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饥丸”微头条
清朝有一种方便食品叫“耐饥丸”,做法如下:整半锅糯米,炒到发黄,倒石臼里晾着,再整半锅红枣, 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到石臼里晾着。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捣成糊状,再挖出来,团成鸡蛋大的丸子,铺在芦苇叶上晒干。
清朝人李化楠说,这种耐饥丸最能耐饥,吃一丸,保半天不饿。他在浙江余姚当县令的时候,曾经号召广大群众趁丰年多制作些耐饥丸储备起来,遇上灾年无粮,可以取出救荒。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无双,纯手工制作,食材新鲜无添加剂,工序也并不繁杂。以前的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出门全靠两条腿,经常会有几天几夜甚至几个月的长途跋涉,所以吃就成了很关键的问题,既要易于保存,又要方便携带,于是发明出了耐饥丸。即使现在看来,这样制作出来的方便食品不仅健康耐饥,而且还有点好吃的样子是怎么回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