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遗址(6)
本篇目录:
****************************************
51.万寿岩遗址
旧石器时代 福建省三明市
52.昙石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 福建省闽侯县
53.建窑遗址
唐至宋 福建省建阳市
54.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西省万年县
55.筑卫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东周 江西省樟树市
56.铜岭铜矿遗址
商、周 江西省瑞昌市
57.吉州窑遗址
宋、元 江西省吉安县
58.西河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章丘市
59.桐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淄博市
60.丁公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邹平县
****************************************
51.万寿岩遗址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属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重要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为上石炭纪船山组灰岩构成,生成船帆洞、灵峰洞、龙津洞等多个溶洞。出土文物除石器及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外。万寿岩内不仅有古人类活动遗址,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岩溶景观。
2000年5月,三明市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2005年初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该规划确定了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任务:把万寿岩遗址建设成为集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传播、闽台文化渊源研究为一体的高品位考古遗址公园。
2001年6月25日,万寿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2.昙石山遗址
1954年1月,福州闽侯县甘蔗昙石山村民在修筑闽江防洪堤时,发现大量白色蛤蜊壳堆积层,并出土许多陶片、石器、陶纺轮等。省文管会林钊等到现场察看后,与负责堤防工程的领导商妥,停止挖土,保护现场时机成熟再探掘。省文管会向上级汇报的同时,派工作织调查该遗址附近的情况,发现洽浦山、鲤鱼山也有类似昙石山的蛤蜊壳堆积,但范闻不及昙石山大,遗址位置都紧挨闽江边。
1996年11月至1997年1月,考古队对昙石山文化遗址进行第八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首先对遗址进行全面测绘,力求将前七次发掘的方位能够纳入到发掘总平面图中,以达到昙石山文化遗址历次发掘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前七次发掘多位于遗址西南部,第八次发掘便选择在遗址的东北部,开探方30个,发掘总面积811.5平方米,发现墓葬42座、壕沟2条,并确定第七次发掘的5座陶窑的位置。
2001年6月25日,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建窑遗址
建窑遗址是位于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而且对福建地区和江南广大地区都有很大影响。
2001年6月,建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附近的小荷山脚和吊桶环山顶,坐落于小而湿润的大源盆地内,相距约800米,是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洞穴遗址。1993~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开展了对万年仙人洞取样、发掘和对万年吊桶环遗址的发掘,并对两遗址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99年夏继续进行了发掘。
仙人洞遗址的洞口朝向东南,前面有一条小河。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陶片和人头骨、下颌骨、牙齿等,还有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碎片。其中最特别的是年代超过万年的夹粗砂条纹陶、绳纹陶,这不仅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标本之一。此外,还发现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这是现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遗址发现有华南地区洞穴罕见的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清晰地层堆积,为探讨人类如何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这一世界性大课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两遗址相距约800米,其中吊桶环遗址应为仙人洞居民狩猎的临时性营地和屠宰场。时代在距今2~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及距今1.4~0.9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遗物有625件石器、318件骨器、26件穿孔蚌器、516件原始陶片,20余片人骨和数以万计的兽骨残片。两遗址在石制品加工和陶器制作方面有明显差异。陶片为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原始的陶制品之一。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
2001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5.筑卫城遗址
筑卫城遗址位于江西省中部的樟树市玉华景区北部,大桥乡洪光塘村,是江南印纹陶遗址"核心"地区的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遗址,因"筑城以自卫"而得名。遗址于1947年10月被发现,在1974年、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66平方米,遗址的文物有斧、刀、铲等石器,鼎、罐、碗、纺轮等陶器,还有30余个房基柱洞的遗迹。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
2001年筑卫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6.铜岭铜矿遗址
铜岭铜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镇的幕阜山东北角,为商周时期的遗址。该遗址从整体上构成了中国早期采矿技术体系。出土文物有采掘、提升、装载、运输、淘洗、照明、排水等工具以及生活用具,以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证明了中国大规模开采铜矿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千余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铜矿遗存,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对探寻中国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原料来源的问题及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铜岭铜矿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7.吉州窑遗址
吉州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一块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平地上,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分布其间。遗址范围内保留着晚唐至宋元时期的古窑包24座。出土各类瓷器和窑具标本4503件,包括各类瓷器,集南、北各民窑之大成,所烧瓷器种类繁多,釉色齐全,纹饰精美,具有景德镇窑、磁州窑、耀州窑、建窑和定窑等窑系的特点,也是元至明清著名官窑景德镇烧瓷技艺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陶瓷制造工艺、陶瓷业发展史、瓷城永和镇的历史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史都具有重大价值。
吉州窑遗址出土各类瓷器和窑具标本达4503件,从用途上分,有瓷窑产品、窑具、工具和生活用品;从质地分,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等,瓷器标本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其中不少标青釉瓷、青白釉瓷、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的。以及在大量瓷器标本中有少量酱釉乳钉罐残片,其胎色呈灰色,口沿或外腹施酱釉,颈部装饰一周白釉乳钉纹,与江西南部赣州七里镇窑出土的酱釉乳钉罐类同。
2001年6月25日,吉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8.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西北约400米处,遗址呈缓坡状隆起,周围渐低。西部向河凸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3米。东距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其主要文化遗存为后李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距今8400年至77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填补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空白。
1987年春,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章丘县博物馆于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于窑场取土,遗址已被破坏约6000平方米。1991年7~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时代分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这次发掘较为重要的收获是清理了两座后李文化的房址。
2001年6月25日,西河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9.桐林遗址
桐林遗址位于临淄区凤凰镇和朱台镇的田旺、桐林、义和三村之间,1965年山东省文化局临淄文物工作队发现,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对其进行了调查。2001~2002年,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淄区文化局又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试掘,2003年被北京大学定为考古领队培训基地。
出土遗物有罐、鼎、甗、鬶、盆、碗、杯、豆等陶器,其中有极为少见的高38.5厘米、口径30.3厘米的夹砂陶鬲,有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高达116厘米、口径44.5厘米的灰陶甗。遗址中的鼎、甗器之足,多做成鸟喙形。陶杯多仿竹节式,壁薄且轻,胎质细腻,釉质光亮。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山东省境内较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桐林遗址”,属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市长山镇丁公村东,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
2001年6月25日,丁公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