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塔园——冯老的“与古为新”【NO.22】

本文内容和观点皆属原创,转载或者部分转载都需联系蚂蚁景观的小蚂哥,未经允许请勿使用。

关注我们请点击上方蓝色“蚂蚁景观”分享原创文章是对小蚂哥最好的支持。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上期咱们聊了聊冯老和何陋轩,小蚂哥觉得何陋轩就是冯老精神的一个缩影。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大,纵观全园,也许你会更理解冯老的坚持与执着。这期我们就来扒一扒方塔园。

门口的导览图(平面+轴侧+鸟瞰图的画法也是醉了,不过还好东西是比较清楚的)

说起来惭愧,写这篇文章已经是16年的霜降了,距离7月份的实地考察已经是3个月了,不过这可不是小蚂哥偷懒了,因为小蚂哥自认为对冯老以及方塔园都不能完全的理解,这种一知半解可不是写文章,做学问的态度,所以只能私下默默补课,但时间匆匆,恐怕再不写,考察时的那种临场的体验就丢失殆尽了,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所以也让大家等急了!

方塔园作为中国现代园林的佳作,早就被专业人士分析无数遍了,而在小蚂哥看来,其实很简单,也许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对方塔园了熟于心了。

方塔园里的塔是宋代的塔,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就因为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后来更被认为是精神的象征,是接近上天的地方。

我们说上那边去了,也有上天堂的意思。

而这种精神内涵也许是人类共通的,国外的教堂也都建的无比巨大,也是想着法子和上天套近乎。

西班牙的圣家大教堂,建了100多年,到今天还在建,预计2026年完工。

和国外教堂那种尖锐,锋芒外露不同,中国的塔都比较内敛,尤其是宋朝文人当政,更对塔的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方塔园中的宋塔,“塔体修长,出檐深远,造型优美”,与教堂顶纯形式不同,小蚂哥认为中国的塔更为实用,除了每层都有观景用的台,登塔这种旋转上升的方式本身就是精神的升华与磨炼。

先说方塔

所以宋塔这传承百年的古迹就是方塔园的主体,冯老想让宋塔作为全园的中心散布它原有的韵味,所以冯老所有的设计和思考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

如何把古塔烘托出来?

在小蚂哥看来,冯老给了我们两组画面(也就是小蚂哥之前经常说的最佳视角),通过两种不同的处理手法创造了两种意境。诶呦 厉害了~

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方塔就像精神领袖正恩兄,他周围即便是官衔再高的将领都只能默默鼓掌,为的是烘托出正恩兄的伟大。 (⊙▽⊙)恩,就是这么霸气。

冯老深知这一点,围绕方塔精心经营的两组画面,是全园的空间高潮,是集中表达意境之所在。

这两组画面为:

广场看塔&草坪看塔

同一座塔在两边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观,看似简实际精,所有景物都是冯老精心布置的,如果你还是看不懂,没关系,小蚂哥细细讲来:

先来看广场,取“冗繁削尽留瘦”之意,塔西侧和东侧堆土植树以障景。大面积的石质铺地为三个主体构筑了统一的前景。另新加一段白色的院墙,从方塔之南折向东,至清殿大门相对处结束;白墙界定场所,同时也成为三个主体之间含蓄的联系,而河对岸的树木就成了画面的远景。当你站在广场上,视觉自然会落在塔上。

在园之南隔河远观方塔,原有小河拓宽以观塔影。河之南岸大面积的草坪缓坡入水,呈开阔之势。河之北岸岸线规则,人工砌筑的石驳岸自塔基下蜿蜒至东南水榭处,直线、人工的形态与南岸的曲线、自然形成对比。横向的白色院墙使得塔不露根,并与塔形成纵与横、简与繁、新与旧的对比。树木经过新加和整理已有,构成画面中连续的远景、低矮浓郁的中景以及疏朗的近景。

这两组画面均以方塔为主体,选择入画的元素均为衬托塔的巍峨。对于这些造景元素,冯先生小心地做着减法和加法,减法是为了确保画面中方塔的主体地位以获得朴素、明洁的意境,加法则是为了给方塔制造背景,如同给珍贵的古董加一个衬托的支架以获得典雅、宁静的意境。这两组画面看似简单,却具

有空灵幽远的国画般的美感。大美不露痕,其得来却并非偶然,而是冯先生用心为之。

《山水十二景图》》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小蚂哥认为冯老的造景颇有些宋朝山水的意味,一草一木皆入画,去繁求简,突出意境!

除此以外,冯老还匠心独运的把白墙和驳岸当做塔的底座,以今乘古,宋塔有了不一样的景致,厉害了,我的哥~

像不像今天的火箭发射~

书归正传表象之下,是冯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深刻理解之后自然流露出的意。“传统并非完全在形式上。传统文化的显现是在意境上的一些味道”。我们今天站在园内仰望方塔,仍然能够感受到冯老所说的“古意”。

照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原为松江府城隍庙的影壁,与府城隍庙大门相对。在抗战初期,府城隍庙被日本飞机炸毁,惟独照壁幸存,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广场上新白墙,明照壁,宋塔,天妃宫多个时代的交织,却在取舍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草坪这边看塔的画面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的观点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意境。

这种极简的手法反倒和今天的现代园林有了几分共同之处,以下一张为德国的英国公园一张为方塔园,小蚂哥不说的话你能分辨出来吗?

再说路线

除空间高潮部分的苦心经营之外,其他附属空间意象的组织和空间系列的安排都服务于意境的表达。游人游览的路线有二:

分别为从北门和东门到达方塔前广场,我们先来看从北门走的路线。

自北门进,钢支架瓦屋顶的大门形成灰空间,暗示“场”的“起”;屋檐低矮,尺度近人,空间阴奥。入门后植物疏朗,阳光明媚,呈开朗之态。巨石古树做照壁,树枝之间,塔形隐见;是为“承”。石头偏一侧,暗示人右行,步行石板通道树影婆娑,空间再度阴奥;是为“转”。至弹街石广场,豁然开朗,方塔呈现,是为“合”。

北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歇山顶,但两边顶错开了,至于为啥小蚂哥下文会聊,大家会发现歇山顶下面的柱子非常细,是因为冯老想要轻松的感觉,公园不是庙宇,宫殿。

所有的元素,匾额,柱子,顶,墙都是古建的元素,但通过解构,重新组织在了一起,相互错位和穿插,形成新的空间,很轻盈。

入门后植物疏朗,阳光明媚,呈开朗之态。巨石古树做照壁,树枝之间,塔形隐见;是为“承”,石头偏一侧,暗示人右行。

甬道步行石板通道树影婆娑,空间再度阴奥;是为“转”。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发现,从北门进来一直在向下走,这是因为方塔低于北门的高度,为了不让方塔显的低,同时让人不知不觉地向下走,冯老设计了这种甬道,让人感叹最好的设计是让人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

至广场,豁然开朗,方塔呈现,是为“合”。

我们再看看看东门的路线:

其二自东门进,大门,照壁、垂门,方池构成的入口小广场为“场”的“起”。垂门暗示人右行,过垂门,大树成荫,空间阴奥。至转折处见开阔,是为“承”。堑道空间再度压抑,欲扬失抑,为“转”。至天妃宫台基之上,方塔呈观,是为合。

大门,照壁、垂门,方池构成的入口小广场为“场”的“起”。站在小广场,小蚂哥的视线就被垂花门所吸引,这种暗示人右行的方法比竖立一个牌子来的高明太多了。

这里小蚂哥又忍不住吐槽一下,作为一名从事过专业标识设计的人,目前的标识设计,多数都是视觉垃圾,在方塔园中你看不到到处都是标示牌,干净的空间,合理的引导远比到处竖立牌子好多了。

过垂门,大树成荫,空间阴奥。至转折处见开阔,是为“承”。在这里又见到了冯老处理高差的无感设计,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小蚂哥就不一一列举了。

堑道空间再度压抑,欲扬先抑,为“转”。

堑道本来是为了遮挡后面的五层工房,就把挖湖的土都堆了过来,虽然只是一条路但视觉效果非常好,有一种身处峡谷的感觉。

看过冯老的书,他经常提到“旷,奥”其实就是空间的幽深和广阔,不同的旷与奥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空间的节奏。而这堑道就是典型的“奥”你能感觉到吗?

堑道的尽头就是天妃宫,方塔呈观,是为合。

说到天妃宫就不能不又提到何陋轩

由于天妃宫是在冯老设计过程中搬迁过来的,基座体量比方塔还要大,所以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上,就需要一个体量与之相仿的建筑放在东南角,当然就是今天何陋轩的位置,所以不用小蚂哥说,大伙也应该知道何陋轩是怎么来的吧~

冯先生说:方塔园的整个规划设计是“与古为新”。“与古”可以理解为全园主要意境来源是宋塔。空间高潮两组画面的经营,其他附属空间意象的组织和空间系列的安排,都是从属于意境的表达,都是“与古”。怎样从“与古”演化出“为新”来?“为新”和“与古”在意境上如何相通?何陋轩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茶室,但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分量一点不轻。

关于何陋轩上期已经聊得不少了,小蚂哥就不在这里啰嗦了,想看何陋轩详细的分析,请出门左转,查看何陋轩那期文章。

ok,至此两天游览线路我们就说完了,这一路的起承转合,旷奥交替,是为了形成“积聚期待”的心理过程,是为游人到达空间高潮部分,感受空灵幽远之意境做铺垫。系列空间的组织安排,体现了时间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正是冯所说的“时空转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符合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个“高潮”的出现

好了理解了冯老要表达的意境,我们再来看看冯老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手法:“断”

冯老自己称之为“错位”,小蚂哥在现场感觉就像把一个古典园林的墙都打开了,墙不再连续,其余的景观也都变成了新的景观。

在古典园林中墙是连续的闭合的,这样才能聚气,而空间则是集中的独立的,这是属于个人的空间形式。今天我们做庭院设计依然是这样的。

而冯老打破了这一规则,因为公园是为大众服务的,空间应该是流动的,连续的,虽然也有旷奥之分,但人的动线不能因为墙而断,所以方塔园中的景墙是界定空间,而不会阻拦游人。冯老称之为“意动”。

方塔旁的白墙界定了外内两侧的空间,墙断而空间不断,这也许是我们现代做设计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方塔园中可讲的东西太多,小蚂哥再挑一个经典的聊聊:

赏竹亭位于园东竹林南侧,是木构草顶方亭。赏竹亭设计的独特之初在于长条石凳是从亭内延伸至室外的,既可遮阳避雨,又可利用竹林提供的绿荫在夏日里纳凉,也可以在冬日里晒太阳,形式感强烈的长条石凳的布置可谓是形散神不散,与亭合为一体,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构思独到。

网上有学者称冯老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该亭的设计与密斯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有异曲同工之妙,条石坐凳是密斯的墙,赏竹亭外的石马是密斯的雕塑,开敞的草亭是密斯的展馆。究竟冯老灵感出自何处,难已断定,但我相信赏竹亭是一次很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我们对亭最初的概念,原来亭还可以这样设计。

是不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方塔园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神道石像,从东门进来垂花门旁边的小路走进去就能看到,两边石像林立,这是冯老在设计时被强加进来的,为什么说不好呢?

很简单,石像是陪葬品,是给帝王,官员下葬用的,从尊古的角度看,这样已经改变了它原有的功能,来给游客站岗,真实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在拍鬼片吗?

好了,说了这么多,小蚂哥来总结一下吧,冯先生这一番对物象信手拈来、自由拿捏的高超技法是值得研究学习的。细品方塔园,似乎每一处,都暗藏玄机。套用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我认为冯老的值得学习的设计手法有这么几点:

其一讲气势。“气势很重要,有了它,才引出山有脉络。”

其二讲元素。元素之间各项独立,却又相依成势。

其三讲形式。冯先生反对形式主义,提倡空间原理,形式为空间服务。

其四讲理性。冯先生讲“慎思畅想”,“一个要理性的分析,一个要审美的激发,两条线要并行”。

余枉自品评方塔园,作为冯先生高论的注脚,但愿不失偏颇。意境透露境界,所谓建筑如人。方塔园高雅的意境是冯先生高雅的人格境界的自然衍生。冯叶女士说:“父亲在坎坷的一生中,凭着坚强的意志一直苦苦追求的应该是这种能自由表达个性的观念。” ! 冯先生的这种追求,在堑道前面的一团光里,在何陋轩飞扬的曲线里永垂不朽!冯先生说:“原创需要理性的基础和感性审美的生成。两条线要并行,依靠什么并行?依靠的是普通,大家都理解的东西——具体的形象来组成意境。”对于如何创造有中国意境的、原创的、现代的、高水平的环境,先生早已为我们做了榜样。

而这也就是冯老对与“与古为新”的诠释。

好了,这期就到这里吧,关于冯老想写的还有很多,如若后日有缘再记。

  • 原创:小蚂哥

  • 参考资料:《方塔园的意境生成》胡晓青,《与古为新》

  • 转载请要授权并注明文章来源于蚂蚁景观

(0)

相关推荐

  • 沈阳皇姑小众旅游景点,不仅有古城文化,还有艺术气息

    在沈阳皇姑区有几个小众旅游景点,还是值得一看的,北塔碑林前有山门,中有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毁,集历史与艺术书法价值于-身:北塔护国法轮寺,他是清初沈阳东西南北四塔寺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还有明清帝 ...

  • 文化中國-壽縣古城、鳳陽明中都皇故城(上)

    [壽縣]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古称寿春,春秋时为蔡国重邑,后历代多为州.府治所.城墙始建于宋,兼有防洪功能,经明清休整,至今保存完好.文物古迹有报恩寺.范公(仲淹)祠.孔 ...

  • 上海松江方塔园砖刻照壁

    松江方塔园砖刻照壁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南侧方塔园内.

  • 赏竹亭与何陋轩:品方塔园中的园林意

    ❖ ▼ 如果以江南园林的标准去度量整座方塔园,不免觉得少趣.赏竹亭与何陋轩是其中特别的两处,冯老自己言道,他总是"自然而然地考虑到空间的'外延'",因着这两处具体小品的置入,园中拓 ...

  • 【方塔园古银杏旁,木绣球悄然绽放。赏花时...

    [方塔园古银杏旁,木绣球悄然绽放.赏花时,被保安认出了,说是去年我写的批评文章被景区领导看到了,及时整改,值得表扬.] 常熟方塔园,我很喜欢逛的一座古典园林,一年四季的花次第开放.这几天,古银杏树旁的 ...

  • 冯老谈脾胃养生

    脾胃养生,<难经>上有一句话:"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这八个字是脾胃养生的诀窍.也是脾胃虚弱的治疗方法,你到医生那医生给你开的也是这些药. 脾胃居于非常重要的 ...

  • 犀利!高州贡园这棵600年古荔枝树被拍卖出168万元!

    2021年5月15日 一场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园 高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千年荔枝王拍卖会 在高州根子贡园圆满举办 "168万元第三次,好的,恭喜68号竞拍者.&quo ...

  • 中国杜鹃花展上,上海方塔园捧回1金2铜!

    喜讯! 松江杜鹃花斩获国家级大奖 近日,以"初心映山红,同庆一百年"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杜鹃花展在江苏省举行.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在这次花展上,由上海方塔园参展的园藏西洋鹃作品,荣 ...

  • 【2019中国好声音经典朗诵大赛●47号主播:阿杰】我爱我的家园//作者:老榕树.

    2019中国好声音经典朗诵震撼钜献!从1月1日开始面向全国征集时代强音!2月15日截止.主播风采主播 主播简介: 王淑杰,女 昵称阿杰,57岁.内蒙古通辽市人.在铁路工作,任列车播音员直至退休.在工作 ...

  • 赵孟頫《胆巴碑》: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古劲绝伦,品属第一

    <胆巴碑>,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又称<帝师胆巴碑>等.纸本墨迹,赵孟頫撰文并书,约书于元延祐三年(1316).纵33.6厘米,横566厘 ...

  • 【经方之路】冯老教会茯苓饮,多年清涕合方除

    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人关注了 胡希恕经方医学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与 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了众多同仁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撰文投稿,紧扣胡 ...

  • 老束鹿古村双丘溯源

    老束鹿古村双丘溯源 --束鹿五丘之黄丘 许书斋 河北省辛集市(束鹿县)位于冀中南部,在星罗棋布的乡村中有一个风格奇特.历史悠久的古村--双邱(原名双丘,清乾隆年间改为双邱).泱泱千年古村,物华天宝之地 ...

  • 冯老运用五苓散心得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个方子临床应用频率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