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中的石雕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石窟和摩崖石雕始于汉末、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隋、唐,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各时代。其发展与佛教文化关系密切,石刻人物造像主要取决于佛图。
在各石窟中成千上万的石刻雕像,形态、服饰千姿百态,在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石窟中还有石雕的殿、塔、棱、阁、梁枋、斗拱、藻井等丰富多彩的建筑形象,反映了历代的建筑风貌。石窟摩崖石雕一般是在砂岩或石灰岩的岩壁上雕凿的。
陵园石雕是中国石刻的一大种类,历史久远,规模宏大,以陵墓石像为主,还有石棺椁、画像石和墓葬祭器等类石刻。
雕刻的各种文臣、武将、仕女、侍者等人物石像和石马、石象、石骆驼与各种石兽、石鸟、石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机勃勃。这些石雕、石刻都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其以大理石雕居多。
在历代皇家和皇亲国戚的宫殿、官府、宅院和园林中,石雕、石刻装饰随处可见,古建筑群十分庞大壮观,雕刻技艺精湛,是中华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其中,著名的这类石雕如唐代大明宫石刻,金代至清代的孔府石刻,明清的故宫、北海及园城、布达拉宫、沈阳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恭王府花园和圆明园石刻等。
经幢祭坛石雕这类石刻在中国分布得非常广泛,数量很多,历史久远,著名石雕、石刻艺术佳作不少。
如唐代至五代时期崇圣寺大理石石刻,唐代实际寺汉白玉经幢和华清官内的老君殿汉白玉石刻造象,宋代晋祠石刻,金代至清代孔庙石刻,南宋时代苏州文庙石刻,元明时期广胜寺大理石雕刻,明代天坛石刻,清代雍和宫(皇家专用最大的喇嘛寺庙)石刻和武侯祠石刻,宋代至清代开元寺石刻和岱庙石刻以及佛山祖庙石刻等,这些石雕、石刻包括石柱、础、栏和神龛等石雕刻制品如四大金刚石雕制品。
中国以石造桥的历史悠久,有许多是代表性的建桥史碑,在国际建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石桥建造中,应用石雕刻艺术进行装饰的方法很普遍,从古至今都有。
桥主孔中间石雕刻的吸水兽、桥墩最上层条石的力士雕、桥拱上雕刻的“飞马踏云”、桥主孔与腹孔之间连接处雕刻的龙头等实属国内罕见的石雕刻艺术精品。石桥石雕多以龙、狮、吸水兽和力士造型为主,常见于桥墩和桥栏,制作选材的石料有砂岩、大理石、花岗石等。
石阙和牌坊石雕的建造历史长、量大面广,有不少是珍贵的文物古迹。如汉代的阙很多,太室、少室、启母、冯焕、高颐、樊敏、沈府君、平阳府君等阙都很有名,石刻艺术精致,内容丰富。
石牌坊的数量更大、分布更广,石雕刻装饰艺术在全国到处可见。它们又可大致分为宫殿坊、官第坊、寺观坊、功德坊、陵园坊、园林坊、贞洁坊、忠孝坊和各种纪念坊等,制作石料以砂岩和大理石为主,其些是石雕艺术珍品和著名古建筑,如明代许国石坊和“治世玄岳”牌坊,孔陵与孔庙石牌坊,健为贞洁牌坊等,不胜枚举。
中国历代修建的石塔甚多,其中运用石雕刻艺术装饰者常见,而在寺观内的塔中石雕刻内容多与各种宗教文化有关。如唐代至五代的大理三塔,唐代至金代建的云居寺塔和石经,宋代释伽文佛塔等,不逐一列举。
石碑、石书雕刻,在我国石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源远流长,量丰面大。碑的种类有纪念碑、记事碑、功德碑、寺庙碑、殿字碑、陵墓碑等多种。除极少数为无字碑外,一般都是文字碑。
通常碑的碑体上刻以文字,有的伴刻纹饰。碑座、碑盖多雕刻纹饰、鸟兽、花草、吉祥物,帝王家的碑盖上还雕刻有龙凤等。制作碑的石料以大理石居多,砂岩、花岗石也常用。石碑有的个体巨大,有的成为群体碑林。石书则以石代纸、以镌刻代笔写,巧夺天工。
中国石兽雕刻中,石狮雕刻别具一格,制作量无计其数,装饰用途广泛,如皇宫、宅院、官衙、庙字陵墓和现代的大型商厦、宾馆、酒楼大门两侧的石狮雕刻和桥梁、碑、坊的石狮装饰雕刻等。石狮体态造型变化多姿多样,如站、蹲、卧等,千姿百态,且常有地域性差异。
雕刻的石狮取材广泛,多用砂岩、大理石和花岗石雕成。其中,北京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大石狮、卢沟桥上的“石狮群”等石雕十分著名。其他如成都武侯祠、文殊院、宝光寺等寺庙大门两侧的石狮、海口海瑞墓前石狮、苏州北寺石狮、孔府门前石狮等石雕,雕刻技艺精细,风格各有特点。
为美化城市,提高人民大众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生活,纪念先烈和英豪等,我国修建了一些城市园林和纪念石雕。尤其是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和纪念雕塑发展很快,大理石和花岗石雕刻空前盛行,其中有一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石雕。
以上各类石雕刻艺术,往往在一座大的建筑中包罗有两种或几种,如寺庙石雕中常包含碑、坊、塔、狮等多种石刻,其相互衬托、装饰浑然一体,形成一套完整的石雕群体艺术,其文化艺术综合价值极高。
古人云:“宅,所托居也”。
住宅是中国古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大宅门里的每一件生活之物,
都寄托了宅主人的美好祝愿。
在从前的日子里,
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
都立有一对门墩。
门墩,是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
门墩,最早是由门枕石演变而来,
门枕石是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
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
门内部分有一海窝用于插入门纂,
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
一起起到固定门轴的作用。
门墩处于大门外左右两侧,支撑门框,
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
门墩上的饰物都不是随便雕上去的,
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有其讲究和由来。
圆形即抱鼓形,
相传,在古代,
打仗胜利归来的将军,
为显耀其赫赫战功,
把战鼓置于门前,
后来逐渐衍变为抱鼓石。
抱鼓石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
只有衙门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
抱鼓也有通报来客之鼓的寓意,
说明主人的人缘儿好,家业兴旺。
门墩,虽是一方小小的石头,
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与门户建筑一同被用于彰显
屋主人的身份等级、门第卑贱。
狮子型门礅——皇族;
抱鼓型或箱子型有狮子门礅——高级文官;
抱鼓型有兽吻头门礅——低级武官;
箱子型有雕饰门礅——低级文官;
箱子型无雕饰门礅——富豪;
门枕石——富家市民;
门枕木——普通市民。
处处皆景,处处皆情,
小小门墩,多样图案,
使门的建筑富于变化和灵气,
隐含了中国传统古老的观念。
方箱式,四面刻有不同的纹样。
抱鼓式,侧面雕刻有各种纹样,
在抱鼓或箱体上面,
都雕刻有兽吻或狮子。
狮子:九世同居、事事如意、好事不断、子嗣昌盛
“狮”和“嗣”、“事”谐音,雕九只狮子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双狮并行是表示“事事如意”,狮佩绶带表示“好事不断”,雌狮伴幼狮是预祝“子嗣昌盛”,狮子咬住绣球则是将有喜事上门的吉兆。
桃:白猿偷桃
桃为长寿的象征,传说西王母因为吃了仙桃而不死。门墩上雕“白猿偷桃”'白猿偷桃',有祝愿老年人寿长万年的象征。
鱼 :连年有余、化鱼为龙
“鱼”和“余”、富裕的“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高升。
猴:封侯挂印
雕一只猴子攀援在枫树枝上,想摘取挂在枝头的官印,树旁蜜蜂翻飞,取意“封侯挂印”,象征官运亨通。
从古到今,
从天上到地上,
从植物到动物,
门墩上的画面,
共同化为了一个广阔无边的理想境地。
在它们的变化组合中,
古人的经典故事,
动物的祥瑞习气,
花草的高洁特征,
诉说了一个个生动美满的故事
来源:晋行记研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