵港南山寺的帝王传说是有争议的,后世书籍都一一存疑,如民国《贵县志》就提出:南山寺在武后时得到御赐经已五千卷的事,并不存在,应该是由宋代太宗赐书一事讹传而来;又有“南山寺”三字由元文帝所书而非元顺帝所书之说。
到底如何,其实看看南山寺本身的历史就可以判断一二了。话说宋景祐年时,仁宗赵祯是个崇F修行之人,觉得寺院无名,修道不正,于是下令“毁天下无额寺院”,大力清理各类庙院。即是说,凡是庙寺院没有匾额题名的,不算正规寺院,一律算违建,要拆。
当时的南山寺可能就叫南山寺,但没有匾额,所以在被整顿的名单中,但翻翻档案,这南山寺可是得到太宗皇帝赐书的寺院,盛名远扬,加上当时这里也是贵州州治所在,这样等级的一座寺院,自家太宗所重视的寺院,被孙子仁宗当违建拆掉,那作为孙子辈的仁宗也就有点不孝道了。
于是干脆写一个匾额送来,把寺院纳入免拆名单中,由此,此寺院得到了保留,也又有一新名——“景祐禅寺”了,那更加大了此寺的名声。
到1330年时,当时还没上位的元顺帝被流放到静江(桂林),在一年时间里,他就寓居于大圆寺中,与寺中大师学F念经,受到影响,应该就听说了远在几百公里外有点名气,两代宋皇关注的景祐禅院。
于是,他也就有了想去景祐禅院游一游的行动,至于为什么跑几百公里看看景祐寺院,是禅悟F经,还是去禅会“景祐禅院”书写者赵祯背后的“仁宗盛治”呢?他写下的“南山寺”三字,是不是为了表达对宋仁宗的一种敬仰与效仿呢?南山寺一游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景祐禅院”书写者赵祯,“南山寺”书写者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相似的命运是不是就是从南山寺开始了呢?
那不知道。
只知道,三年后,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被迎回上都,成为了元顺帝,也都看得到,他亲政后,的确施下了一系列改革,力图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元朝也一度有繁荣之象,被史学界称为“至正新政”。只可惜,最后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内乱外患的情况下,他也放弃了初衷,成为了元朝最后一位皇帝。
同样的是这座贵港南山寺,也引出了一位明代话题皇帝——建文帝。
据清同治《浔州府志》光绪《贵县志》记载:明建文帝流落为僧,最后久居于南山寺中,年八十余,年老多思愁,虽为僧念经多年,但尘世缘未了,依然思念京城旧地,他的心情如何,有诗为证:
流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白鬓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未央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最后他前往思恩府找到陈瑛,送回京城,入大内终老。
那这地方志的记载真相如何呢?建文帝是不是真就被送回大内终老呢?这就得慢慢说开了。
阅读明史的爱好者都知道,建文帝下落之迷,可以说是明代十大悬案之一,几百年来都为野史所津津乐道,是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年燕王朱棣进逼南京,皇宫的一把火后,几具残骸被指证为建文帝朱允炆,皇后,皇长子,由此,朱棣正式上位。但随后,几具不能辨认的残骸还是让人心存疑惑,于是建文帝之迷也就流言四起,说是出逃了,那几具只不过是替身。于是就有胡濙出巡各省是奉旨寻建文帝的猜疑,郑和下西洋是为找建文帝的说法,等等,反正明永乐时期不少的事件与建文帝下落都有了联系。
那建文帝朱允炆结局到底如何呢?坊间,野史最多的,那就是他出家为僧,云游四方,无处寻踪,云游僧到过的地方多,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就有了他的传说就不奇怪了。那他最后是不是到了贵港南山寺,活到八十余岁,终得回京终老?那清代浔州府,贵县的地方志记载是不是真实的呢?
同样是民国《贵县志》,就提出了质疑,首先明正统时思恩府只有岑瑛,陈瑛为音误;其次,明建文的下落几百年来“歧说甚多”,同时指出了那首诗的另一版本,即:“流落”为“牢落”,“未央殿里”为“朝元阁上”,这隐约指出建文帝真的回到京城。
反正民国《贵县志》认为,建文帝隐身南山寺应是讹传,真正的应在横州寿佛寺,最后还是回到了京城为真。
民国《贵县志》的说法,得到了更早的乾隆《横州志》的证实,《横州志》认为建文帝最后就在横州寿佛寺,之所以被讹传为贵县南山寺,那就是因为他留下的两首诗之一,《寓横州南山寿佛寺》,在被后人传播过程中,可能去头去尾,也就被误传为《寓南山寺》,恰恰贵县南山寺有着帝王传说的光环,有着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在同治年,光绪年,被张冠李戴,也就有了建文帝在贵县南山寺的说法了。
至于建文帝最后的归宿,乾隆《横州志》也给了较为肯定的记载,同样是那首诗,《横州志》版本就有较大的不同了。
一,此诗记在建文帝名下,诗名《北归途次》,意思很明确了,建文帝回京了。
二,“流落江湖四十秋”,“江湖”比“西南”更能表达建文帝的流落人生。
三,“归来不觉雪盈头”,那是对几十年人生回望的感叹。
四,“长乐宫中云影暗”,失去皇位数十年,历经世间风雨,这种失落不是念几十年经就可以消除的,毕竟从人间最高位,到空门云游天下,中间的经历苦难,“云影”永远“暗”,而不会是“云气”消“散”。如果建文帝真的能修炼到放下尘世杂念,达到隐身避世的境界,那他也就不会有回京终老之说了。
五,“昭阳殿里雨声愁”,那“昭阳殿”比“未央宫”,“朝元阁”里更是无奈,更是写实,因为长乐宫是朱棣所建,这也是暗指了建文自己对朱棣的复杂心情,放不下,舍不得,听着“雨声”,不“愁”,那是不可能的。
孤灯残影,传说不停,明建文帝的最终下落如何,正史始终没有答案,这些地方志中的言之凿凿,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故弄玄虚,又或是牵强附会,为地方增加人文底蕴,为寺院增加香火传说而已。
就像这道《北归途次》,短短二三百年间,也就有几个版本了,字里行间每个版本用词都不同,但都通顺,可是表达出的意思就有所差别的,这更像是后来者对此事的主观理解,而并不是建文帝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与感概。
那宋度宗,元顺帝,明建文帝的广西故事到底真实度有多高,其经历在正史中记载甚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言片语间,也就给了后人谈论的空间,就看个人如何理解了!
宋度宗在宜州,元顺帝在桂林,明建文帝在横州,
而,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变革
广西人文:民国时期同名县改名,你知道广西有几个被改有几个得留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清末民初广西省、县之间的道级行政区划范围历史
广西历史:一次鲜为人知的区域行政改革备选方案——重启郡县制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变革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二,柳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三,庆远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区划范围,思恩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五,泗城府行政区划范围,泗城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六,平乐府行政区划范围,平乐的沉浮
广西人文:鱼生之城,茉莉之乡,一根乌木定横州·南宁横州沿革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柳州)
广西人文:再说三融故事——一拆为二话融县之融安县长安镇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桂林)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桂林)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百色)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百色)
广西钦北防地区的“划出,划入”历史 (钦州)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钦州)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玉林)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广西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梧州)
广西蒙山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梧州)
广西人文:八桂中心,来人做宾,史说来宾县的千年沿革
广西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来宾)
广西贵港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桂平本地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历史(贵港)
你知道云南的广西府,云南的南宁县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广西第一古县到底是哪里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布山是秦置,汉置还是南越置
广西人文:粤桂通衢古铜州——《北流县志》话北流
广西人文:从桂籍科举状元浅聊科举制度
广西人文:科举进士哪家强,藤县才子佳话多
广西人文:浅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县(现田林境)几大姓氏的历史
广西人文:名噪一时的太平天国王侯是哪里人?看看各县志如何记载
广西历史人文记录与阅读:广西的山水,探索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志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名字最复杂,最难认,最难写的城市——玉林:这不是我的本名
广西人文:名人故里与历史遗址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