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四川挖出一件东汉三轮车,或解开了真相!
1982年,在四川成都新都县,工人施工时无意中发现一些陶片,由于样式古老,所以报告了文物部门。经过考古专家的清理,一共发现了3000余陶片,确认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文物,但由于当时文物修复能力有限,于是就封存在杨升庵博物馆。
2000年,杨升庵博物馆决定修复这一批陶片。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经过修复之后,这些陶片组成了一具三轮马车!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三轮马车最早出现于唐末五代,而且始终没有得到推广,也没有技术记载,所以一直到清朝末年,三轮车才再度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显然,这一不同凡响的三轮马车的出现,改写了中国车辆的历史!同时,由于出土于蜀国都城成都地区,加之木牛流马的传说,所以这也让不少学者怀疑: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很可能就是三轮马车!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目的就是为了运送军粮。而且,从史料上看,“木牛”和“流马”是两种运输工具,后者应该是前者的改进版!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显然,木牛流马的出现,对诸葛亮北伐帮助极大。然而,由于古人没有留下木牛流马的图纸和技术参数等,所以木牛流马一直是个谜。至于明朝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将木牛流马描述成可自动行走的超级能量守恒机械装置,显然是一种幻想。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运输工具呢?有两种常见的猜想,即独轮车和如牛如马的机械装置。
宋朝高承《事物纪原》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认为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车。但考古发现在东汉时期,独轮车已经广泛应用,以诸葛亮的智慧,不至于就加一个“前辕”吧!
至于如牛如马的机械装置,就更不可能了。原因很简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川的道路非常难走,很多地方需要走木质栈道,以木制牛马负重大量粮食(史书上记载是“载一岁粮”,一人一年大约消耗500斤)行走,怎么看都违背常理。
难道木牛流马果真就是三轮车?其实,从史料记载和当时情况来看,四川出土的这一辆陶制三轮马车,或许就揭开了真相!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最起码要符合两个条件:负重超强,稳定且利于山地行驶。这两个目的,都可以通过这一辆三轮马车实现。尤其面对出川险峻的道路,和众多山路弯道,三轮车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中,四川出土的这一辆三轮马车上,安装了一个“转向装置”,就解决了山路行驶时转弯半径小的难题。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学者嘲笑中国古代没能发展出四轮马车,其中一点就是没有发明转向装置。
南朝宋时期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提及,“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三轮马车恰好可以满足。一个人驱使载重500余斤的三轮马车,每天行驶20里山路,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裴松之还提及了木牛流马是“木牛方腹曲头”,整体造型上和三轮车相差甚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因为行走山路,所以要用“方腹”把粮食装好,不至于意外散落悬崖。另外,也可能是防止敌军袭击的挡板之类。
然而,尽管这种三轮马车便于蜀国运输军粮,但却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使用成本非常高。四川出土的这一件陶制三轮马车上,专家发现前轮轴和叉形器的设计非常容易磨损,需要经常更换,由此导致使用成本非常高。
从这一点上,或许也可以反推木牛流马就是三轮马车。从史料上看,诸葛亮死了之后,木牛流马也就被抛弃,没有推广开来,史书从此也不见记载了,原因可能就是上述的成本问题。
另外,对三国时代的人物而言,三轮车可能是新鲜事物,所以人们不知道如何表述,加上诸葛亮制造的运输工具,形象上与牛马类似,于是干脆就称之为“木牛流马”,本质上或许就是三轮马车。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不是神,他的发明创造,也不可能超越时代,才思妙想是建立在时代基础之。三轮马车的出现,更符合时代气息。
当然,成都出土的这一辆陶制三轮马车,究竟是不是木牛流马,如今还没有定论,或许真正的木牛流马还埋在地下,等待揭晓。
让人遗憾的是,陶制三轮马车的出土,证明了中国人早就会制造转向装置,但却没能推广开来,而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否则,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工具,将可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中国古人非常聪明,有无数惊人的发明,只是后世子孙不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