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复活”了!从死亡之海变为财富之源,罗布泊经历了什么?

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部,因为其形状宛如人的耳朵,所以又被称为“地球之耳”。罗布泊曾经是我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但是随着自然因素的变化及人类的开发利用,使得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干涸,直至变成今天的大片盐壳地。

死亡之海

大约在公元前330多年,因为罗布泊湖水丰沛,在其西北侧孕育了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咽喉”的楼兰古城,楼兰古城存在了800多年,最终也随着罗布泊的干涸而消失。

罗布泊干涸之后,周围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大片大片的植物枯死,罗布泊也逐渐被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吞噬,罗布泊俨然成了一个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

但罗布泊并没有就此沦为生命的禁区,如今的罗布泊,可以说已经从以前的“死亡之海”变成了财富的源泉,与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对新疆罗布泊钾盐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在罗布泊这片生命禁区下面,储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钾盐,据有关数据显示,罗布泊下面埋藏着大约2.5亿吨特液体钾矿床,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矿床,其可开发的潜在经济价值近5000亿。最重要的是罗布泊钾盐下项目的开发为我国的农业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财富之源

在罗布泊的钾盐被开发之前,我国的钾盐供给一直处于一个紧张的局面,因为我国的钾矿资源并不多,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上世纪的我国是一个妥妥的农业大国,国内年产量大约为200万吨的钾肥根本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据统计,当时柴达木盆地开发出的钾矿资源仅仅只能满足全国大概四分之一的市场需求,大部分的钾矿还需要依靠国外进口。但是世界上对钾肥有巨大需求的农业国达100多个,国际钾肥市场有时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面对这个局面,我国仍然只能被动接受,即便有时候钾肥价格被抬得很高,农民为了要吃饭要生存还是只能顶着压力购买。可见,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农民的切实利益来说,国内钾肥市场的空缺都对此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起了对钾矿的探索,很多国内的地质学者带头开启了钾盐寻找之旅。钾矿资源很难被勘测到,但为了解决国内钾肥资源严重缺乏这个棘手的问题,很多地质学家还是不遗余力地付出。

幸运的是1957年柴达木盆地旁边的一个小盐湖被发现存在钾盐,著名的地质学家王弭力根据这一发现又推测出了罗布泊地下可能也存在钾矿资源。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罗布泊地下2.5亿吨特大型液体钾矿床终于“露出水面”,随后经过艰难的技术攻关,新疆罗钾肥基地得以建立,从一开始的年产120万吨到130万吨,后来又突破150万吨。

罗布泊的钾肥已经占到了国内硫酸钾市场的近45%,我国对于钾肥供应的紧张局面由此得到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因此得以巩固。从此,我国的钾肥市场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再也不用被人遏制。

结语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罗布泊从死亡之海变成财富之地的原因了,罗布泊能够从一片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变成今天的财富之源,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罗钾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地质学家、科学家,是他们的开拓和奉献精神才让中国的粮食安全得以保障,才让我们在国际贸易中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话语权,罗布泊是中国宝贵的财富,科学家们身体力行的开拓与奉献精神亦是我国建设发展需要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