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最新:从2019年开始,至少要经历5-6年以上的长期牛市

“两句话概括我们的核心理念:精选有时间价值的成长股,与时俱进的GARP策略。”

“美国在过去六七十年代,90%的牛股都是来自于消费 科技,从0到1的科技,大部分还是美国产生的,其他发达国家主要做的是1到2或者1到n的事情。中国从2018年以来,或者未来,也是做1-2或者1-n的事情。”

“从2019年初开始,我们认为是一个长牛,至少要经历5、6年以上的长期牛市。”

“货币政策调控不能光看当下的数据,要有前瞻性的去预期未来的变化,所以跨周期的调节,实际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不会按年度去调,可能会按季度甚至月度,去做小的调整。”

“我们的人均GDP已经有一万美金多,步入发达国家的除了欧美列强之外,剩下来基本上就是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平均收入应该快接近四万美金了。中国未来到2-3万的问题不大。所以中国市场将来会远超美国的市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底层逻辑。“

“上涨涨幅大的股票,2016年以来的涨幅也就占5.8%,2019年以来是13%。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加上港股是5000-6000多个股票中,找到那5%的股票。”

“医美、化妆品、酒、宠物、健身、保健等行业比照海外的人均消费差了5-10倍,它们所处的竞争结构也非常像十五到二十年前的家电、汽车、房地产等传统的衣食住行行业,龙头还没有显现。”

“一个国家的优势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是个跨国性的企业,你的成长维度会非常长,企业价值维持时间会非常长,这是我们去衡量企业很重要的一点。“

以上,是是域秀资本董事长、投资总监冯刚在五矿信托举办的2021年线上策略会中发表的最新观点。

五矿信托隶属于五矿集团,是一家持牌央企头部信托公司。2月2日-2月7日,五矿信托举办了线上投资策略会,邀请国家智库专家、财经领域权威专家和资深投顾等各行业大咖,共探投资发展大势。

作为行业专场嘉宾,域秀资本董事长、投资总监冯刚就高端制造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冯刚在行业内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从业年限超过20年,投资经验超13年。(点击查看冯刚此前参加聪投研习社的实录)20年投研老将冯刚:投资的艺术性是经验常识的体现,现在钱不缺,缺的是核心资产|聪明投资者

在2015年1月奔私创办域秀资本之前,冯刚曾是公募圈内最受关注的投资总监之一:先后就职于华宝兴业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本人也数次获得过金牛奖。

在冯刚的投资思路中,一以贯之的就是寻找具备时间价值的成长股和GARP策略,即在各种成长和价值之间寻找均衡点;但同时,他认为成长股的选择并不是“大海捞针”,把握好市场主线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2011年下半年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TMT、医药等产业,此后两年公司产品整体业绩排进前三。

奔私后,2015年底大幅减仓新兴产业,2016年开始逐步加仓白马龙头;2018年下半年开始加大对产业升级的关注。

本次线上策略会,冯刚从时间维度上分享了其对权益市场的看法,通过对国内外环境的研判,分享了他是如何把握不同阶段市场主线的;以及如何理解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双主线投资策略。此外,对于当前市场的货币政策以及未来看好的行业也给出了明确观点。

以下是聪明投资者整理的此次策略会部分内容,并经主办方授权确认发布:

投资策略:精选有时间价值的成长股&与时俱进的GARP策略

我是域秀资本的冯刚,我们是一家从大型基金公司、券商出来的核心人员组建的私募团队,是典型的“公募派”私募。两句话概括我们的核心理念:精选有时间价值的成长股,与时俱进的GARP策略。

我最早在公募做的是价值成长股,实际上我们在做私募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时间词,时间既定义成长,也注重价值;GARP策略是我入行之后就开始使用的,它是在各种成长和价值之间寻找均衡点,最重要的还是与时俱进,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从2001年入行之后,国内投资就正式步入价值投资时代,所以我们在成长初期,价值投资理念就已经深入骨髓,也是比较幸运的一代人,我觉得70后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从2019年开始

可能至少要经历5-6年以上的长期牛市

过去半年,线下消费没有完全恢复,投资和出口超预期

今天主要讲的是投资策略,标题是双主线,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美国在过去六七十年代,90%的牛股都是来自于消费 科技,从0到1的科技,大部分还是美国产生的,其他发达国家主要做的是1到2或者1到n的事情。中国从2018年以来,或者未来,主要也是做1-2或者1-n的事情。

今年的标题叫砥砺前行,鼓舞人心,去年的标题是行稳致远,前年是战略布局正当时。从2019年初开始,我们认为是一个长牛,可能至少是一个经历5、6年以上的长期牛市,这样对三方都非常有利。

一个是对实体经济、企业,一个是对投资者,不是快涨急跌,还有一个就是对资产管理机构,在这种进二退一的市场里,有足够多经验和能力去获得更大的超额收益,每年都能挖掘出不同的股票赚钱。

这样一来,我们会逐步的形成对股市所谓的信仰,就像中国的房地产业,像美国过去几十年的股市。

全球经济在2021年或迎来复苏。2020年,中国是一枝独秀,合计经济复合增长为正,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其它国家基本上都是负的,中国的国运在数据上得到了充分的一个体现。

新冠疫苗2021年会大量上市,疫苗只要打下去,全球疫情还是可能被有效控制的,但控制到什么程度,还要打了以后才知道。如果比较有效,所有国家GDP的增速可能都会往上调,中国也会更加乐观。

国内经济在过去半年持续回升,但在结构上有些不平衡,主要是线下的消费,尤其是跨城的消费服务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在投资,尤其是出口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居民对房地产配置的高点已经过去

仅在一二线局部地区还有机会

房地产方面,刚需在2013、2014年,就是结婚登记人数的高峰。前几年房地产的热闹主要还是来自于改善性的需求,包括多套房的投资性需求。过去二十几年中,日本已经持续经历了经济低迷,结婚登记人数、新生儿人数到现在还没有见底。

中国未来人口可能也是类似情况,但城镇化依然保持每年增加2000万的进程,尤其是去年,一二线城市成为了主要的承接点。

所以未来房地产,虽然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会下降,但是在一二线城市的局部地方仍然有机会。但总体来讲,居民对房地产配置的高点已经过去,而且可能会一路下行。

可以看一下房产总市值/股市总市值,全球来看,基本上都是一点几,美国是0.8,现在可能比0.8还要低,中国在2019年一月份的时候,数字是6.5,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相比,都是一个非常畸形的数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2015-2018年,股市跌了三年多,房子涨了三年多,导致目前的情况。

我们当时觉得6.5会回到2个点的水平,这就是指数的空间。2020年一月份的是5.3,现在估计是3点几,差异也代表居民资产对房地产的配置,实际上在2019年初已经见了历史的高点,未来可能会逐步下行。

消费、出口和制造业投资会有明显的复苏

相对来说,证券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居民资产配置的比重会逐步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整个出口和基建还在继续恢复,尤其是出口,远超预期,它导致一个结果,在历史上看,出口好的时候,制造业投资就会有一个持续性的提升,所以整个制造业也是在逐步向上。

消费服务2020年比较弱,2021年应该也会逐步恢复。所以总体上,包括我们的重仓股和认知,在消费、出口以及制造投资方面,应该都是明显的复苏。

而且不光是对应疫情的复苏,我觉得是很有可能是对应2018上半年宏观经济见顶以后周期性的复苏,可能还叠加了个别行业,比如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等,包括军工,是结构性向上的开始。

货币政策总量回归中性

但结构上依然宽松

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就业

整个货币政策要回归中性,这是应有之义。历史上的货币政策波动特别大的时候,可能会造成长期的损失。美国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看到彼得·林奇的书里写,不要去特别关心宏观,最主要的底层逻辑就是他们的货币政策,包括美联储的应对是比较成熟的。

我们的宏观经济在逐步向上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超预期的过程中,货币政策逐渐回归中性,是应有之义。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宏观经济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大幅的波动,这样的一个情况,对投资者和企业都是很好的。

如果长期不回归中性,最终可能还是要吃非常大亏的,2008年的教训,还是历历在目。总量上虽然回归中性,但结构上依然维持宽松,尤其是对小微企业以及就业这一块还是比较宽松的。

总量的政策,从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节,最核心的理念是要有前瞻性,调控不能光看当下的数据,要有前瞻性的去预期未来的变化,所以跨周期的调节,实际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不会按年度去调,可能会按季度甚至月度,去做小的调整。

所以总体上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相对比较小,更加温和、结构性的政策,会更加聚焦、深化和落实,尤其是在消费和收入分配上,对小微企业就业的支持政策会相对较多。

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会造就更伟大的我们

回到资本市场,过去这一两年有非常多的政策出台,而且这些政策利好资本市场的长期建设,尤其是退市政策、注册制,对参与市场的各方都是长线利好。

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角度看,最核心的就是八个字,改革开放和创新研发。

第一个是改革开放,这个又重回到过去讲的,在经济、社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竞争对手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力度会更大,步子会迈得更开。

2018年开始,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中美关系的紧张,但反而这两年看到了很多改革的红利,我们希望在未来依然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红利。只要美国压我们一天,我们的改革开放力度就不会减弱,我们有共同的竞争对手,中国人也会更加的团结,更应该知道去做什么事。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会造就更伟大的我们,各行各业的伟大公司都是这么产生的。

未来还有10年的工程师高红利阶段

第二个是创新研发。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三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创新研发。

资本对中国经济作用的边际效益已经非常低了,劳动力正处在工程师高红利阶段,我们认为还有十年的高红利阶段;创新研发方面,我们在4、5年前曾经做过一些行业的研发费用的统计,医药行业当时可能只有400亿左右,但是当时美国的前三大医药公司,单独一家就有七八百亿人民币。

我们过去两年一直在买创新药以及相关的CXO的公司,持仓比较多,空间非常大。

虽然这两三年追上来很多,但是仍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包括TMT也是一样的,华为最近两三年已经逐步追上了美国排名前几的IT公司。

细分化工、高端制造、军工,都是大量需要工程师的行业。华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过去十几年中,它招收了中国最大比例的985大学的毕业生,第二、第三名离它很远。

最近一两年,其他企业逐渐跟上来了。包括我们这个行业,我们作为买方,投研也要求最好的毕业生。

美国一年的毕业生只有200万人,其中工程类的毕业生可能只有十几万人,其它国家就更低了。中国在这个方面的优势巨大的,只要有资金、有人,很多行业都会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在投资中也非常重视这些有红利、有产业升级的行业和有竞争力的公司。

2021年新资金涌入差不多2万亿

未来更多超额收益会来自于业绩的驱动

增量资金继续涌入股市,根据券商的测算,在2020年有15000亿的入市资金净流入,主要都是基民通过购买产品进来。

2021年仍然如此,北上资金远远小于基民入市的资金,A股和港股的话语权逐步在提升。经测算,2021年的新流入资金,差不多会有20000亿。

股市驱动力方面,我们认为,在过去半年多,尤其是龙头股的估值提升了很多。所以我们认为估值的提升不可能是永远向上的,未来更多超额收益应该是来自于业绩的驱动。

据测算,我们去除金融股之外的A股,21年实际预计增速应该18%,有一些行业可能达到20-30%,所以我们觉得未来股市收益大部分会来自于业绩上的驱动。

中国权益投资的时代已经开启

底层逻辑是中国市场将来会远超美国市场

中国的权益投资时代已经开启,背景也是2018年的大背景。总体而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能只靠吃喝拉撒和房地产,一定要靠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不能完全依赖过去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一定要以权益投资为主来支持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当仁不让,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觉得,权益时代投资时代已经开启。

中长期来看,除了刚才讲的房住不炒,房地产的配置会逐步下降,第二类是刚兑打破。从18年开始,刚兑打破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一些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家,已经失去了继续增大资本开支的需求,在未来这些资产可能会逐年进入权益市场。

接下来还有很重要的三点:

第一,长期看我们还能维持5到6个点的经济增长。这个在大国里面,是非常稀有的。

第二,工程师红利。我们刚才讲了,我国每年有七八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并且理工科毕业生的比例不低,再加上我们的城镇化每年还有2000万人左右,工程师红利可能一直到2030年可能才会完全结束。

第三,我们的人均GDP已经有一万美金多。在过去100多年当中,步入发达国家的除了欧美列强之外,剩下来基本上就是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平均收入应该快接近四万美金了。

中国现在只是一万出头,到2-3万应该问题不大。所以中国市场将来会远超美国的市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底层逻辑。

投资思路: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

投资策略:赛道化、龙头化、机构化

总体上,我们投资的理念是按照消费升级加产业升级双主线。美国的大牛股都是来自于消费加科技,我们是消费升级加产业升级。这是我们会坚持若干年的主线。

具体到策略里,是“三化”的特征:赛道化、龙头化、机构化。赛道化是指消费加科技。龙头化在过去一两个月当中,强者很强,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机构化是指入市是靠买产品,而不是自己直接入市,所以机构投资者优势也会越来越大。我们在2016年统计,赛道化的涨幅,超过200%多的个股是消费为主,也符合我们2016-2018年上半年消费升级为主的策略。

2018年底之后,我们采取了双升级、双主线的逻辑。从数据上印证来看,也是非常正确的。

总体而言,上涨涨幅大的股票,2016年以来的涨幅也就占5.8%,2019年以来是13%。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加上港股是5000-6000多个股票中,找到那5%的股票。

价值投资进入了第二时代

个股选择比行业选择更重要

我们的股票库有300只个股,作为一个储备池。我们阶段性的核心池,有40-60个,再选取其中30个作为我们的实际组合。这个组合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些非常优秀的、长期有时间价值的公司。

龙头化方面,我们将重仓A股的前30大和美股的前30大的估值做对比,2020年因为有疫情,动态的估值,我们是41倍,美股是49倍,我们还稍微便宜一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股票的增速是明显比美股要快,所以从各方面讲,我们的龙头公司仍然有价值优势。

行业集中度方面,和海外相比,我们80-90%的行业集中度仍然有比较大的空间。机构化方面,在2010年之前的牛市涨跌幅的方差非常小,同涨、同跌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到2019、2020年,方差、标准差会变大。

这也就是说,行业内部个股之间的分化会非常多。这个时候,价值投资进入了第二个时代,就是企业长期的价值远远胜于行业的价值,个股选择比行业选择更重要。

我们选择的很多医药股,在过去两年都涨了好几倍,医药指数表现比较好。我记得去年涨了40%左右,前年涨了20%。我们选的个股,远远超过行业的涨幅。

2015年之前,80%的基民都是通过自己买股票。现在这80%都是通过买产品,入市也越来越像海外的成熟市场。

医美、化妆品等创新消费的竞争结构还没有显现

消费升级里,一部分是传统消费,还有一些创新消费。中国是一个十三四亿人口的一个大国,它可以做一二线,还可以下沉到三四线、五六线甚至农村市场。所以把中国市场做透,这些消费品公司就可以长成全球的巨头。

但是我们更重视的是,医美、化妆品、酒、宠物、健身、保健等行业比照海外的人均消费差了5-10倍,它们所处的竞争结构也非常像十五到二十年前的家电、汽车、房地产等传统的衣食住行行业,龙头还没有显现。

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方法是跟踪验证,不断纠错,或者是在更好的时候加仓。总体上我们行业里的这些个股,未来会存在十倍甚至几十倍的空间。

但是还要跟踪验证,因为它们垄断的地位并没有完全被确认,但是孕育的空间非常大。

服务消费在海外依然是一个成长的行业。健康医疗、教育培训、文体旅游、互联网等服务行业虽然不一定增速快,但是持续性非常强,这个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们的制造业非常完整

产业升级基本上是板上定钉

还有一个方向是产业升级。除了刚才讲的公司红利,我们的制造业的优势非常大、产业非常完整。美国两任总统都已经讲了制造业回流,新任总统拜登也继续在讲。

这是非常难的。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的效率非常高,可以媲美中国过去20年的制造业的效率。

但是现在,他们制造业的成本和效率的差距非常大,即使他们在资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的制造业非常完整。我们的工程师红利还能维持十年的高红利阶段,资金又不缺,所以我们的产业升级基本上是板上定钉,目前也不可能发生什么大的热战去中断这个事情。

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对于90%多的行业来说,产业升级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在未来5到10年会不断涌现。尤其是在过去两三年当中,从2018年提升关税开始,到去年疫情的打击,很多中国的制造业的龙头公司得到了进步。

这些龙头公司的份额在提升。去年疫情对美国的中小企业打击非常大,中国的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也有明显扩张,所以未来的复合增速反而比两三年前的预期更加的乐观了。

跨国性企业的成长维度非常长

企业价值维持时间也会非常长

中美之间的贸易,看上去是萎缩的,但是因为关税的原因,这些企业反而跨出了国门,成为了跨国企业的雏形。

美国真正的强大,是来自于无数个跨国企业所组成的经济体。制造业重心从当年西欧移到北美,后来到日本、到东亚四小龙、到中国,未来中低端的可能会到南亚以及非洲等等。

一个国家的优势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是个跨国性的企业,你的成长维度会非常长,企业价值维持时间会非常长,这是我们去衡量企业很重要的一点。

在这两三年当中,我们也研究了很多有跨国能力的公司。在未来,因为关税和疫情的关系,很多企业会跨出国门。

中国是个非常大的国家,原来企业家对跨国能力是不够看重的。经过这两三年,很多企业具备了跨国能力,并且对美的出口不仅不下降,可能还上升了。因为很多企业在海外建造了生产基地和团队,企业在欧美的份额得到了提升,这是我们产业的升级。

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