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水就尿,说明肾不好吗?

正常成人在白天排尿4-6次左右,夜间0-2次,且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一般为3-4小时,次数明显增多且两次排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尿频。临床上常见到一些来门诊咨询一喝完水就尿的问题,需要仔细询问有无伴发症状,尽量找到原因,有部分患者为肾脏疾病所致,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其他原因所致,甚至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也会发生。

1

 有无尿急、尿痛、尿不尽、腰痛症状

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甚至腰痛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很多种,可以为细菌、真菌、结核杆菌、衣原体、滴虫等,病毒较为少见,病源微生物刺激膀胱三角区可引起上述的反射反应,患者一喝完水就有尿意,尿痛、尿不尽,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会引发尿失禁、尿道狭窄、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

2

尿崩症

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常见的有颅内肿瘤、颅脑外伤、放射治疗、颅内感染等,肾性尿崩症是指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尿量>4000ml/d,需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3

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

如Fanconi综合征,缺血、坏死、药物、中毒等所致的肾小管损伤,高血压肾损害,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功能不全如急性损伤多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等,患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或)浓缩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尿频、尿液增多,尤其出现夜尿的增多,需查肾小管指标如尿糖、尿NAG酶、尿RBP、尿C3、尿α巨球蛋白、尿Kim-1等指标,必要时行肾活检穿刺明确肾脏损伤程度。

4

下尿路梗阻

如前列腺增生、膀胱占位或异物、尿道狭窄等原因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患者会出现尿频症状,甚至表现为排尿开始迟缓,排尿费力,尿液射程缩短、射力减弱、尿线中断或不成线呈滴沥状。如解除梗阻,患者上述症状可缓解甚至消失。

5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过多的糖不能进入到细胞内利用,只能从尿液中排出,导致尿液渗透压增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就出现多尿;糖尿病患者易渴,饮水量增加就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此外糖尿病并发症神经源性膀胱可导致膀胱功能失常出现尿频症状。当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考虑是否有糖尿病的情况,需查血糖检测进行筛查。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血糖达标后多尿就会缓解。

6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甲状腺素能促进人体代谢,所以甲亢会表现为吃得多、喝的多、尿的多,常常合并心慌、手抖、怕热、多汗、突眼等症状,如怀疑为甲亢不难诊断,查甲状腺功能检测。一般经治疗后多尿症状就会缓解。

7

 妊娠

妊娠导致的多尿原因主要有:怀孕后母体的代谢产物增加,同时婴儿的代谢产物也要由母体排出,因而大大增加了肾脏的工作量,使尿量增加。此外由于妊娠的中期和晚期,增大的子宫或胎头下降压迫膀胱,使膀胱的容量减少,引起小便次数增多,而且总有尿不完的感觉。妊娠结束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8

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可出现尿频症状,也叫神经性尿频,考虑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尤其是在失眠、焦虑、考试等情况下,放松紧张的情绪、转移注意力、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等可缓解精神紧张所致的尿频症状。

9

寒冷季节

气温较低时,人体处于防御机制,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身体通过汗液蒸发的水分减少,同时肾血流量增多,一些水分排泄的工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尿也会多,保暖或气温上升后尿频、多尿症状就会消失。

10

进水量较大或饮用利尿饮料

在生理情况下,如饮水量较大、进食大量水果、咖啡、茶、啤酒等通过肾脏的调节功能会出现尿量增多及排尿次数增多。其中咖啡、茶、啤酒等具有利尿作用。

综上所述,喝完水就尿的原因较多,不单单是肾脏的原因,需仔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判断,解除诱因才能缓解症状,值得指出的是一些生理状态的尿量增多或尿频是正常反应,无需过多担心。

作者:成水芹

编辑:小梁

肾品生活

每日订阅更多健康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