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虞史话一:虞国内部的1次财产纠纷,留下5条典故相同的成语

前面两篇文章,“闲叙”带大家回到了周朝的北方,讲了讲有关虢、曹两国的故事,算是为这两个“史话”较少的诸侯国更新了一点新的章节。而这一次,在下又要给各位讲一个故事更加稀少的国家,即虢公林父的出奔之地,也是从该国的“建国录”之后,迟迟没有开启首篇“史话”的虞国。并且,因为虞国在史籍中的资料太少太少了,所以鄙人特意将其与吴国合并起来撰写。反正,吴、虞这两个国家都是周天子封给王季历(即文王父亲)二哥仲雍后人的封国,合在一起来讲也是没有问题的

吴、虞两国共同的先祖——仲雍

那既然开讲虞国了,各位能想到跟他有关的什么故事呢?相信绝大多数的朋友们立刻会提到成语“假途灭虢”的典故。正是由于当时虞国的国君贪图财物,中了晋国(乃晋献公时期)的诡计,借道给对方去攻占虢国。结果,当晋国大军凯旋之时,失去了唇齿相依伙伴的虞国,自己也被晋人顺道吞并了

没错,这确实是有关虞国的最著名的一个故事,也符合鄙人所提问题的题干。不过,各位应该也看到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除了虞国之外还有晋国与虢国。虽然,在下目前还未想好讲到“假途灭虢”故事时应该归在哪国的“史话”之中,但比较确定的是不太会算在“吴、虞史话”里了。

“假途灭虢”中贪图财物的虞公

另外,各位也知道“假途灭虢”说的是虞国被兼并的故事,咱们总不能刚刚开讲虞国,就给他灭了国吧。因此,这并不是在下这次想说的内容。那“闲叙”你到底想给大家讲些什么呢?我想带您们去了解一下,记载于《左传·桓公十年》中,有关虞国国内1次财产纠纷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不仅情节跌宕起伏,还为后人留下了5条典故相同的成语,所以算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了。只不过,这毕竟是虞国的首篇“史话”,按照惯例,咱们仍需要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国家。

虞国,又称北虞国,是相对于他的兄弟之国吴国而言有的称呼。正如咱们在“建国录”中讲过的那样,该国的始封国君是仲雍的后人虞仲(也是当时吴国国君周章的二弟)。武王姬发借用了舜帝儿子商均封国的名字,在今山西平陆县北一带为虞国安了家。并且,由于虞国地处王畿之地,还幸运地获得了公爵的爵位,想必这也会让吴人艳羡不已吧。

虞国在北,吴国在南

然而,别看虞国比吴国的爵位高了很多,可他的简介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闲叙”实在是找不出更多的内容来丰富这个姬姓虞国的历史,甚至连春秋以前,该国传了几代国君都无从考证了,真令人有些遗憾。那么,既然没有太多前言可叙了,咱们干脆回归正题,开讲这次财产纠纷的故事,也就是那5条成语共同的典故。

据《左传》所记,这起虞国财产纠纷“案件”的当事双方乃是该国现任国君“虞公”(虞仲之后的历代国君都被写成虞公,连个专属名字也没有,让人读起来相当头疼),以及国君的弟弟“虞叔”(从这个称呼来看,应该是排行老三的那个兄弟)。起因是虞叔手中藏着一块宝玉,不知何故被兄长知晓了,便派人前来向弟弟索取

按说对方是国君,又是长兄,虞叔很难保得住自己的这块宝玉。但或许是这块宝玉实在是太珍贵了,虞叔一时间也迷了心智,不愿放弃对宝玉的所有权,便强行把它留了下来。可还没等虞公对他降下抗命的罪责呢,虞叔自己先后悔了,一边对身边的人说着:“周有谚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边埋怨自己不该为了这块没有实际作用的玉石,给自己找麻烦。于是,醒悟过来的虞叔赶紧将宝玉献给了兄长,从而躲过了责罚。本以为这场纠纷就这么过去了,虞家兄弟的生活也应该会恢复往日的平静。但这仅仅是整个“案件”的第一次跌宕,很快第二次的起伏就到来了。

虞叔向兄长虞公献玉

原来,虞公在得到了宝玉之后,并没有就此收手。贪婪的他又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虞叔手中还有一把与众不同的宝剑,便向弟弟下了第二道命令,要求虞叔将宝剑也献上来。这回哥哥真的把弟弟给惹恼了。本来,当初献上宝玉之时,虞叔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已经是忍痛割爱的。可现在,虞公不仅不知足,还像个无底洞似的跟弟弟索要着更多的财产。长此下去,如果哪次兄长想要的东西弟弟拿不出来,将会危及虞叔自己的生命。于是,被逼无奈的虞叔兵行险着,向虞公发起了突袭,把兄长赶到共池去了。(“共池”,山西平陆县西一带,仍在虞国境内。但虞公既然已经出奔到了这里,应该算是被迫退位了)

至此,这起因索宝、讨剑引发的财产纠纷已经讲完了,大家从中有没有找到相关的成语呢?估计有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整个故事中最显眼的一段内容就是那个周代的谚语。的确,“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八个字,正是在下要给各位讲到的第一条成语

这则八字成语出处及典故的原文

大家别看这则八字成语与咱们熟悉的四字成语在字数上有区别,但它不仅出处与典故都源自《左传》的这段记载,就连文字本身也与原文一模一样。如此一来,这则成语可以算是5条成语中,最最原初的1条了。而它的含义也保留了原文的全部意思,解释为:百姓本没有罪,只因身藏玉璧(或者说成是财宝)而获得罪责。并且,咱们在日常使用该成语时,还可将其引申为有才华、有理想的人遭受迫害的意思。

那既然,有了这最原初的1条成语,咱们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再讲2条与之最相关的成语了,即“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各位没有看错,这两则成语确实就是把那八个字给拆分了,也正因如此,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就没有那么完整了。“匹夫无罪”专指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虽仍常跟怀璧其罪连用,但它已经可以单独使用。如影视剧作品中,很多被冤枉的忠臣在被迫害时,就常常高呼匹夫无罪。而“怀璧其罪”一词,基本保留了原八字成语中后半段的意思。但除了表示因财(才)获罪、遭迫害以外,还可以用于因财(才)而被妒忌,即使用的范围更宽泛了一些。

“匹夫无罪”可以单独使用

再接下来的第4条成语,与“怀璧其罪”相关,将它改动了一个字,变成了“怀璧为罪”,但意思全部保留了下来。大家在日常使用中,完全可以把它们等同视之就好了。唯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则改过字的成语典故没有问题,还是《左传》。可出处却换成了《三国志·魏书》中的华歆传,原文是“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这或许是陈寿先生在著书时马虎了一下,将原成语中的“其”字顺手写成了“为”字,再随着《三国》的广泛流传,让它成了一个新的成语。

最后的第5条成语,算是“闲叙”最佩服的一种用法了。因为,这则成语不仅完全保留了原八字成语的所有含义,还将繁琐的八个字精简为四个字,您们说这是不是很厉害。那这精简后的四字成语是什么?又是哪位高人创造了这种用法呢?这位高人就是宋代的大书法家,也是文学家的黄庭坚。正是黄老先生在《薄薄酒二章》中,写下了“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这样一句诗文,让“匹夫怀璧”为5条成语中最精彩、最升华的1条

黄庭坚《薄薄酒二章》赏析

好了,以上这些内容就是“吴、虞史话”的开篇故事了。相信通过在下的讲述,各位已经对虞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这5条成语有了更深的印象了。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在史书中都没能留下太多印记的国家,居然为后世传下了如此多的成语,也算是他送给咱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了。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虞公索璧、史话开篇、虞国简介、虞叔藏玉、兄长讨要、无奈献璧、再讨宝剑、财产纠纷、虞公出奔、五条成语、匹夫怀璧。

关键词云图简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