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古代器物]
⑴柄。牙璋的柄变化较少。山东龙山文化(大范庄、司马台、上万家沟村)出土牙璋的柄部基本上是长方形,但柄的端部与两侧形成的角度不是直角,柄的端部是斜的,与两侧形成的角度大约为80°和100°,而且这两个角的顶点打磨成小的弧形。陕西神木石峁牙璋柄的形制与山东龙山文化同。偃师二里头文化牙璋的柄变化较多,柄的端线与两侧形成的角度不尽相同,其中杨庄村出土的一件牙璋的柄部的端线与两侧成45°斜角,颇似刃。四川广汉三星堆牙璋的柄部端线与两侧的角度又回归为以直角为主。
⑵齿牙和栏。从只有一对类似齿的齿突到一排齿,牙璋的齿牙变化极丰富。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牙璋齿部较简单,如大范庄出土牙璋只有几对不甚明显的齿突,而上万家沟村和司马台出土的牙璋都是有一对明显的齿牙;神木石峁出土牙璋的齿牙部分较简单,个别有无齿牙(或齿突)者,其他大多为一对简单的齿牙,个别的牙璋有2到3对齿牙,同时在齿牙的上部和下部有对称的栏;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牙璋大多有若干对齿牙,同时齿牙的上下侧有两对栏,有些栏做成兽头形;广汉三星堆出土牙璋的齿牙和栏变化非常大(可能因为1号坑年代较早,2号坑年代较晚,相隔数百年),有些无齿和栏,有些有若干对齿突,也有一些有若干对齿牙和上下栏,下栏也往往做成兽头形,但兽头比较写意,不如二里头牙璋的兽头精美。
⑶刃。牙璋的刃部变化最多。山东龙山文化的牙璋刃部基本相同,为内凹月牙形;神木石峁出土的牙璋除有些刃部与山东龙山文化牙璋的刃部相似以外,出现了平头刃、斜刃两种形式,其中有2件的刃部为“丫”形刃,较为特殊;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牙璋刃部变化较少,为月牙形内凹刃和斜刃;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刃部丰富多彩,有月牙形内凹刃、斜刃、“丫”形刃,更奇者有两件牙璋的刃部镂空雕一鸟形,前所未见。
装饰方法
⑴孔。大多数牙璋都在璋身和柄部相接处有一圆孔,年代和出土地点不同,孔的打法也不尽相同。有两面打孔者,有从单面打孔者,也有从两面打孔后再对孔壁进行修整者。有个别牙璋无孔,如湖南石门桅冈出土的两件牙璋以及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两件牙璋均无孔;也有的牙璋有多孔,如神木石峁出土牙璋有一件除璋身和柄部相接处有一孔外,在璋身的一侧另有三孔,共有四孔。从已有资料分析,牙璋上的孔均存在不甚圆和不规整的情况。
⑵阴线。从现有资料看,山东龙山文化的4件牙璋均光素无纹,神木石峁出土的牙璋也大多光素无纹,似乎从偃师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牙璋开始,才比较普遍地有阴线饰纹。阴线纹多集中在两栏之间的璋面上,有平行的弦纹,也有交叉的阴线纹。有专家认为交叉阴线是作为农具的耒耜上的绑扎绳的遗迹,此种解释容易和牙璋用以祭祀山川大地、祈福丰收相联系。最奇特的阴线饰纹出现在广汉三星堆的两件牙璋上。其一,有一牙璋的璋身上,用阴线刻出一牙璋的模样为饰;其二,一件被称为“边璋”的大型牙璋,两面饰纹相同,皆用阴线纹刻出山川、河流,两面分别还刻有排列整齐的11个女性人物,为牙璋装饰中绝无仅有者。笔者推断此“边璋”可能是当时贵族的陈设物,而非单纯的礼器。
⑶镂空雕。镂空雕在牙璋的装饰上比较少见,只在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中发现2件,皆在刃部以镂空雕的手法饰一鸟形,一件的鸟形完整生动,另一件的鸟形不甚完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牟永抗先生指出:“此器外形似戈,但在凹弧刃沿之上镂刻一只侧视的小鸟,并在璋身两面各刻着一帧'牙璋’的图像。这是一件能够说明'牙璋’功能的难得标本,小鸟位于凹刃及歧尖之上,它是'牙璋’在祭祀或其他礼仪场合中供奉的牺牲或灵物。'牙璋’的歧尖或凹刃的功能,仅是为了顶托奉物。正因为加琢小鸟后器形似戈,故在其身两面加刻'牙璋’图形,如现代写文章所加之注脚,用以点明此器之原形。”
⑷镶绿松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长寿先生报道,1980年在一座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两件刀形端刃器,其中的一件镶有绿松石片;在传世品中,有一件偃师二里头牙璋,两面装饰相同,皆在下栏的两兽头上和孔的两侧镶有4片绿松石,两面共8片,专家解释绿松石的产地时指出,该绿松石可能产于湖北的西北部,与偃师二里头临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